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中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方法论文_胡建树

小学语文阅读中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方法论文_胡建树

胡建树(贵州省晴隆县教育局 贵州 晴隆 561400)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阅读教学作为全面检验、提升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载体,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语言文字作为文章的基本组成部分, 运用得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着文章的情感表达。语言文字表述能力的提高, 又需要在阅读实践中习得、巩固。文章从在语文阅读中加强诵读训练等三方面讲了提高小学语文阅读在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8)10-164-01

一、在语文阅读中加强诵读训练, 让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音韵之美

语言文字作为阅读文章的基本组成部分, 在语文阅读中占据重要位置。只有对语言文字的音、调把握得准确, 才能更好地体会文章所蕴含和表达的情感, 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文章。为了切实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引导学生准确认读字词, 在阅读中有的学生遇到不懂的字、词会选择性地跳过或者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进行试读, 这不仅会影响对文章的理解, 还会影响后续的学习, 所以在阅读中要从字词认读训练开始。可以通过借助多媒体朗读录音、同桌互相检查阅读情况等方式, 纠正阅读中读音不准的问题。二是要示范引导, 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文章的语言、节奏、情感气势等, 主要是借助多媒体技术或教师领读的方式进行, 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韵律美, 学生在朗读中可以感受作者整篇文章的遣词用句和巧妙布局, 促进其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课文《山雨》, 作者按雨来、雨中、雨后的顺序, 通过独特的联想和想象, 将整场山雨描绘成一场美妙的音乐会:山雨悄然而至, 由远而近, “像一曲无字的歌谣”;林中万物“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 在山雨的弹奏下, “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回荡在人们耳边;山雨过后, 山林中余韵缭绕, 文章极富音乐性和节奏感。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文章的这种美感, 在示范引导之后, 让学生自己一遍遍地诵读, 体会、享受语言文字带来的起伏跌宕的音乐节奏感, 加深对语言文字深层次意味的理解, 激发自己的联想和想象, 达到与作者的情感共鸣。

二、在语文阅读中抓关键词句, 体会字词作用, 感受语言文字的表达之美

小学语文阅读文章的选取、编排在篇幅上有长有短, 内容各有侧重。对于篇幅较短的文章, 教师可以尽量做到全面讲解;对于篇幅较长的文章, 教师只能是有选择性地进行讲解。贾岛在《题李凝幽居》中, 在“推”“敲”之间反复斟酌, 最后确定了“敲”, 由此可以看出特定语境中不同的字词, 尤其是起关键作用的字词句, 在文章中画龙点睛的作用, 必须认真体会, 细细琢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语文阅读教学要从语言文字出发, 先整体解读文章, 对文章形成整体认识, 然后再对具有特殊意义的词语、句式、段落、篇章进行全面分析, 深入挖掘, 把关键词句讲深、讲透, 使学生在体会语言文字表达之美的同时, 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 以后把这种美的体验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 实现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提升。

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掌声》,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 可以让学生通读文章后重点分析: (1) 她很文静, 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 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 下课后, 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 (2) 轮到英子的时候, 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 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3) 英子犹豫了一会儿, 慢吞吞地站了起来, 眼圈红红的。让学生找出描写英子动作的词语, 并对比与正常人做这些动作时的不同, 一词入口, 百味皆生。有些词语, 看似平淡无奇, 但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 一下子变得别有情味、境界大异。学生学会抓住这样的字词细细品味, 既能品出浓浓的语文韵味, 又能品出淳厚的人文情感。

三、在语文阅读中细细品味文章的表达方式, 感受语言文字的艺术之美

不同思想的人会有风格迥异的表达方式。通过对小学语文阅读文章的分析可以看出, 作者的表达方式也是语言美的重要表现形式。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不断发展, 中年级的学生在阅读时, 不仅能读懂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等, 还能对文章的表达方式、写作手法等进行深入解读, 感受语言文字的艺术之美。教师引导学生把目光聚焦到积累、规范言语的范式上, 以此总结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 体悟语言运用之妙。

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 开篇作者写“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 欣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 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一个“却”字, 在漓江与西湖、大海的对比中, 巧妙地突出了漓江的美, 以及作者对漓江的水的喜爱。接着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 准确生动地描写漓江水的三大特点:静、清、绿。用“感觉不到它在流动”突现“静”, 用“能看见江底的沙石”体现“清”, 用“一块无瑕的翡翠”形容“绿”。在对桂林的山进行描写时, 通过一个排比接着一个排比, 一个比喻接着一个比喻, 突显桂林山水甲天下。文章虽然篇幅不长, 但句子优美, 节奏明快, 朗朗上口, 直抒胸臆, 学生通过理解课文内容, 可以领悟和感受桂林山水的美, 从而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总之, 语文素养是一种涵盖面广、内容丰富的内在能力。语文素养的提升不仅需要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积累、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准确把握, 还需要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方式。因此,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不断训练学生感悟语言、理解语言、升华语言、驾驭和创新语言的能力, 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语文思维习惯, 深刻感悟文章的思想情感, 达到与作者的情感共鸣, 提高其运用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以此达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祝玲玲.让语言文字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厚积薄发[J].小学生作文辅导 (上旬) , 2017 (9) .

[2]陈晓媚.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言文字训练的方法[J].教育现代化, 2016 (23) .

[3]戴红隐.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训练方法略谈[J].教学与管理, 2000 (4) .

论文作者:胡建树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10月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1

标签:;  ;  ;  ;  ;  ;  ;  ;  

小学语文阅读中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方法论文_胡建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