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理性研究_理性选择理论论文

实践理性研究_理性选择理论论文

实践理性问题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理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分类号:B0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2-8862(1999 )01-0025-28

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认识论研究的深入,我国哲学界一些学者对实践理性问题进行了探讨。现将讨论情况作一综述,以利于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一、实践理性的含义

对此,学术界大体有四种不同理解:1、实践理性就是实践观念, 是理论向实践过渡的中间环节,它是实践掌握方式的超前反映和建构,是人们对实践活动的结果及其实现途径和过程的观念模型。2、 实践理性是人类掌握世界的实践—精神方式。这种方式是借助符号操作而进行的一种思想实验,通过对外部世界的客观对象进行观念上的分解和组合,进而形成符合自己需要的观念模型。3、 实践理性是人们从主体需要和意志出发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自控能力和规范原则。作为自控能力,它包括主体对社会活动的指导、调控、平衡和组织的能力,以及主体在社会活动中的自主、自决、创造、对象化自己目的等方面的能力;作为规范原则,它包括主体为自身制定的在所有社会活动中生效的行为规范和活动准则。4、实践理性是一种道德理性。 其根据是:儒家传统的“行”基本上是在道德践履和政治领域,生产劳动则被视为低下之事;西方传统的“实践哲学”中的“实践”也是依据伦理之知选择适宜生活的伦理;因而现代中国实践理性的建构更多地是在道德践履上用功夫。此外,还有人将实践理性视作工具理性、价值理性等等。

笔者认为,上述各种观点,都只是抓住了实践理性的某个方面或某一环节,而要全面把握实践理性的含义,就不能绕过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这三个关键性环节。在近代德国古典哲学史上,是康德率先将人类理性区分为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并认为实践理性是指行为的规范,其目的是探求和实现人的意志自由所需要的东西。黑格尔同意康德对理性所作的区分,但认为康德的实践理性并未超出那理论理性的最后观点——形式主义。黑格尔认为,实践理性“是实现善的冲力,亦即意志或观念的实践活动”,它要求达到善的目的,并通过扬弃现存外在世界的规定以实现自己;因而它是对外部现实性的要求,向外改变外在世界的规定,使自己获得外部现实性形式的客观实在性。可见,黑格尔是从主体和客体的统一上把握实践理性的。但是,无论是康德还是黑格尔所理解的“实践理性”,实质上都是精神自我意识的活动,与马克思的“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的实践理性活动相去甚远。马克思所理解的“实践理性”则指向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对于实践唯物主义来说,任何观念活动都只是实践活动的一个环节,都是整体理性实践活动的构成要素,“全部问题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事物的现状。”因此,笔者认为实践理性是这样一种理性:它辐辏于改造人和世界的实践活动;它所解答的是如何改变人和改变现存的世界;它是特指人的实践思维能力、实践自控能力和实践行为准则;它是主体如何改变人和改变世界的实践活动的观念性掌握;它是“理性”之“实践”功能的观念表现,是人类实践的导向性因素,抑或引导与规范实践的主体性因素。质言之,实践理性是人类对感性的物质世界“应如何”和“怎么做”问题的观念掌握与解答。

二、实践理性的内容

关于实践理性的内容,学术界的看法比较接近或一致,但从细节上分别,也有两种意见。

夏甄陶、汪信砚认为,实践理性应包括:第一,建构实践理性必须以理论的方式把握世界的物的尺度,形成关于外部事物的结构方式、内部联系形式及属性、本质、规律的知识和理论,亦即形成关于客体的理论观念。没有一定的理论观念,没有对世界的物的尺度的反映,也就无所谓实践理性;第二,建构实践理性也必须反映人的内在尺度,全面地把握人自身的本性、需要和满足需要的本质力量。实践理性不只是对现成事物本来面目的反映,它同时也内在地结合着关于客观事物根据人的需要而应当如何的反映。显然,人们要在观念中形成这样一种实践理性,仅仅依靠对世界的物的尺度的反映是远远不够的,它还必须有对于人自身的本性、需要和满足需要的本质力量的真切了解;第三,建构实践理性还必须发现和掌握关于事物的不同使用方式,也就是发现和掌握理性认识向实践的转化和飞跃,从而创造出符合人的需要的理想客体的手段和途径。

王永昌认为,实践理性的内容应包括:被改造客体的“外在尺度”、实践主体的“内在尺度”、实践手段和方法尺度、作为实践必要条件和环境的社会利害关系的尺度。并认为,对这四个“尺度”的自觉认识与把握、且加以观念的整合统一,就构成了实践理性的基本内容;而科学合理的实践理性即体现了“是什么”的客体尺度、“要什么”的主体尺度、“能怎么”的方法尺度和“应怎么”的社会尺度的有机统一。

