中等专业学校蒙族民间舞教学组合编排原则与方法论文_喻洁

中等专业学校蒙族民间舞教学组合编排原则与方法论文_喻洁

广州市艺术学校 广东 广州 510520

摘 要:蒙族民间舞蹈是中等专业学校舞蹈专业训练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教学组合则是民间舞课堂训练最重要的方式与手段。因此,高质量的教学组合编排不能盲目“拼凑”,也不能一味求新,而应建立在对教材的整体理解与把握、对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的认识以及对风格性与训练性相平衡原则的把握上。要依据相应的原则与方法,才能使蒙族舞蹈教学组合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蒙族 舞蹈 教学组合 教师 学生 动作

蒙古族民间舞蹈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蒙古人从事游牧和狩猎劳动,由此创造了灿烂的草原舞蹈文化,它不仅保留着部落生活的集体性和自娱性,还特具草原牧民生活气息和精神气质特点。有手持绸巾、热烈奔放的“安带”,有端立稳健、含蓄柔美的礼仪性质的“盅子舞”,有借筷抒情、优美矫健、节奏性强的筷子舞,有强健洒脱、活泼畅快的“狩猎舞”等。经过老一辈艺术家的探寻、整理和提炼,积累了现在丰富多彩的舞蹈素材,形成了男子舞蹈强健骁勇、洒脱彪悍,女子舞蹈端庄典雅、雍容大度的风格特点。

课堂教学的品质直接关系到学生成才的可能性,这其中,组合训练是贯穿始终的重要教学手段和重要步骤,是每个教师组织课堂、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高质量的教学组合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体现。蒙族民间舞蹈是中等专业学校舞蹈专业训练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解决学生身体各关节的灵活、松弛有着不可取代的训练价值,如:肩、臂、腕、腰、膝、踝以及各步伐、跳转等技术内容来提高舞蹈专业学生达到柔韧相济、流畅自如的身体表现能力。作为一名多年奋斗在教学一线的民间舞教师,通过多年不断的教学实践和经验积累,得出有针对性的教学组合决不能盲目拼凑,也不能一味求新,而要依据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对教材进行认真的、相对系统的挖掘、梳理、提升,才能编排出符合中国民族民间舞自身舞蹈特性及适合中专教学规律的蒙族教学组合。

一、单一类训练组合编排法

所谓单一类训练组合,是针对蒙族民间舞素材中单一类动作律动而编排的小组合,目的是使学生对蒙族地区舞蹈的基本节奏、基本形态、动态、情态有初步的认识与掌握,是课堂教学的开法儿阶段。单一类训练组合作为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蒙族教学流程的第一步,其教学目的与任务决定了此类组合自身所承担的功能不宜纷繁复杂,但又要有明确的目的性与针对性,以达到开法儿训练的扎实稳固。

1.单一类训练组合的编排原则

(1)风格点的把握强调准确性和针对性。准确性与针对性是指教师应抓住蒙族地区舞蹈的体态特征、节奏特点、基本律动的发力点及动势走向、动作的力度幅度对比,及特定技巧动作的最初切入点等。如蒙族体态为上身微躺,颈部稍后枕,手于平手位,发力中体现的是一种“圆形、圆线、圆韵”的东方思维观念。教师要认定严格而准确的动作规格要求,在此基础上进行组合编排。

(2)内容上注重选材的单纯。要抓住蒙族舞蹈的核心动律、基本体态、基本手位脚位及主干动作的某一基本点,并在编排时依照训练目的保持其各自的独立与单纯。如手位脚位组合,动作的规范与准确是训练的主要目的,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清晰的位置概念,为后面教材的顺利展开奠定坚实的基础。

(3)注重形式编排的简洁明了。组合形式的编排上应避免明显的差异和对立,以规整和简练为宜,组合的长度不宜超过6个八拍。

2.单一类训练组合的编排方法

“重复”是舞蹈训练的基本方法,通过重复练习,可以强化动作的肌肉记忆和心理暗示。但是,教学过程中一成不变的重复训练会有枯燥之嫌,因而在编排训练组合时,应采取形式的多样化,使得学生既能在重复训练中“熟能生巧”,又能避免产生乏味情绪。具体的做法有:

(1)同一动律不同舞姿。针对某一动律,择取与这一动律适合的多种舞姿搭配后进行重复练习。如胸背训练,常用四种手部配合:前后平抹手、旁分手、旁端手、胸前环手等;还可结合下肢的平步、垫步进行前后直线、斜线练习。这样既可保持特定动律的重复训练量,又在舞姿的变化中使得组合具有新鲜感,不仅使学生重点体会了特定动律的要领,又同时学习到了多种舞姿,扩大了组合的信息量和功能。

(2)同一动律、动作不同的空间或方位。如果同一动作在同一方向进行重复训练,组合的动作会显得单一且死板;那么要求学生运用同一动作在不同方向进行反复练习,组合的动作就会显得生动而富有灵气。同时要求在方向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动作仍要准确无误,并能够在方向变化中找出展示动作的最佳角度。如柔臂组合,可以灵活运用空间方位中的1~8点练习柔臂上下动律,并结合下肢的脚位原地训练及步伐移动训练。这样,单一的训练组合既增加了训练难度,又使原本枯燥的单一训练组合显得生动,提升了动作的可视性及观赏性。

