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方言分音词的使用状况及调查研究
刘文静
内容摘要: 对包头市三区的包头方言分音词使用状况进行调查。其结果表明:包头市三区使用方言分音词存在着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情感认同度的差异,这些差异对包头方言分音词的发展有影响。
关键词: 包头方言分音词 社会语言学 使用状况 差异
包头方言属于晋语区的大同-包头片,分音词是晋语具有代表性的词汇之一。分音词是单音节的词分为一个双音节的词而这个双音节的词必定还是个联绵词。目前学界对于分音词性质的界定还说法不一。侯精一先生认为所谓分音词,是指把一个单音词分成两个音节来说。[1]邢向东先生给分音词下的定义是:“分音词是一种前字读入声,后字为L母的双音节单纯词,是通过语音手段分离单音词而构成的一种特殊词汇。”[2]我们认为分音词是双音节的单纯词,且其表达意义与相对应的单音节词完全相同,具体表现为一般是第一个字的声母与第二个字的韵母、声调相拼得到这个单音节词。比如“不来”,第一个字声母与第二个字的韵母。与声调去声相拼得到“摆”这个音。
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建立信用评级制度时,未考虑到中小企业的现实情况,对其借贷的门槛要求较高,形成了“信用标准歧视”的现象,使得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举步维艰。其次,中小企业申请的贷款数量很小,银行的审批程序等却不能减少,客观上提高了银行的操作成本,银行为平衡操作成本只好提高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又极大打击中小企业的借贷积极性,形成恶性循环。
包头方言中有较多的分音词,分音词极具口语特色,是口语词汇复音化的体现。随着城市化的演进,人口的迁移以及人们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分音词的发展在包头方言口语中有逐步衰退的趋势。以包头的市区:东河区、昆都仑区、青山区这三个城市化发展较快的三个区域作为研究的主体,通过对市三区分音词使用情况的调查,试图探求包头人民对方言的认可度,以及城市化发展对方言的冲击程度,这对研究包头地区方言、特色文化以及促进当地文化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一.数据收集及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的区域集中在包头市昆都仑区、东河区、青山区三个辖区。调查样本容量为98,样本的构成如下:男性58人,占59.2%;女性40人,占40.8%。东河区39人,占39.8%;昆都仑区28人,占28.6%;青山区31人,占31.6%。各个年龄层次人数及所占百分比:10—19岁21人,占21.4%;20—29岁16人,占16.4%;30—39岁18人,占18.3%;40—49岁23人,占23.5%;50—59岁15人,占15.3%;60岁以上5人,占5.1%。
扫描条件同“2.5”项下,对Lut在Lut-PC及Lut-PC-SD中的存在状态进行XRPD扫描分析。由结果可知(图6),Lut制备成Lut-PC后,呈现典型的无定形状态,表明形成了磷脂复合物。进一步将Lut-PC制备成Lut-PC-SD后,Lut在Lut-PC-SD中同样以无定形状态存在。
我们先搜索了包头方言中最常使用的50个分音词对包头市东河区的社区街道50名居民进行预调查。根据结果编制成正式问卷。问卷内容还包括受访者的个人情况(含受访者的姓名、性别、受教育程度、职业以及联系方式)及包头方言分音词使用情况两个部分。在所列每条后面列出“没听说过该词”、“知道该词含义但日常并不用”、“偶尔说”、“经常说”四个选项中进行分音词使用频率的选择。
样本职业构成如下:学生25人,占25.5%;干部 (包括市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以及企业高级管理层人员)22人,占22.4%;企业普通职员占15人,占15.3%;工人占10人,占10.2%;个体劳动者(包括个体经营者和家政务工人员)18人,占18.4%;待业8人,占8.2%。
其次,样本受教育程度构成如下:小学文化程度(包括文盲)22人,占22.5%;初中文化程度33人,占33.7%;高中文化程度30人,占30.6%;大专文化程度5人,占5.1%;本科文化程度7人,占7.1%;研究生及以上文化程度1人,占1%。
我们可以发现,对包头方言分音词的熟悉度以及使用频率与受教育程度呈反比。随着学历的增长,受访者对包头方言分音词的知晓程度和使用频率不断下降。这是因为学校教育使得知识分子认同国家语言政策,倾向于使用普通话,其工作场合亦多要求使用普通话。同时,分音词有着很浓重的口语化色彩,使得很多人将之与乡村居民较落后的现状相联系。部分知识分子存在对方言分音词的排斥心理,他们往往通过避免使用这些分音词,用普通话来体现自身受过良好的教育。
二.数据分析及阐释
其次,研究还显示包头人对包头方言分音词的使用呈现出受教育程度的差异。我们对经常说包头方言分音词的受访者进行了统计分析,数据如下:小学学历(包括文盲)占81.8%,初中学历占75.8%,高中学历占56.7%,大专学历占40%,本科学历占14.4%,研究生学历占0%。
“珠芽黄魔芋种苗研发及生产”是景洪农场全面推进新型产业及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项目。景洪农场已向州、市农垦局争取到150万元项目资金,将于2019年初在十分场动工建立珠芽黄魔芋组培苗培养基地,以更好地带动职工群众发展橡胶林下珠芽黄魔芋种植,实现科技增收。与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签订魔芋组培苗种植合作协议后,双方达成五年供苗意向,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将负责魔芋组培苗生产,并向景洪农场提供种苗的炼苗技术指导。
首先,邢向东指出“从意义上看,分音词大多数是指称具体事物、动作、状态的,具有强烈的口语色彩。”因此这也是方言区的词汇能够广泛的使用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在方言区居住的老者多数愿意使用分音词,口语色彩极强,便于表达和理解。[3]现在的一个普遍的语言现象是,在一个语言社区中,老年人使用的语言与年轻人使用的语言在很多方面都不同,这种不同在用词方面最明显。而造成老年人与年轻人用词方面不同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社会在不停地向前发展,科技也在不停地向前发展,人们生活的时代不同,环境不同,接触到的事物不同,价值观也就不同。总体来说,老年人在用词方面比年轻人更保守一些。[4]在本项调查研究中发现,对包头方言分音词的熟悉度、使用频率与年龄呈正比。我们对经常说包头方言分音词的受访者进行了统计分析,数据如下:10—19岁的青少年占14.3%,20—29岁占31.3%,30—39岁占50%,50—59岁占86.6%,60岁以上占100%。
② 卡西·纳特布朗著.刘焱,刘丽湘译.读懂幼儿的思维:幼儿的学习及幼儿教育的作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三版):58.
