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_马克思列宁主义论文

毛泽东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_马克思列宁主义论文

毛泽东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毛泽东思想论文,重要意义论文,建设中国特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邓小平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的,是在邓小平理论直接指导下开拓前进的,这是举世公认的事实。但这决不是说毛泽东思想对这项伟大事业就没有影响。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几代中央领导都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进行。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实践已经证明毛泽东思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已经产生并将继续产生深刻的影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坚定信念

毛泽东思想产生、成熟于民主革命时期,它的许多内容是关于民主革命的,但毛泽东思想从它产生那时起,就把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的前途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和归宿。当毛泽东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英勇斗士和伟大统帅时,他同时就是坚定的社会主义者。毛泽东十分清醒和坚定地认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在新中国成立后,他趁热打铁,推动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这个过渡有不少经验教训可以总结,但总体上对这个社会主义革命运动是应该肯定的。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用很少的代价,消灭了最后一个剥削阶级,顺利过渡到了社会主义社会,这对中国人民来说,无论如何也是一件大事。当然,毋庸讳言,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中,毛泽东是犯有错误的,特别是在指导思想转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轨道以后,错误就越来越严重,终至酿成“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给社会主义事业造成了十分惨重的破坏。但这是在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怎样巩固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发生的错误,而不是要不要搞社会主义的问题或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动摇后退而犯的错误。他的理论和实践,他的心血和精力都耗在“多快好省”、“大跃进”、搞社会主义建设上,耗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反对资本主义复辟,反对修正主义的斗争上,但却得到了一个与其主观愿望相矛盾的结果。这是毛泽东晚年的悲剧。对这个错误,我们可以从多方面去总结。无疑,我们应该客观分析其错误产生的客观原因,并从中吸取深刻的教训。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了毛泽东的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他对社会主义的执著的追求,他的实践无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都是为巩固、发展社会主义事业而进行的探索,这一点,无论是他的人民还是他的敌人,都不会怀疑的。

毛泽东去世和“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者从分析批评毛泽东晚年错误中,从总结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中认识到,我们的主要教训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没有搞清楚。邓小平及党中央总结了过去的经验教训,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这就有了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有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有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邓小平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两个前提:一是中国只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才有出路,绝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二是社会主义必须实行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才能建立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的强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就是以这两点作为大前提来展开和实施的。国际上有些人对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妄加评论,说中国正在搞有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这是别有用心。今天,我们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同毛泽东时代一样,坚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必须坚持的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一项基本内容。由于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更科学了,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认识更全面、更深刻了,因而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富成效了。在经济结构中,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的中心任务。我们的目标是为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实现社会主义平等。我们不仅要建设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而且要建设高度发展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两个文明一起抓。这些都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在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斩钉截铁地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1]311这是由毛泽东思想哺育起来的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是毛泽东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精神遗产。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途中,这种信念必将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

二 坚持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思想作风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的长期艰苦斗争中形成的思想路线和作风,是毛泽东思想的根本点。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实事求是的概念作了科学的论述。他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物,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毛泽东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结合上,对实事求是作了科学的精辟的解释,为实事求是作为我党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基础。而且他身体力行,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实际出发,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情况结合起来,提出指导中国革命实践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取得了革命的伟大胜利,同时也培育了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这对于革命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有着深远的意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重新确立并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明确地把“实事求是”放在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地位,阐明了党的思想路线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等内容。其中实事求是是核心,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的基本前提,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的必然条件,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的可靠保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作为哲学基础的,它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统一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特别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的具体体现和实际应用。

邓小平理论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典范。作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核心领导之一,邓小平对实事求是是有自己的特别深切的体会的。他在1992年视察南方的讲话中说过一段很有感情的话:“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提倡这个,不要提倡本本。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我读的书并不多,只是一条,相信毛主席讲的实事求是。过去我们打仗靠这个,现在搞建设,搞改革也靠这个。”[1]382邓小平对毛泽东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坚持和发展,在我们党内是典范,他的贡献是多方面的。第一,邓小平明确提出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并对这条思想路线的内容作了科学的概括。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毛泽东提出并在长期实践中加以坚持和发展的,但毛泽东生前并未明确提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概念,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才由邓小平明确提了出来,并作了科学概括,写入党章。这就为全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这一伟大精神遗产作了奠基性的工作。第二,邓小平第一次提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这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本质的新的科学概括。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立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实事求是既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世界观,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论,又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风,因此,它理所当然地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精神实质的凝聚结晶。邓小平这一科学概括反映了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辟、独到的见解,为全党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指明了一条新的思路,树立了一个崭新的学风。第三,邓小平把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结合起来,提出两者是互相依赖、互为前提的。他说:“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符合,就是实事求是。”[2]364揭示了解放思想的真实含义,阐明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内在统一性。第四,邓小平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架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厦的基本框架。比如,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等科学论断,就是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实际出发作出的科学结论。邓小平之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集体,继承发扬了毛泽东和邓小平的实事求是思想作风,从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出发,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实事求是的结果。

