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华厦建设有限公司 山东省济南市 271100
摘要:现阶段,我国的装配式建筑有了很大进展,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型建筑体系和建造方式,能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已成为建筑产业化的发展趋势。我国目前对装配式建筑的技术方面研究较多,但与之对应的项目管理模式研究严重滞后,不利于装配式建筑的规模化应用。文章从部件采购、管理方式和信息化技术运用等方面对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模式进行简要分析,供工程实践中参考。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
引言
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进行项目的管理,通常会存在管理制度不完善、有关管理部门不够重视、管理人员的水平不够高的问题,这些都会导致装配式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只存在于表面形式,很难真正对工程项目的质量进度和安全起到有效的控制作用,还会影响整个建筑工程的效益。为了改善这一现状,需要对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找到合适的解决措施,提高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保证装配式建筑工程能够顺利开展。
1装配式建筑的现状
我国近几年蓬勃发展装配式建筑,但是还是遇到了一些瓶颈,像是施工的设计管理和信息化管理,施工现场管理等各种问题。首先,装配式的材料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设计规范,这就会导致一些材料设计建造之后不符合要求。而且光是在设计这一个环节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要是材料还是不合格就是白白浪费了资源。其次,大量的建筑材料的信息是需要好好地整理以及保存的,但是有些地区关于装配式建筑的信息还是没有运用到信息化的管理方式。所以,这样管理起来就会特别麻烦和繁琐,有时候可能还会出现信息错误的情况。另外,施工现场的管理也是一个大问题。这种大项目的施工是需要很多部门的相互合作、协调才可以的,因此需要这些部门的同事配合好。但是,在实际的情况下各个部门的协调性还不是很好,管理的工作就会很困难,导致工期延长并且无法保证质量。
2装配式建筑工程目管理制约的因素
2.1标准化设计因素
在工程施工过程当中,装配式建筑在设计时,其设计标准要以构建通用为主,在构建过程当中使用生产部件必须是标准化的,使工程施工效率有所提高。在生产过程当中,标准化组件对通用性与标准化的要求都非常的高,大部分业主的特定要求,装配式建筑都无法达到的原因是其缺乏明显的结构,在对建筑结构进行组装的过程当中,会对建筑物的外观与建筑物的内部结构都有直接的影响。当装配式建筑与建筑部件所拥有的通用性以及建筑部件的标准性产生了矛盾时,会增大做推广建筑理念与项目管理工作的难度系数,而我国不具备先进加工技术统一生产标准都没有,这就使得装配式建筑的多样化发展不够顺利。
2.2构件生产安装问题
影响装配式建筑的质量安全、组装效率因素主要是建筑构件。目前装配式建筑的构件生产加工运行管理模式不够完善、运营体系跟不上发展的步伐,供应链有短缺。装配式建筑构件主要有以下工序:清模、装模、置筋、预埋预留、浇捣、吊装脱模、堆码、运输等,这些工艺很容易出现问题,如灌浆的填充不充分及作为项目的施工节点的套管连接的未对准等。
3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发展对策
3.1完善部件采购方式,加大集中采购力度
传统项目管理模式下,对人材机的采购一般是以项目为单位组织询价采购。各生产要素的市场供应较为充足,信息比较清晰透明,采购风险相对较小;而装配式建筑的部件生产市场还不成熟,其在建筑物中所占比重又较大,部件采购的风险明显增多。为了适应这种新型建筑生产方式,施工单位可以打破项目界限,组建企业统一的部件采购部门,合并各项目需求计划进行集中采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采购部门应建立合格供应商目录库,进行定期考核评估和动态调整,选择信誉好、能力强、质量高、价格低和服务优的部件生产企业作为长期合作伙伴,通过规模化采购降低成本、保障质量和加快进度,尽量消除信息的不对称,有效降低采购风险。
3.2建立信息化的监管系统和考察体系
要想提高装配式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在企业内部应建立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对于整个施工过程、材料采购以及财政收支等方面的内容,都要设置专门的管理人员,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对装配式建筑工程进行全方位数字化的管理,建立有效的监管平台,对项目的不同环节设置不同的管理方式,可以及时发现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管理效果。还应该制定专门的考察体系,深入考察项目的管理人员,定期组织管理人员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和管理团队的整体水平,从而为施工企业带来更好的信誉,完善装配式建筑工程的管理效果。
3.3加强标准化设计
(1)对相关生产厂家综合实力进行合理的提高,是为了能够对装配式建筑的发展需求进行满足,对预制部件的质量、预制部件的尺寸与预制部件的外观等制定统一标准。把我国通过实践所产要的经验特点与发达国家生产经验相结合,可对我国装配式建筑在项目管理起着促进作用。(2)为了能够确保工程质量,将施工周期进行科学而又合理的缩短,在确保预制件质量的基础上,采用选进的一体化生产方式,对其应用功能进行补充。(3)装配式相关施工工作人员,对相应免模技术进行创新,可对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进行科学的提升,并简化装配式建筑结构,有效的对设计成本进行科学的降低。
3.4引入信息技术手段,协同各方全程监控
随着装配式建筑的项目参与方增多,项目基础数据多且信息变化频繁,极易因传递不畅形成信息孤岛,同时部件的工厂化生产又给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在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中引入信息技术手段会大幅提高管理效率。通过创建5D建筑信息模型和运用无线射频技术,参建各方可以在项目开工前进行“虚拟建造”,提前发现设计缺陷和实际建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对部件设计和施工顺序进行优化完善,真正做到事前控制。项目实施过程中,参建各方根据授权在同一个建筑信息模型中进行可视化项目管理,实时采集上传设计修改数据和制造安装现场信息,完全消除了信息传递的时滞性,使参建各方实现数据共享和协同管理,部件生产企业能够根据修改的设计和现场施工进度计划来安排车间组织生产,项目施工现场根据部件的供应情况及时提交安装工作面,保证工序的合理搭接,能及时发现各种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项目实施结束后,会形成一套完整的真实项目信息模型,为项目的后期运营维护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实现了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统一控制和管理,使项目管理目标更容易达成。
结语
综上所述,在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能够进一步提高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项目的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应进一步加强对装配式建筑结构的了解程度,针对施工中潜在的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提高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质量,使装配式建筑的优势发挥到最大。
参考文献:
[1]文栋峰.装配式建筑生产与施工质量管理评价研究[D].沈阳:沈阳建筑大学,2018.
[2]徐娟.浅析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居舍,2018(22):191.
[3]谢灵敏.装配式建筑项目工程管理现状与优化策略[J].中国住宅设施,2018(7):68-69.
[4]高姝蕾.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研究综述[J].建筑设计管理,2018,35(7):56-59.
[5]杨晓彤.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关键影响因素识别研究[D].沈阳:沈阳建筑大学,2017.
[6]王鹏里.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项目管理与发展问题解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9(6):185-186.
论文作者:李欣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2/26
标签:建筑论文; 部件论文; 项目论文; 采购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信息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