本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研究方法。采取“偶遇法”发放100张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98张。经过统计分析最常使用的包头方言10个分音词分别是:卜浪(棒)、圪揽(杆)、圪捞(角)、黑浪(巷)、激灵(精)、骨拢(滚)、卜烂(拌)、扑拉(扒)、忽拉(划)、窟连(圈)。根据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三个变量对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对包头方言分音词的使用频率与熟悉程度会随着变量的变化而变化。
可以看出,年龄越大,对包头方言分音词的熟悉度和使用频率越高。30岁以上的受访者对10例包头方言分音词的熟悉程度和使用频率明显高于30岁以下的受访者。就经常说方言分音词的60岁以上老人是100%证明,分音词在中老年群体中的认可度更高,而10—19岁的青少年只占14.3%。分音词在年轻群体中的认可度较小,年轻人更多地使用本字,这是城市化发展的体现,青少年群体认为本字比分音词更加具有书面语特色、是现代化、紧跟潮流的体现,体现出靠拢普通话的趋势。
最后,经研究发现,对包头方言分音词的熟悉度与使用频率和职业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将职业划分为以下几种:学生、干部(包括市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以及高级管理者)、企业职员、工人、个体劳动者(包括个体经营者和家政务工人员)、待业。
但在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受访者中,知道该含义但不经常说的受访者含有较大的比例。我们推测,这是造成包头方言分音词濒临消失的重要原因。同时,用本字代替分音词的表达,是方言分音词变异现象的体现。
以下是调查的结果,可以明显看出各职业中使用分音词的状况。在学生群体中,没听说过该词占32%,知道该词含义但日常不使用占28%,偶尔说占24%,经常说占16%。干部群体中,没听说过该词占9.1%,知道该词含义但不日常使用占22.7%,偶尔说占45.5%,经常说占22.7%。企业职员群体中,没听说过该词占13.3%,知道该词含义但日常不用占26.7%,偶尔说占40%,经常说占20%。工人群体中,没听说该词占0%,知道该词含义但日常并不用占10%,偶尔说占20%,经常说占70%。个体劳动者群体中,没听说过该词占5.6%,知道该词含义但日常并不用占11.1%,偶尔说听说占27.7%,经常说占55.6%。待业者群体中,没听说过该词占12.5%,知道该词含义但日常并不用占0%,偶尔说占12.5%,经常说占75%。
从职业角度来看,学生群体对方言分音词的使用频率最低,该人群对许多极土俗的方言分音词感到陌生,比如:“窟连(圈)”“作乱(蹿)”、“黑浪(巷)”。受到国家语言政策及教育环境影响,学生群体较少地使用方言。个体劳动者对方言分音词的熟悉度和使用程度最高,这部分群体与社会各阶层人士接触范围广、人数多,在包头本土工作,他们的工作场合需要使用到方言分音词。部分个体劳动者表示,工作时需要使用方言分音词来使自己“更合群”,包头方言的社会价值对他们来讲,比普通话的社会价值更大。可以看出,不同的职业对于包头方言分音词的使用情况是复杂的。
不常用的语言成分会在语言代代相传中衰减。“至今所收集到的全部经验证据表明,儿童并不保存他们父母亲的方言特点,而是保存少年期支配他们的同样地位的人群的方言特点”。在人口流动突出的时代和地区,在共同语影响加大的时期,方言词的衰减尤为明显。[5]在包头方言区所使用的分音词都带有浓重的口语色彩。分音词的口语化较强,常在比较随和、自然的非正式场合使用,有幽默、诙谐、讽刺等义,通俗易懂。而分音词的本字则多用于比较正式的场合,在方言中多为中性的感情色彩。
5、如果定位螺栓发生变位的松动等原因。这种故障会导致限位半轴和扇形板无法实现有效的咬合,导致合闸的状态无法保持,最终使操作机构无法实现动作。
三.结语
通过对包头方言分音词使用状况调查统计分析和受访者的口述材料,我们发现,包头人对分音词的使用存在年龄、受教育程度和职业的差异。研究包头方言分音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意识到方言使用频率下降、部分方言词汇濒临消失的状况,包头方言中的分音词整体处于变异的状况。方言是当地文化的重要承载者,保护方言对于传承当地民间文化、了解文化内涵及风土人情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侯精一.现代晋语的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2]邢向东.神木方言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02.
[3]秦虹.包头方言分音词研究[D],2012.
[4]王兆臻.社会语言学——方言变体[J].商业文化,2015(12).
[5]丁崇明.语言变异的部分原因及变异种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6).
(作者介绍: 刘文静,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2016级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对比语言学)
标签:包头方言分音词论文; 社会语言学论文; 使用状况论文; 差异论文; 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