(3)同一动律、动作不同节拍。除了动作本身的要领外,在相应的节拍中完成动作也是很有训练价值的。变化不同的节拍,可使学生充分体味动作与节拍间的关系,增强在不同节拍中支配身体的适应能力。

(4)动作减速。单一类训练组合以开法儿为目的,为了便于掌握动作,常常先减缓动作的原本速度进行训练,再逐渐恢复到原速,使得动作的动势走向、协调配合得以充分强调,以便保证动作的质量。如硬肩训练,原速应是一拍一次,对初学者而言,这种肩与肢体能够前后“错位”运动,具有一定的难度。为了便于训练,可将硬肩停顿的节奏时值加长,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硬肩快而脆的迅速发力要求及硬肩的运动方式,避免学生在初学阶段为完成一拍一次快速硬肩而手足无措,以至忽略了动作质量。因此,主干训练动作的减速编排法也是开法儿阶段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复合类训练组合编排法

所谓复合类组合,一是指遵循蒙族民间舞所特有的链接规律,把两个以上单一类动作进行连接的训练组合;二是指针对蒙族舞蹈素材中复合类动作而编排的组合。此类组合的编排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蒙族民间舞的特征,是课堂教学的深入阶段。复合类训练组合作为教学流程中承上启下的环节,主要是通过遵循主干动作和基本动作所固有的链接搭配规律,运用多种方法将其整体形态风貌展示出来,达到动力定型、强化风格、解决技术难点的目的,为完成综合类组合做好铺垫。

1.复合类训练组合的编排原则

(1)风格“线”的把握强调稳定性与协调性。风格“线”是在风格“点”的制约下,遵循蒙族舞蹈动作的基本连接与搭配规律。稳定性与协调性是教师在择取教材编创组合时应尊重教材本身的规律性分类及传统短句的连接规律,编排协调、连贯、充满韵味的舞句,达到动力定型之训练目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内容上注重选材的合理搭配。在选材上要依照蒙族地区舞蹈素材的纵横脉络,择取相关动作进行合理搭配。如肩部训练组合的编排,可将硬肩与柔肩、耸肩与笑肩、圆肩与绕肩等元素进行揉合、叠加的方式,运用节奏的变化处理,相互贯通、相互促进,达到更优质的训练效果。

(3)形式上注重编排的多样性。要在尊重教材本身的规律性分类及传统短句链接规律的前提下,寻找多种可能。这个规律即动作风格韵律的统一、动作节奏及速度的协同、动作衔接的逻辑关系、动作性格情调上的吻合。若偏离或背离此规律,将导致风格属性上的变化。因此,从单一类过渡到复合类,也是风格把握上从点到线的进一步延续与贯彻。

2.复合类训练组合的编排方法

(1)分解与整合。将一个复合类完整动作分解为多个部分进行局部练习,并加以整合,切入点可从动作入手,也可从节奏入手。如编排《软手柔臂组合》,此组合就是训练大三节(肩、肘、腕)和小三节(掌、指、指尖)的灵活性及协调性。先分解训练,一般分三个步骤:第一步,以肘带腕;第二步,以肘带腕至手;第三步,以肩带肘、腕和手,完成全部软收柔臂的训练。因此,在编排上可先分解,将手臂的每一个局部关节都一一训练,先单臂交替练,再双臂一起练,最后加上躯干的呼吸配合及脚下步伐的移动等,节奏可由慢到快,逐步展开。这样,此组合不仅训练了各关节的柔韧性,又能更好地将力量贯穿到指尖末梢,赋予组合的艺术生命力。

(2)同类动律复合训练,舞句对称。将同类动作中两个以上不同的动律或动态相连接构成一个舞句进行对称重复训练。编排时依据蒙族民间舞的传统审美,把握住组合整体的平衡性规律,有左有右,舞句之间协调配合,相互对称。如编排《提压腕》组合,可以以两个舞句构成完整的舞段,并以对称的方式训练蒙古族交替提压腕与步伐的协调配合。在第1至第4个八拍将提压腕与硬肩联合运用,加大两者之间的难度,是对单一训练的检验,同时又起到了协调、强化训练的作用;第5至第8个八拍的动作编排主要以流动的平步与原地的踏步蹲和迅速静止的舞姿,形成了动作之间高与低、动与静的对比,不仅为动作增添了光彩,又具有复合类组合的特点,有了舞蹈性与形式感。

(3)线路式编排。组合通常由复合类流动性动作及技术技巧构成。线路式反复练习是训练流动性动作非常有效的方法,使学生能更快更准确地掌握动作要领,也能使流动性步伐体现出动感与魅力。线路式移动的编排与组接,一方面便于强化动感特点、营造表演氛围;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学习和体会舞台构图的基本概念,这是民间舞课堂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常用的线路有斜线、横线、竖线、曲线、弧线等。如《碎步训练组合》,通常运用各种不同路线来训练学生走碎步的能力。碎步走直线、横线是较为简单的,因此组合的编排可先从直线进行,再由横线转为圆圈,配合不同的上肢动作,强化训练。这些路线的选择要由浅入深地编排,才能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碎步的完成质量。