三 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为社会主义改革奠定了深层的理论基础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巩固和发展的动力机制,这是毛泽东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宝库的巨大贡献,是马列主义发展史上的崭新的观点。

我们知道,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列宁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对帝国主义阶段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进行了分析,创立了“一国胜利论”,并使社会主义制度从理论变成了现实,在全世界创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无疑,马列的理论和实践开创了新纪元,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但社会主义能不能巩固和发展,推动社会主义前进的动力是什么?这是摆在马列之后的社会主义者面前的一个全新的课题。斯大林未能正确地解决这个问题,对社会主义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后遗症。

毛泽东把握了唯物辩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总结了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教训,总结了我们国家自己的实际情况,较早地认识到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无矛盾理论的反辩证法性,以及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的僵化和缺乏活力的问题,他在1956年《论十大关系》中结合中国的国情提出了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大关系也即十大矛盾,涉及到经济、政治、思想、外交等多方面;紧接着1957年2月在最高国务院会议上发表讲话,在更高的层次上、更大的背景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这就是《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提出的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的理论,奠定了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深层的理论基础。

第一,毛泽东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从社会主义社会的实际出发,肯定在社会主义社会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批评许多人不承认社会主义社会还有矛盾,不敢承认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毛泽东在这里所批评的既是国内“许多人”,更是指国际上以斯大林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无矛盾论者”。

第二,毛泽东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毛泽东的这个论断既是依据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更是从社会主义社会的实际情况出发的。毛泽东根据社会主义社会的实际情况,认为马恩关于社会基本矛盾原理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因为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表明,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存在着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

第三,毛泽东分析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不同于旧社会的特点。他说:“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表现为剧烈的对抗和冲突,表现为剧烈的阶级斗争,那种矛盾不可能由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来解决,而只有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够加以解决。”[3]而社会主义制度是优越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比旧时代的生产关系更能够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的性质,它与社会主义的生产力适应是主要的,不适应是次要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代表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而不是对抗性的阶级代表,因而,它们虽然有矛盾,但不是对抗性的矛盾,它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

第四,毛泽东认为,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生产关系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但不完善,因而同生产力的发展又是矛盾的。在上层建筑领域,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和法律,以马克思主义学说指导的意识形态,是适应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的,但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存在,国家机构中某些官僚主义作风的存在,国家制度中某些环节的缺陷的存在,又是和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相矛盾的。毛泽东在这里具体指明了哪些适应,哪些不适应,指明了解决矛盾的着眼点。

第五,毛泽东强调指出: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要按照具体情况,持续地经常地解决,“解决这些矛盾以后,又会出现新的问题,新的矛盾,又需要人们去解决”,“矛盾不断出现,又不断解决,就是事物发展的辩证规律。”结合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践,我们完全有理由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革的深层的理论基础和哲学基础。正是因为有《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奠定的这个基础,我们的改革才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信念,坚定不移的决心。正是因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明澈见底的分析,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在改革中巩固、发展,我们的改革开放才能紧紧围绕社会主义这个中心不偏离。斯大林为什么没有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因为斯大林不懂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戈尔巴乔夫改革为什么失败?因为他的改革自始至终就是违背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的。以邓小平为总设计师的中国社会主义改革为什么取得成功并正在继续发展?因为邓小平深谙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并在实践中自觉坚持这个理论。邓小平在1979年初就明确指出:“关于基本矛盾,我想现在还是按照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的提法比较好。毛泽东同志说:‘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从二十多年的实践看来,这个提法比其他的一些提法适当。”[2]181-182有人说,中国的改革没有理论指导,这是无知。我们的改革一开始就在毛泽东所阐明的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指导下进行的。

