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采矿业的发展逐渐深入,其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也逐渐得到了人们的关注。其中,矿山应急救援体系作为我国矿工生命以及国家财产安全的重要保护措施,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它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对技术领域、科学计划以及管理等相关部门都有涉及。随着采矿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还要注意结合实际情况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关注,采用及时有效的解决措施,为我国矿山应急救援体系提供一定的保障。本文分析矿山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阐述矿山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矿山应急救援;救援体系;安全生产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进步和提高,采矿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其安全问题也逐渐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其中,矿山应急救援体系作为我国重点关注的减灾防灾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对技术领域、科学计划以及管理等都相关部门都有涉及。在对矿山应急救援体系进行建立的时候,需要与我国矿山事故的实际形式进行充分结合,促使相关政府部门在矿山应急能管理方面的能力的改善和提高,从而为国家财产以及矿工生命安全提供一定的保障。
一、矿山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1、矿山企业救援体系构成不明确。从国家层面,我国将应急救援体系划分为应急救援管理系统、组织系统、技术支持系统、装备保障系统、通讯信息系统部分,省市地级的应急救援体系的构成与国家级应急救援体系的构成类似。不同企业应急救援体系构成较为繁杂,主要包括:按照应急救援行动的流程编制的相应的企业应急救援体系,除包括救援行动中涉及的人、物之外,还包含事故后的处理与调查,此类体系为单向执行型,在救援时流程清晰,但却容易忽略各系统间的配合和资源的调度,导致某些重要资源并未包含在体系中,造成应急预案的不完善; 采取类似政府的企业应急救援体系,一般也将其划分为几大部分,划分重点各有不同。
2、救援队伍训练系统性不完善。针对救援队伍心理素质训练、团队合作模式的研究较少或不够深入,并且缺乏系统性,相应的评估标准不够完善。日常训练与演习方面,训练科目较多,强度大,但缺乏系统性,针对性不强,很难起到提高救护队员救援能力的目的。我国矿山救援队缺乏实地训练,日常训练项目基本在救援中心完成,与对应矿井之间的联系较少,进行实际救援时救援队员对井下具体情况了解也较少。其次,近几年国内加强了对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尤其是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当井下发生灾害,井下作业人员无法顺利升至地面时,首先会选择尽力到达避难硐室中等待营救,而我国矿山救援队员对井下避险设施尚不够熟悉。
3、应急救援法规政策不健全,安全保障性不足。我国目前的矿山应急救援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尚不健全,如灾害事故评估程序、应急救援程序、矿山应急救援经费保障规定等方面没有明确规定。行使权利与履行责任划分不明确,出现事故后政府与社会成员、中央与地方的责任划分不清,行使权利与履行职责的程序不明,各种应急措施不到位,延迟和耽误了救援工作。对矿山从业人员的监管和控制力度不够,部分矿山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钻法律的空子,导致应急救援设备配备不充分,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不完善,设施超龄化运行,矿工的生命财产无法得到充分保障,这些都是灾害事故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部分规范标准存在局限性,不符合当前矿山安全生产形势的要求。
二、矿山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对策
1、提高装备科技含量,完善救援队伍建设。矿山救护队是应急救援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完善矿山救援队伍的建设,是提高应急救援效率的重要内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1) 扩大国际交流合作范围。与先进国家建立长期互动交流活动,引进先进救援理念、救援技术和训练机制。2) 打造现代化救援队伍。针对救援队伍负责区域的灾害类型和特点,增加相应救援设备的购置。同时加强救援队员对高科技含量较高的救援设备使用的训练,打造技术过硬的现代化救援队伍3) 完善救援队伍训练系统。基于当前矿井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建设及三级防护体系的逐步完善,在训练中提高救援队员对井下安全避险设施的熟悉程度,以便在井下救援时更迅速地寻找被困矿工,提高营救效率及生还率。
2、深入研究救援技术,打造坚实科技支撑体系。1)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矿山科研力量,健全救援技术支持平台,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为技术开发的核心,推广救援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2)强化安全生产的顶层设计,加快安全生产科技支撑平台建设和技术装备标准的建设。3) 深化安全科技“四个一批”项目建设,集中有限资源,聚焦关键技术装备; 培育一批安全产业示范园,提高安全技术成果转化率和产业化率。4) 建议设立专门的矿山应急救援产品性能检测检验机构,进行灾变环境下应急救援产品性能检验测试技术。
3、加强安全避险系统建设。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是全面提高煤矿安全系数的刚性的基础设施。1) 加强各避险设施的开发研究。针对现存的监测不灵敏、人员定位不精确、通讯有局限等问题,研究在提高井下传感器的灵敏度,实现煤矿井下无线通信的无缝连接及上位系统的精确显示; 我国当前的防护门更多考虑的是结构的密封性和抗静压强度,需深入研发在瓦斯爆炸冲击波条件下的避难硐室和可移动救生舱的结构及配置。2)强化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集成性。对六大系统的数据进行优化整合,建立数据库,方便数据的调取和管理,同时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 研究多系统、多功能、多设备的集中安装技术,节约成本和空间且便于使用、维护及监测管理。3)完善井下一级防护体系的管理。井下作业人员随身携带的自救器作为一级防护体系,是事故发生时逃离危险区域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保护仪器,而仪器管理人员在重复性的工作中易产生倦怠和烦躁感,导致部分仪器出现维护漏洞,这对井下人员有潜在的致命性危险,因此有必要建立阶段性轮换岗位责任制及多级检查维护制度,防止一人专职负责维护工作产生的纰漏,保证仪器的完好性。
4、建立应急救援法律法规建设。结合我国的救援体系特点,同时参考国外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逐步推进我国应急救援体系的发展。1)将矿山机构、人员的职责法定化,用明确的条款规定其承担的职责和义务,加强对事故责任人的追究。2) 将发布的救援相关技术规程、标准条例上升到法律层次,用法律的形式强制执行,降低违规操作的可能性,提高井下工作的安全性。3) 加强应急救援设备的配备使用、救援人员行动准则、应急救援预案的科学制定、井下安全避险系统的建设等方面的法规制定,加快应急救援标准化建设进程,建立健全应急救援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4) 完善矿山安全管理和监管机制的法律建设,杜绝监管部门为谋取私利,与矿山企业相勾结,放宽监管尺度,放松监管力度。
建立和完善矿山应急救援体系,需要通过完善立法、健全体制、加强应急培训、创新队伍建设、强化技术装备以及大力发展矿山应急救援志愿者和扶持矿山应急救援科技装备重点项目方面来落实。矿山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更多的专家学者对其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为我国采矿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林柏泉,常建华,翟成.我国煤矿安全现状及应当采取的对策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6,(5).
[2]李运强,黄海辉.我国中国矿山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现状及发展刍议[J].中国煤炭,2014,(3).
[3]秦昊,茅献彪,徐金海.煤矿井下救生舱及硐室防护结构动力学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6,(3).
论文作者:王开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5
标签:应急救援论文; 矿山论文; 井下论文; 体系论文; 我国论文; 系统论文; 采矿业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