三、综合类组合编排法

所谓综合类组合,是指综合前面所学内容而编排的训练性或表演组合。通过较完整的系列动作有机组接以及对音乐形象的准确把握,巩固和运用前两个阶段的训练成果,展示出蒙族地区舞蹈的风格特征,是课堂教学的成熟阶段。

1.综合类训练组合的编排原则

(1)风格“面”的把握,强调“以情带动”。本阶段,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自如支配、控制身体的能力,所以组合的编排要更加强调内在情感表现意识的启发,包括内部的情态、心态、神态,通过舞动传达出情感来强化和渲染风格,让学生体会自娱的韵味。

(2)内容方面注重选材的宽泛。选材时围绕组合的核心目的,可较为宽泛地选择和运用教材。但需注意的是,要建立在对风格性与训练性相平衡的原则上。

(3)形式方面注重编排的整体性。教师可灵活运用编排法,拓展思路,有机地组织教材,使组合段落清楚、层次分明,呈现出较为丰富完整的样式。

2.综合类训练组合的编排方法

(1)形象设置。可虚拟某种形象进行组合的编排,包括人物形象、动物形象等,营造出特定蒙族地区舞蹈风格的表现依据,扩展出舞蹈想象的空间。如马与游牧民族有着深厚的感情,马步便是由蒙古族热爱草原的舞蹈家们根据马的动态特征提炼与创造的动作语言。所以教师在编排《马步综合训练组合》时,要依据这一特定的动作形象与游牧生活的特征,创作出“人与马”相和谐的艺术形象。在编排时,可以勒马磋步绕场一圈,勾画出草原骏马飞蹄狂奔的场面;紧接着以走马步表现马漫步草原悠闲自得的神态;再以勒马、后背抽鞭式、扬鞭是等舞姿刻画出牧民驯马、骑马时的得意神态。组合中人与马形象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准确的形象依据,赋予了动作本质的内涵及生命力。组合中人与马形象的转换也为学生的表演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挥空间,提供了学生在表演上进行二度创造的可能性。

(2)对比与对话。对比是编排组合时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捕捉和挖掘蒙族舞蹈自身固有的对比因素及对比方式,并依照正反面、高低、动静、强弱、缓急、大小、收放等对比方法,有针对性地组织和编排所学内容,使组合呈现出动作节奏的、空间画面的或情绪情感的对比样式,促使风格更加浓郁,实现良好的视觉效果。如《硬腕组合》,主要是以训练硬手、提压腕为目的,可巧妙运用对比手法编排:在第一、二段双手依次斜下位、平开位、斜上位做硬手,双膝依次由低至高逐渐体现动作高与低的对比;第三段,运用切分节奏的处理将上身动作大幅度的延伸与快速的收缩形成鲜明的收与放的对比;第四段,小而快的提压腕与第三段强幅度动作形成大与小的对比;第五段,编排可打破前几段灵活、多变的对比,以平稳、流畅的平步与提压腕的协调配合体现出蒙古族女性端庄、洒脱的性格特点。这样,此组合的编排不仅集中训练了硬腕中对轻、重、缓、急的不同要求,还使学生体会了多种空间的对称协调流动与舞蹈节奏及动作力度的对比处理,促使组合风格更加浓郁,呈现美好的视觉效果。

(3)调度设置。根据流动线路及特有的程式化图形,要围绕教材内容及教学目的,设置与动作相适应的线路与画面,使组合的构成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展示出蒙族民间舞特有的风采。以北京舞蹈学院蒙族传统组合《鄂尔多斯》为范例:这是著名舞蹈艺术家贾作光老师提升民间舞素材进行艺术创作的典范作品,舞蹈主题鲜明,结构严谨,舞蹈语汇生动,富有浓郁的地域特色。组合在编排上有诸多特点:一方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有着浓厚民族特色的舞蹈语汇使草原文化的深厚宽广及草原人民的质朴粗犷表露无疑;另一方面,巧妙的调度安排更充分、更准确、更多方位地展示了蒙族舞蹈语汇及舞蹈内涵。

四、结语

蒙族民间舞蹈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背景与深厚文化积淀的艺术形式,其自身就蕴藏着非常丰富的信息资源。作为现今的民间舞教师,我们既不能一成不变地照抄照搬,也不能漫无边际地盲目发挥,只有将目光转向蒙族民间舞自身的内部结构,发掘自身的美学特质,对其教学组合生产机制进行认真的、相对系统的挖掘、梳理、整合和提升,才能既保持纯正的蒙族民间舞风格韵味又具备为培养优秀职业舞蹈演员的训练功能。

参考资料

[1]《舞蹈训练与编创》.高等教育出版社。

[2]《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组合编排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论文作者:喻洁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4月总第18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0

标签:;  ;  ;  ;  ;  ;  ;  ;  

中等专业学校蒙族民间舞教学组合编排原则与方法论文_喻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