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工程学院信息化中心 江苏 徐州 221018
摘要:传统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目前社会的发展步伐,高校对教学管理实施信息化的改革是势在必行之举。因为高校管理工作需要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从而培育出社会需要的人才,所以教学管理方式需要适应信息化的管理理念,从而更好地提升高校教育水平。高校需要立足于实际情况,结合信息化的要求而做出教学管理的改革策略,主动把信息化引入高校的管理工作中,一方面是提升高校的办学质量,另一方面提升高校培养人才的能力,从而为中国建设与发展而输送源源不断的人才。
关键词:微课;高校教育;信息化改革
1微课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1.1微课可以用于展现教师教学能力和个人
风采微课是课程,课程的实施主体是教师。教师既是微课的制作者,也是微课的使用者。每一位教师,在微课的制作过程中,从选题到设计、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都是精挑细选,把自己多年的教学活动中所观察到的,自己最有心得体会的、课程内容中最重要的、学生最需要的、最受学生欢迎的内容,挑出来。从若干中先进的教学方法中,选择最适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达成教学目标。在普通的课堂授课中,由于时间充裕,可以做好充分的铺垫和互动。但在微课中,只有10分钟。虽然时间短,但内容仍要精而全。“精”是指选题要突出,内容要精炼;“全”是指教学过程要充分,课程导入、内容精讲、课堂小结、巩固与提高,一样也不能少。而且在微课中,不能出现口误。有些老师,为了10分钟的视频录制,反反复复地要练习十几到几十遍。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些精心制作的微课作品,充分展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个人风采。随着这些微课作品的广泛应用,教师的影响力也会越来越大,受益的人群也会越来越多。
1.2微课可以成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水平管理的工具
由于一节微课的时间仅仅十来分钟,内容上还没有要求系列化、专题化,所以对于上课比较有方法有体会的老师来说,制作微课作品的压力还不算太大。不像以前搞精品课程建设,需要组织很多的材料和素材,动用很多的资源和设施。各高校可以邀请专家到校内开展微课制作技术培训,让老师掌握一些简单易学的微课制作技术和了解信息化教学的基本要求,培养老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通过组织校内微课比赛,以赛促练,以赛促教,带动老师将所学到的微课制作技术与精彩的课程内容结合,学以致用。通过有计划的培训和不断开展的竞赛,让老师们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不断提高,从不熟练到熟练,到精通。组织老师观摩学习国赛、省赛、校赛中获奖的微课作品,交流技能。借助于微课竞赛这种形式,促进学校师资队伍的内涵建设和教师教学水平尤其是信息化教学水平的提高。
2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2.1对教学信息化认知有待提高
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高校对教学信息化的认知不高,在教学管理工作中极易忽视信息化的重要性。在处理一些教学工作中,仍然用着传统的工作方式,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还是停留在人工阶段。在处理到一些信息数据时,还是会按照之前的方法找负责部门进行询问,而不善于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查询。这样一来,既增加了工作量,又浪费了教学资源,影响工作效率,不利于教学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
2.2教师队伍整体缺乏创新意识
当前,高校的教师管理队伍不稳定,对于信息化建设重视不足,使得信息化技术在教学活动中没有发挥应有的效果。大多数教师的工作模式还是停留在传统阶段,缺少创新思维,在教学改革过程中不能放开去尝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信息系统设置不能够结合高校实际
信息系统是高校在实现教育信息化与深化改革的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尽管大多数高校采用了信息系统,但在系统设置与开发中还存在不少问题。这是由于一些高校在运行信息系统时不能结合自身实际进行管理与应用,使得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停滞不前,不能很好地利用。
3加强高校教育信息化管理的对策
3.1树立科学合理的教育信息化管理理念
观念的转变是推动教育信息化改革向前发展的思想前提。信息技术的提升是属于物质层面,在实际操作中相对比较好处理,但观念的更新则是来源于精神层面,而观念一般都比较根深蒂固,难以转变,但是如果观念不进行更新,与时俱进,高校内部的信息化管理也将成为空谈。而观念上的转变主要通过三种形式体现出来。一是大系统观,充分吸取信息化建设初期各部门之间信息不流通的教训,树立大系统、大联合和大协作的新理念,突破传统的固定式思维,让有需要的信息能够正常的流通到有需要的单元,形成资源、信息共享的局面。二是现代教育观,未来教育的发展必然会与现代化网络科技紧密相关,因此要想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就必须要转变教育观念,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今后的教育管理必然会依靠信息化系统进行,而相应的管理人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意识和技术水平,在转变教育观念的同时完善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三是科学管理观,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信息的传递速度更加快速,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高校管理人员在对信息进行收集与处理的过程中,需要保持一种平等、民主的态度,正确地对待被管理人员提出的有用的建议。管理人员要对高校在日常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与发展形势进行分析,结合当前高校中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管理的新思想,善于应用信息技术,不断转变管理观念,实现高校内部信息系统的科学管理,走符合自身实际发展的信息化之路。
3.2着力打造坚实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坚实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是实现管理水平提升的物质基础,因此,打造高校坚实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对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平台的打造主要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统筹规划,总体设计。信息化最难的并不是规划网络工程,而是规划信息资源。信息资源的建设需要制定统一的标准,实现资源共享需要克服各自为战的局面,确保信息资源建设科学、健康的发展。二是明确责任,注重质量。各高校在建设信息化管理平台时,要注重质量的建设,在构建过程中要分清责权,避免出现责权不清的情况,将责任落实到个人,有利于质量的保障。三是健全机制,共享资源。资源是能够给各部门工作提供便利的捷径,而不是单一的存在,实现资源共享的前提需要完善相关机制,积极改善网络环境。实现资源共享有利于为高校教育信息化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的平台。
3.3优化调整校内信息化机构,完善制度建设
高校信息化工作的特点是专业性强、资金需求量大、技术更新快,这意味着一个学校的信息化要想做好,就需要有一个常设的专业信息化机构对信息化建设进行合理规划和管理。许多高校的信息化管理机构都是以类似信息化管理委员会的虚职机构代替,其弊端显而易见,都是兼职人员而没有实质的机构,因其专业程度不高和推进无力导致信息化工作推进艰难。所以,设立信息化专门机构非常有必要。机构设立以后要首先明确自身职责,赋予相应的行政职能,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相应的信息化工作,才能得到学校其他部门的认可和配合,信息化工作才能顺畅开展。信息化机构设立以后,要加强自身制度建设。只有完善了信息化管理制度,高校信息化工作才有可靠依据,才能健康持续发展。
4结论
高校教育信息化管理作为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必然会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如何在不断变换的社会形势中有效地利用教育资源,实现信息共享,从而达到最佳的信息化管理状态是当前高校在信息化管理中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参考文献:
[1]朱勇军.高校继续教育信息化建设研究[J].武警学院学报,2016,01:62-65.
[2]陈佳,莫智懿.教育信息化发展带给高校教师的挑战及应对建议[J].亚太教育,2016,20:231+230.
[3]张月娟,周芳亮.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育模式的探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19:14-17.
论文作者:周宇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2
标签:高校论文; 信息化管理论文; 教育信息化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教师论文; 工作论文; 信息化建设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