当然,在毛泽东晚年,由于他对国际国内阶级斗争形势的估计发生了严重的错误,他认为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矛盾斗争是主要的矛盾斗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主要任务是防止和反对资产阶级的和平演变,反对资本主义复辟,离开了他深刻阐明的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未能进行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践。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20年之后,经过许多磨难和曲折,我们党在邓小平为首的党的核心领导下,总结了党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以《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为基础,由邓小平进行设计,实行了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才由理论变成实践,并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发展。

四 关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毛泽东思想的灵魂,是中国革命的根本方针,也是中国建设的根本方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这是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必然结论。毛泽东一贯强调,我们的方针要放在自己的力量的基点上,自己找出适合我国情况的前进道路。在我们这样一个大国,尤其必须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革命和建设事业。我们一定要有奋斗到底的决心,要信任和依靠本国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否则,无论革命和建设都不可能取得胜利,胜利了也不可能巩固。当然,我国的革命和建设不是也不可能孤立于世界之外,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争取外援,需要学习外国一切对我们有益的先进事物,闭关自守、盲目排外以及任何大国主义的思想行为都是完全错误的。尽管我国经济文化还比较落后,我们对待世界上任何大国、强国和富国,都必须坚持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绝不允许有任何奴颜婢膝的表现。新中国成立以前和以后,在党和毛泽东领导下,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们都没有动摇过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决心,没有在任何外来的压力面前屈服,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和我国各族人民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作为毛泽东思想灵魂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内含着这样三个原则:一是国家民族的主权第一,中国的主权只能掌握在中国人民手中,适合本国特点的革命和建设道路,只能由本国人民自己来决定,任何人都无权把他们的意见强加于我们。我们坚持独立自主,也尊重别国人民独立自主的权利。第二,革命和建设都必须以自力更生为主,外援为辅,我们的方针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尽可能争取外援,但不能拿主权做交易,不能损害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第三,坚持自力更生,就必须艰苦奋斗、艰苦创业,克服困难,奋斗到底。

邓小平继承并发扬了毛泽东思想关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他强调国家的主权和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中国永远不允许别国干涉内政,中国坚持在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别国和平共处,相互合作,但中国永远不会接受别人干涉内政。邓小平一次深情地对一个外国朋友说:“我是一个中国人,懂得外国侵略中国的历史。当我听到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巴黎西方七国首脑会,1984年7月14日至16日法国、美国、英国、联邦德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等七国首脑和欧洲共同体委员会主席在法国巴黎举行的会议,宣称要采取对华制裁措施)决定要制裁中国,马上就联想到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历史。七国中除加拿大外,其他六国再加上沙俄和奥地利就是当年组织联军的八个国家。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1]357-358

邓小平和党中央对艰苦奋斗也是十分重视的,邓小平在1989年针对宣传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指出:“我们最大的失误是在教育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薄弱了……最重要的一条是,在经济得到可靠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的情况下,没有告诉人民,包括共产党员在内,应该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坚持这个传统,才能抗住腐败现象。所以要加强对人民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提倡艰苦奋斗。”[1]290党的十三大根据邓小平的思想,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把自力更生方针作为基本路线的一项内容写进了党的决议,这是作为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方针提出来的,是十分明确的。

过去我们搞革命建设,以自力更生为主,现在搞现代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要不要自力更生为主?回答是肯定的。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如何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精神,这是需要认真研究的新问题。这是新情况下如何坚持的问题,而不是要不要坚持的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展开,我国国民经济对外依存度越来越大,贯彻自力更生方针的具体要求会有变化,但“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这个精神是不能改变的。

五 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和道德观

关于提倡并建立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这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为人民服务,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的宗旨。

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包含这样几个内容:

第一,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是为了人类的解放事业的,无产阶级的利益同人民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是包含在人民利益之中的,无产阶级没有独立于或高出于人民利益之外的新利益,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是: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这个历史唯物主义根本原则规定了“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4]1004。这是从无产阶级政党及其历史使命来说的。

第二,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队伍的每一个成员是为人民利益工作的,要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精神,要有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5]660

第三,为人民的利益坚持真理,改正错误。因为真理总是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的,而错误则是根本违背人民利益的。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

