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_赵东斌

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_赵东斌

山西运城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山西运城 044000

摘要:在建筑工程以往的施工过程中,面对现代建筑在质量上的要求,传统的砖混结构已经无法满足其需求,先进的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已经开始挑起现代施工行业发展的重担,特别是在现代大型公共设施和居民楼建设施工过程中,其应用更加广泛。这其中对施工方的施工工艺和工程施工质量要求最高的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克服许多技术上的难题,例如在养护过程中如何对温度裂缝进行有效控制等,由于大体积混凝土存在着许多技术难题,导致其在进行施工时难度较大,进而导致工期延长、质量下降以及使用年限减少等严重问题。为了确保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达标,保证施工进度。要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充分彻底的研究,充分分析其施工的技术特点和要求,采用最有效的施工方式。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1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特点

大体积混凝土指混凝土建筑的体积较大,其厚度一般情况下大于或等于80cm。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厚实、块体大,结构端面的混凝土总量大,混凝土的内外温差相差也很大,所以实际施工过程要求的施工技术也更高,混凝土的养护也更加难度。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特点具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1混凝土需求量大

采用大体积混凝土技术形式施工的建筑体体积庞大,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需求量也大。

1.2施工条件复杂

大体积混凝土技术多应用于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的建设,高空施工,环境复杂;另外,限于建筑器械和技术水平,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更加困难。所以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对工艺的要求更高,施工过程应把握全体,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分层、分段浇筑。

1.3浇筑容易产生裂缝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水泥水化会释放大量热量,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导致混凝土内部温度不容易扩散,内外温差增大,产生温度应力,一旦温度应力过大,超过混凝土的约束力,温度裂缝就会发生;混凝土干燥收缩也会导致裂缝现象的产生。

2大体积混凝土的作业要求

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一般作为基础结构埋于地下,承载着建筑的全部荷载,起着非常重要的结构作用,所以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对大体积混凝土要重点考虑,仔细斟酌。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对不同的施工情况进行具体分析,采用与之相匹配的施工方法,同时也要考虑到这些实际情况对施工质量产生的影响,比如质量比较大的混凝土结构在完成浇注作业后,因为结构整体比较厚重,会严重影响混凝土内部的热量散发,使得结构构件的内外温差加大,导致构件被破坏,同时由于内外温差较大,极易产生温度裂缝,因此在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要对混凝土构件的内外温差进行控制,使其始终处在可控制的范围内。同时,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施工方必须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作业,特别是在钢筋的配比和水泥的使用方面,必须满足设计方案,使大体积混凝土的结构强度满足承载力设计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3.1大体积混凝土的配制

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大体积混凝土对原材料的要求比较高,必须做好相关配制工作:①粗骨料侧重连续级配,选择中砂作为细骨料;②选用外加剂(缓凝剂、减水剂等),选择掺合料(粉煤灰、矿渣粉等);③为了降低单位混凝土的水泥用量,适当增加掺合料、骨料的比例;④在选用水泥方面,侧重水泥的水化热低、凝结时间长等特征,例如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等。另外,为了降低建筑大体积混凝土的泌水性,需要选用矿渣水泥,同时尽量选择泌水性良好的品种,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在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的减水剂,进一步降低混凝土的用水量。在建筑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对于析水要及时排出,在析水处均匀浇筑拌制好的干硬性混凝土,利用振捣器进行振实处理,然后浇筑上一层的混凝土。

3.2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要考虑到混凝土结构的大小、管道和钢筋的设置排列,同时要考虑到混凝土初凝前已经被上一层新混凝土覆盖并振捣充分,另外,水热化的影响也要考虑在内。浇筑方法主要有全面、逐层浇筑,分段、分层浇筑以及斜层、分段浇筑。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根据设计方案中施工对象的长、宽、厚进行分层、分时间间隔浇筑,先从底层开始,依次进行第二层、第三层浇筑,浇筑时要充分振捣至混凝土表层无显著下沉或已经再无气泡产生。振捣过程中不能扰动模板,也不能触碰其他预埋设施,以防影响建筑施工质量。当混凝土浇筑至上平并振捣完毕时,要清除混凝土表层较厚的水泥,一般在浇筑完成后的三小时内用长刮刀刮平、铁滚碾压、木抹子搓平等。

3.3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的后期养护在整个混凝土施工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浇筑完成之后,作业人员需要将混凝土表面压实,将其中多余的水分都挤出来,然后给混凝土的表层保湿,然后用塑料膜将其混凝土表面覆盖严密,起到保湿和防止混凝土内部水分过分流失作用的作用。同时,需加强温度管理,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内监测点的布置,应真实地反映出混凝土浇筑体内最高温升、里表温差、降温速率及环境温度,保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

4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中内外温差与收缩的技术改进措施

4.1选择低水化热水泥,严格控制粗、细骨料质量

基础大体积混凝土引起温度裂缝的主要原因是水泥的水化产生大量的热量,从而引起基础结构的内部温度升高。基础大体积混凝土宜先选用低水化热水泥。比如矿渣硅酸盐水泥凝结硬化速度慢,它释放水化热的速度也比较慢,有利于水化热量慢慢的比较平均地开释散发出来,可推迟放出热量。高层建筑工程中基础大体积混凝多使用425号矿渣硅酸盐水泥。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的粗骨料的粒径选择,除满足普通混凝土的选择要求外。尽可能的最大粒径尽量选用较大尺寸,这样可减少用水量和水泥的用量,也可以减少泌水现象与收缩。细骨料宜选用偏粗中砂,细度模量以2.8—3.0为宜。粗、细骨料的含泥量均要严格控制满足规范的要求,粗骨料不得超过1%,细骨料不得超过3%。

4.2严格控制配合比,尽量减少水泥用量

在满足混凝土强度等技术要求的前提以后,也可用高效减水剂来尽量减少水泥用量,主要是从配合比上开始入手比较实用经济,一般来说将水泥用量控制在450kg/m3以下。

4.3掺入磨细粉煤灰等外掺剂,延缓推迟水泥凝结硬化时间

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比较厚截面尺寸比较大,水泥用量相对比较高,混凝土内部温升也对照过高,内外温差过大时,在基础大体积混凝土中可适量的掺入磨细粉煤灰和矿粉,粉煤灰的矿物成份活性极低,适量掺入一些并不降低混凝土强度,还可以延缓混凝土凝结硬化的时辰,推迟放出热量,这对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是很有益处的。

结束语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当前高层、超高层建筑工程中应用广泛,施工单位必须重视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问题,施工前进行实地考察,设计好混凝土配比;建筑施工过程中,规范化操作,注重实时温度监测并及时对施工进行调整,以避免施工过程出现纰漏;同时,减弱外界环境温度的影响,做好后期养护工作,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能按质按量完成。

参考文献:

[1]黄富勇.探讨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J].居业,2015.

[2]赵德荣.浅析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J].民营科技,2016.

[3]戴俊生.浅析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J].江西建材,2015.

论文作者:赵东斌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9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_赵东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