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 耳鼻喉科 昆明 650031
【摘要】目的:探析在耳鼻喉科疾病患者中运用针对疾病心理的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通过抽签法对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期间收治的56例耳鼻喉科疾病患者实施分组,参照组(n=28)开展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n=28)开展针对疾病心理的护理,关注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依从性、焦虑评分、VAS评分与参照组各项指标比较符合P<0.05的统计分析研究意义。结论:将针对疾病心理的护理在耳鼻喉科疾病患者中有助于提升依从性,降低疼痛程度。
【关键词】耳鼻喉科;疾病心理;心理护理;护理效果
本次报道了在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期间收治的56例耳鼻喉科疾病患者中运用针对疾病心理的护理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本次收治目标选为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期间纳入的56例耳鼻喉科疾病患者,参考抽签法进行分组研究,一组为28例,参照组男性14例,女性14例,年龄取值范围为20至60岁,中位年龄(40.55±3.54)岁;观察组男性15例,女性13例,年龄取值范围为21至62岁,中位年龄(40.25±3.55)岁。
验证两组一般资料,P>0.05,数据指标无分析意义。
1.2方法
常规护理干预纳入参照组,针对疾病心理的护理纳入观察组,(1)判断患者心理情况。护理人员仔细观察就诊患者的疾病类型、心理情况、疾病兵器,采取语言沟通方式对其心理情况进行正确判断,护理前及时与患者沟通,建立表达负面情绪和不良心理的有效途径,指导患者积极阐述自己内心真实想法。(2)心理护理干预。护理人员为等待患者做好相关检查工作,依据患者不同心理情况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最大限度降低患者不良心理情绪。并且护理中尊重患者,对护理细节进行妥善处理,让其充分感受到护理人员的热情和关心,详细告知护理的意义和作用,采取成功案例法让患者增加信心。(3)健康宣传教育。护理人员为其发放知识宣传手册,让患者与家属了解疾病病因、就诊流程、治疗方式。定期培训医护人员技能水平,提升工作熟悉程度,灵活运用专业知,降低患者操作过程中的疼痛程度。
1.3 观察指标
对比计算两组患者护理依从性、焦虑评分、VAS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参照组和观察组护理依从性用率(%)的形式表示,行卡方检验,参照组和观察组焦虑评分、VAS评分用(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行t检验,用SPSS19.0 for Windows 软件研究56例耳鼻喉科疾病患者涉及的数据,P<0.05,数据之间展现统计对比意义。
2 结果
2.1 计算参照组和观察组护理依从性
观察组护理依从性96.42%显著高于参照组的71.42%,P<0.05,数据之间展现统计对比意义。
2.2 计算参照组和观察组焦虑评分、VAS评分
观察组焦虑评分、VAS评分与参照组数据比对分析,P<0.05,数据之间展现统计对比意义。
3 讨论
患者因缺少对耳鼻喉科手术的认识,且手术治疗耳鼻喉科部位恶性肿瘤过程中可能对病变位置功能和面部美观程度多少产生一些影响,例如喉切除术影响发音与喉带管问题[1-2]。同时患者因缺少对手术的充分心理准备,导致产生不良情绪,影响手术效果,所以,需要医护人员需要注重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心理影响作用,依据自身知识技能,予以患者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及时疏导患者不良心理情绪,提升患者配合程度,提升手术效果[3-4]。
本文研究结果表示,观察组与参照组耳鼻喉科疾病患者之间的护理依从性、焦虑评分、VAS评分数据比对,P<0.05,显示统计对比分析意义。
综合以上结论,将针对疾病心理的护理用于耳鼻喉科疾病患者中相比较,常规护理获得更具优势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若萍. 耳鼻喉门诊患者疾病分析及心理护理对策[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 3(15).
[2]方芳. 耳鼻喉门诊患者疾病分析及心理护理对策探讨[J]. 医药前沿, 2016, 6(35):245-246.
[3]何洁. 耳鼻喉科门诊患者的心理护理[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 18(27):207+213.
[4]林忠菊, 李华. 耳鼻喉患者实施阶段性健康教育的护理分析[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11):187-188.
论文作者:孟庆竹,徐艺涵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0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2
标签:患者论文; 耳鼻喉科论文; 疾病论文; 心理论文; 评分论文; 焦虑论文; 意义论文; 《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0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