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研究 中国与西方国际研讨会在大连举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连论文,中国论文,国际研讨会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经过历时一年的准备,以“文化研究:中国与西方”为主题的国际研讨会于8月6日至10日在大连举行,这次会议是由北京大学、美国弗吉尼亚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和大连外国语学院等单位和学术团体共同发起主办的,探讨的议题范围之广泛和学术理论之前沿是前所未有的,其中主要包括:文化研究在西方的历史演变和现状;中国当代文化研究的理论课题;文化研究与比较文学研究的相辅相成作用;中国与西方学术理论对话的可能性探讨;后现代主义和后殖民主义以及其在中国和西方的批评性回应;文化研究与文学理论的未来,等。出席会议的有来自中国(包括香港和海外)和欧美国家的专家学者六十余人,北京大学英语系教授、国际比较文学协会文化研究委员王宁和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坎南英文客座教授、《新文学史》主编拉尔夫·科恩等中外著名学者共同主持了会议,并作了主题发言。在大会上发言的其他学者还有特里·伊格尔顿、乔纳森·阿拉克、杰丽·弗莉格、吴元迈、汪榕培、胡家峦、罗纳德·丁伯格、赵毅衡、刘康、鲁晓鹏、谢少波、孔祥平、周小仪、帕特里亚·劳伦斯、克里思尼克尔森、金隄、王逢振等。
文化研究(Cultural Studies)是近几年来在西方学术界风行的一种跨学科、跨文化和跨艺术门类的研究领域,它于五十年代出现于英国的文学研究界,其主要代表人物为利维斯,其后经过理查德·霍佳特、雷蒙德·威廉斯等人的发展,逐步走出早先的经典文学研究领地,汇入对当代文化的研究大潮中。尽管文化研究并非一个独立的学科,也没有一个界定明确的方法和理论体系,但它作为当今一种新兴的学术研究话语,近年来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经过近三十年来关于后现代主义问题的讨论之后,一切假想的等级秩序和中心意识均被消解,精英文学和通俗文学的界限日益模糊,文学批评的形式主义主导倾向逐渐为文化批评所取代,这一切均为一种跨文化和跨学科的综合研究铺平了道路。文化研究除了受惠于文学研究外,还从另几个方面得到启迪:德国的法兰克福学派马克思主义理论使文化研究得以进行社会问题的批判;索绪尔的结构语言学和符号学理论使文化研究者得以从语言的层面切入探讨文学和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和习俗;富科的知识考古学和史学理论使论者得以剖析文学批评和文化批评中权力的主导作用和话语的中介作用;文化人类学理论则使研究者得以探讨艺术的起源等问题。当今文化研究在西方已成为继后现代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的讨论之后占主导地位的思潮和倾向,涉及的理论课题包括非精英文化、区域、种族、霸权、后现代、后殖民、女性文学、性别研究、黑人问题研究、第三世界批评、同性恋研究、少数民族话语研究等,并在相当程度上占据了北美的高等学校的英语文学教学,对以经典文学向学生进行启蒙教育的传统做法予以了反拨。上述这些课题分别在与会学者们的论文或讨论中有所体现。
应该承认,本次会议之所以以文学研究为论题,与当今国际比较文学研究兴趣的转化不无关系,也即从狭隘的经典文学研究逐步转向对范围更广阔的文化(包括当代大众文化和传播媒介)的研究。与会的中外学者分别来自哲学、文学、艺术、历史、建筑学和语言学等学科,还有一些专业作家、翻译家和批评家,他们为能在一起进行交流切磋和对话倍感欣慰。学者们一致认为,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中国的文学研究和文化研究成果日益为世人瞩目,当今从事文化研究如果缺乏东方和第三世界文化的知识是难以想象的,中国和西方的学术理论对话是大势所趋,因此本次会议可以说是这种交流和对话的可喜开端。除去探讨一些当前的理论热点课题外,与会的中外学者还就一些具体的作家(如弗吉尼亚·伍尔芙和凌叔华等)作品(如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和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及文化现象(如后现代主义在中国的积极的和消极的影响、后现代建筑、后哲学、后殖民理论及后殖民心态、后儒学以及中国当今所风行的“后学”或“后批评”等)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和争鸣。
由中美两国学者共同主办比较文学学术会议始于1983年在北京举行的由中国学者钱钟书和美国学者厄尔·迈纳主持的第一届中美比较文学双边讨论会,那次会议对于西方学者认识中国文学和文学理论无疑起了良好的开拓作用,其后在美国举行的第二届类似的会议则把这种业已存在的双边对话推向了一个新阶段。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第三会议迟至今日也未能举行。而面对近十多年来比较文学研究逐步过渡到比较文化研究这一事实,仅仅局限于纯文学领地的研究显然是不够的,因此,由中国和欧美学术界三边合作共同举办的这次以文化研究为题的国际学术会议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会议期间中外学者的广泛交流和切磋必将为今后在欧美举行类似的会议奠定了基础。据悉,会议精选论文将在当今欧美文学学术界最有影响的刊物《新文学史》(NewLiterary History)上发表,下次会议将于1997年在美国举行,由弗吉尼亚大学承办,会议将邀请包括中国学者在内的更多东方和第三世界的学者参加,从而把东西方学术理论的交流和对话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