三、实践理性的特点

对于这个问题,普遍认为实践性、价值性、创造性、超前性是实践理性的基本特点,但在具体论述上又不尽相同。

王永昌认为,实践理性有以下四个特点:(1)实践性。 认为这是实践理性的最基本特点。实践理性之所以不同于一般的观念和意识,就在于它是一种直接指向实践活动的观念活动,是一种观念化、意向化的实践模型,具有很强的务实性、意向性和操作性;(2)价值性。 实践理性的价值性主要表现在:一是选择和确立实践所要追求的价值目标,二是对实践活动能否实现预期目标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实现的价值判断,三是对实践活动是否符合他人和社会公共利益、是否符合社会行为规范等正当与否、善恶与否的社会价值判断;(3)创造性。 这表现在:一是实践理性包含着批判、否定和超越的意识,二是实践理性的确立,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改变现实客体和创造新的客体的开始,三是实践理性所选择和确立的客体发展的可能性趋向,是一种对外界客体的未来发展的“理想状态”的观念预设,是对理想客体的观念创造;(4 )整合性。实践理性的整合性,是指它必然具有的完整性、综合性和统一性,它包括:实践理性涉及内容的综合性、指向的具体性和形象性。

陈铁民认为,实践理性的特点表现为这样三个方面:一是创造想象性。认为创造想象力在实践理性中占有重要地位,以致于离开它就不可能有实践理性活动;二是系统性。实践理性要运用系统方法。系统方法把实践客体放进系统中考察,从整体与部分、整体与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中综合地研究,以达到总体的最优实践目标;三是预测性。从实践理性的任务看,它是规划未来、塑造未来、设计未来的思维活动。只有未来的事实才是实践方案的公正评判者。所以,预测性是实践理性的另一个特点。

……

笔者综合各家观点,将实践理性置于与理论理性比较与对照的角度,认为实践理性有五大特点:(1)实践性。 理论理性着眼于事物的“是如何”,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实践理性则着眼于事物的“应如何”,观念地将事物的“本来面目”改变成理想的状态;因而实践理性是一种直接指向实践活动的观念活动,是人类理性以实践性的方式对客观世界的能动把握。(2)价值性。 理论理性揭示事物是怎样和为什么这样的,企求解释事实存在的东西;实践理性解答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实现自身的目的应当做什么和怎样做,期望创造应当存在的东西。这种“应当存在的东西”是一种合主体需要、合主体目的的新客体,它体现着人的极其丰富的价值追求。(3)外化性。 理论理性是从把客体看作给予的、独立的出发,要场弃客体的独立性和外在性,将其“内化”为思想的东西;实践理性相反地是从主观规定(意图、目的)出发,要把主观的东西“外化”为客观存在物。换言之,理论理性是从实践中来的认识(内化),实践理性是要回到实践中去的认识(外化)。(4)理想性。理论理性探寻事物的必然,它是认知真理的冲力; 实践理性则不仅有“真”的要求,而且还有对“善”的追求和对“美”的向往,它是实现善的冲力,是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其目的是要观念建构出理想的客体。(5)未来性。理论理性指向已经存在的事物, 是关于事物现状的知识;实践理性指向应当存在的事物,它除了关于事物现状的知识外,主要是对事物未来状况的观念预设。着眼未来,面向未来,是实践理性的又一个重要特点。

四、实践理性的功能

对于这个问题,目前学术界研究不多,只有丁大同提出了如下意见:从实践理性是如何被人加以利用这一角度看,它的功能有三个方面。1、实践理性是人进行活动时的理念工具,即“工具理性”。 它是一种实用规则,是供人进行活动取向时使用的,其取向是指向达到与个人全面活动或完整生活之完成。2、实践理性是进行认识的理念工具。 在人的自我反省的意识活动内,人将自身的直观经验加入其中,同时也将他人的直观经验加入其中,由此而力图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自我意识的活动者。但人在不断反省中认识到,只有他自身的感性特征和包括完整活动的实践理性,才是使自己达到自觉的重要因素。人借助实践理性,可以选择适宜于自己的最好的生活状态,可以通过它解决如何在自身生活中最大限度地实现的生命问题。正是在反省中,实践理性才成为人们对自身进行认识的工具。3、实践理性是一种进行评价的工具。 人们的生命活动本身并不本质地具有价值,价值或意义作为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进行肯定或否定的外在文化形式,是人们自己通过社会所赋予的。在实际评价过程中,实践理性正是作为价值被使用的。当你具体地谈论善或至善时,实际上你在说明社会公认的价值体系或一个道德体系,它成为你谈论自己和别人的理念工具。

五、实践理性的合理化

有论者认为,研究实践理性合理化问题的根本目的在于克服、避免、减少实践的不合理性即实践的负效应,使实践活动向有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方向进行。并认为,达到实践理性合理化的正确途径是,在真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实践理念,以此为指导并运用可信的而且事实上有助于实现实践理念的手段和方法,达到对客观世界进行改造的目的。还有的论者认为,实践理性的合理化取决于三个因素:认识及由此建立的实践是合理的;手段和工具具有合理性;实践结果也具有合理性。而要把握好以上三个因素,又必须注意以下几点:大力提高实践主体的科学文化素质,重视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确立科学的生态意识观,积极研制先进的实践工具。

笔者认为,由于主体意图的合理化趋势、主体技能的进步趋势、主体理性的规范化趋势、主体精神的综合化趋势和主体方法的科学化趋势,实践理性的合理化是可能的,人类能够消解以往实践理性之缺陷,建构出新形态的实践理性。并且,在笔者看来,新形态的或合理化的实践理性所范导的实践活动及其结果,将是人与自然关系之破坏的全面消除,人与人之间紧张关系的全面缓和,以及人与自身关系之恶化的全面解决。

标签:;  ;  ;  

实践理性研究_理性选择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