第四,甘做人民公仆。共产党领导的权力是人民给的,人民给了我们权力是要我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我们是人民的公仆,而不是凌驾于人民头上的官老爷。因此,要坚决反对那种对人民利益漠不关心、脱离人民的官僚主义作风,要坚决反对利用人民给的权力对人民作威作福、欺压人民的封建恶霸作风,要坚决反对利用手中的权力,贪污受贿,侵吞国家资财的巧取豪夺的腐败行为。提倡为人民而兢兢业业工作,当干部要清正廉洁。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的具体路线、政策会有变化,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点也没有变。邓小平自我国开放以来,始终不渝地强调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要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旗帜鲜明地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要“为人民服务而不谋私利”,积极倡导在全党全国人民和广大青少年中大力发扬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精神。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的邓小平,时刻把自己看成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他尊重群众,热爱人民,总是时刻关注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要求党和政府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邓小平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取向和崇高道德追求。他明确要求:“各项工作都要有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都要以是否有助于人民的富裕幸福,是否有助于国家的兴旺发达,作为衡量做得对或不对的标准。”[1]23

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我们党为人民服务的指导思想有了新的提炼。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新的历史时期党的建设的战略要求,把代表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胡锦涛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经济的科学发展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全面推进,对执政为民提出了更高要求。

六 关于调查研究、群众路线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

毛泽东以及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形成了关于群众路线、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的比较完整的理论和经验,这是毛泽东思想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领导的正确的政策来自对实际情况的正确判断和了解,要了解实际情况,只有依靠调查研究。“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是像‘一朝分娩’”[6]110,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研究的结果。第二,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反对对实际情况不作调查研究就哇啦哇啦发议论的主观主义作风。第三,领导机关是加工厂,它的原料来自实践中的群众,领导机关要深入群众,深入实践,调查研究掌握实际情况,然后才能经过加工提高,形成指导群众、指导实践的方针政策,再到群众中去贯彻执行。这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第四,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群众路线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路线是一致的,群众—领导—群众与实践—认识—实践、个别—一般—个别,是统一的,其基础是群众的实践,领导与群众的统一,就是认识与实践的统一、一般与个别的统一。领导群众进行一切实际工作时,要取得正确的领导意见,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实行领导和群众相结合、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这样,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论同党的群众路线就统一起来了。第五,坚持群众路线,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作调查研究,就是同群众一起去面对实际存在的矛盾,分析矛盾,寻找解决矛盾的办法,这是群众路线和调查研究的目的。因此,矛盾分析法是把握实际最基本的方法,要自觉运用一分为二的原理、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互相联结的原理、矛盾两个方面存在主次以及在一定条件下向对立面转化的原理、矛盾的外因和内因的互相联结互相影响推动矛盾统一体发展变化的原理、矛盾个性与共性的辩证统一的原理。坚持群众路线必须深入调查研究,调查研究必须分析矛盾,因此,群众路线—调查研究—矛盾分析,既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工作作风,又是其工作方法。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坚持群众路线、坚持调查研究的要求就更为必要,一切改革开放的大计,一切建设的方针政策都是坚持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结果,绝不是哪一个伟大人物拍拍脑袋就制定出来的。邓小平说:“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1]38

当然,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建设会有新的问题和新的矛盾,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会有相应的变化,但不管怎样,我们的事情是为群众办的,是要依靠群众才能办好的,任何时候都必须走群众路线,坚持调查研究,客观冷静深入地分析所面对的种种复杂的矛盾,因此,毛泽东所提出的并为我们党所长期坚持的群众路线和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就是绝对不可缺少的。

上述几点,只是毛泽东思想理论的部分内容,还有一些内容,如关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来建设社会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关于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时期的两类矛盾的理论,关于沿海与中西部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问题,关于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等等,因为篇幅所限未能论及。这些已经论及的和未能论及的毛泽东思想的内容,对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都曾发生过重要的指导作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中国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继续和进一步发展,从理论到实践都会有许多新的内容,新的特点,但可以断定,上述毛泽东思想中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和党的建设的思想理论,仍然具有指导意义。以邓小平理论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一方面,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新的实践的基础上,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提出许多突破性的创造性的理论和见解,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实现了一个大的飞跃,因而它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另一方面,它又是对马列和毛泽东思想的继承,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因而它们才是一脉相承的。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同时,一定要铭记毛泽东思想。

标签:;  ;  ;  ;  ;  ;  ;  ;  ;  ;  ;  ;  

毛泽东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_马克思列宁主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