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鮀滨职业技术学校 广东 汕头 515065
摘 要:课程是中高职会计专业三二分段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体系衔接是中高职会计专业三二分段有效衔接的关键,是推进中高职会计专业三二分段协调发展的根本保证。本文主要阐述了中高职会计专业三二分段有效衔接课程体系构建的影响因素、必要条件以及构建的原则与途径。
关键词:中高职 三二分段 课程体系
课程是中高职会计专业三二分段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体系衔接是中高职会计专业三二分段有效衔接的关键,是推进中高职会计专业三二分段协调发展的根本保证。
一、中高职会计专业三二分段有效衔接课程体系构建的影响因素
影响中高职会计专业三二分段课程体系有效衔接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其中课程设置重复、课程内容重复、技能训练重复以及教材使用重复等尤其突出。
1.课程设置重复。目前国家还没有制定统一的不同层次职业教育课程标准,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各自构建自己的专业课程体系,以及中高职院校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都将造成某些专业课程设置出现重复;另外,高职招生以普高生源为主,中职生源受到总量的限制,往往无法单独组班教学,普高生源与中职生源混合编班也必然会造成课程设置重复。
2.课程内容重复。课程内容是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的基础,当前中高职学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比较相近,中高职学校依据各自的专业培养目标、岗位技能的要求确定出的课程内容必然存在重复。
3.技能训练重复。在专业技能训练方面,中高职学校理应体现出层次上的差异,然而在实际情况中,不少高职院校技能训练的定位较低,有些技能训练项目与中职学校差不多,对中职学生而言,存在着重复训练的现象。
4.教材使用重复。教材是课程教学的基础。我国教材建设相对滞后,中高职会计专业三二分段衔接的教材基本上没有,各专业课程的教材内容与高职院校的教材内容基本差不多,而且教材选择渠道不太规范,很多中职学校选择的教材往往就是高职院校的教材,从而造成教材使用上出现一定程度的重复。
二、中高职会计专业三二分段有效衔接课程体系构建的必要条件
1.扩大三二分段衔接面。当前中高职会计专业三二分段衔接的适应面较窄,学生的可选择余地不足,将造成高职阶段招录人数不足而不能独立开班;可选择范围窄,也会影响招录学生的质量。因此,中高职会计专业三二分段要想有效衔接应适当扩大衔接面——省市重点建设专业之间均应开展中高职会计专业三二分段衔接。
2.畅通职教成才路径。中职学生的成才路径主要是:初中→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中职升高职的路径当前虽有五年一贯制、对口升学、三二分段等模式,但多数中职学生还是选择就业,升入高职的占比较低,而成长到应用型本科的中职生更是少之又少,职教成才路径的畅通与否将直接影响到中高职衔接的有效开展。
3.激发中职生学习动力。长期以来,中职教育一直被社会、家长、学生、用人单位甚至被政府视为“次等教育”,这种教育层次价值取向的社会共识限制了职业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也因“中职生源素质较低、难以管理”而不愿意多招。这些现象及观念必然使得中高职三二分段的衔接造成影响。因此,参与三二分段衔接的高职院校,在中职学生正式就读高职之前,可以安排半学期(8—10周)的培训,让学生初步了解高职会计专业及发展方向,进一步培养其职业素养,激发其学习动力与兴趣,为三二分段衔接奠定基础。
4.构建统一的职业资格体系。中高职会计专业三二分段衔接首先应是培养目标的衔接,即预期的工作岗位的层次衔接,而工作岗位的科学定位在于国家职业标准。国家应构建统一的职业资格体系,实现职业技能全面衔接,将职业资格证书融入中高职会计专业三二分段培养方案,明确中职阶段应获得初级职业资格证书、高职阶段应获得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中高职会计专业三二分段有效衔接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
构建中高职会计专业三二分段有效衔接的课程体系,应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系统培养人才观念为先导,以学制和招生制度改革为基础,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核心,以课程衔接体系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相衔接,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适应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改善民生的迫切要求,按照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系统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三二分段有效衔接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应遵循宽基础、技能性、适用性及模块化原则。
1.宽基础。中高职人才培养都要以职业素养为基础,以职业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强调专业基础知识,培养其职业岗位群工作的基本技能,使其专业基础宽厚,学有后劲。
2.技能性。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更要培养其专业技术和技能。因此,职业教育一方面要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培养其社会适应能力;另一方面要强化其岗位技能的培养,培养其岗位适应能力。
3.适用性。社会是发展的,科学技术也是在不断地进步,知识更新换代快,职业教育必须适应社会的变化、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强化适用性的课程,淘汰陈旧落后的课程,提升其适用性。
4.模块化。职业教育的生涯情况复杂,素质差异明显,若按常规教学,所有学生都学一样的课程,势必造成按“短板”组织教学,教学效果必然会受影响。若将课程模块化,各类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基础、特长和兴趣爱好选择模块,这样就会形成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按“长板”组织教学,教学效果一般会比较好。
四、中高职会计专业三二分段有效衔接课程体系构建的途径
1.课程结构的有效衔接。中高职会计专业三二分段衔接课程体系应根据其培养目标,以全局观念统筹,由浅入深设置,中职课程重基础、强应用,注重基础素质教育,让学生初步建立职业概念;高职课程重实践、强创新,开设一类专业群的专业基础课程,培养其复合技能,使其有较好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学习新技术及创新创业的能力。
会计专业中高职三二分段课程体系构建时,中职阶段应重视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相应的技能训练,文化基础课应开设2年的语文、数学、英语课程,专业基础课开设会计基本技能、基础会计及基础会计实训、财务会计及财务会计实训、成本会计、会计模拟实习、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实习等;另外,还应开设职业素养的课程,如心理健康、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等。而高职阶段文化基础课应开设大学英语、大学语文/应用写作、经济数学、专业英语课程,专业基础课开设管理学基础、经济学基础、税务会计、审计实务、管理会计、行业会计比较、个人理财规划等,职业素养的课程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形势和政策、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等。
2.课程内容的有效衔接。课程体系的有效衔接有赖于课程内容的有效衔接,课程内容是课程教学目标实现的载体。三二分段衔接中高职学校应合作制定相互衔接的课程标准,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顺序和实施路线,既可避免中、高职课程内容的重复,又可拓宽和加深课程内容,真正实现课程内容衔接的连续性、逻辑性和整合性。
如财务会计课程,中高职学校均应开设,但教学内容的侧重点应有所区别。中职学校应侧重财务会计的基础业务,如货币资金核算、存货核算、应收款项核算、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固定资产核算、无形资产核算、职工薪酬核算、流动负债核算、长期借款核算、所有者权益核算、收入费用与利润核算、资产负债表编制、利润表编制等;而高职学校应侧重加深课程内容,详细讲解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应付债券核算、长期应付款核算、现金流量表编制等核算业务知识。
3.课程教材的有效衔接。教材是课程内容的载体,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中高职会计专业三二分段课程体系的有效衔接迫切需要适应课程内容的专业课教材。国家应尽快推进中高职会计专业三二分段有效衔接职业教育系列教材的编写,根据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同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教学标准,统筹开发中高职会计专业三二分段衔接教材,实现教学重点、课程内容、能力结构以及评价标准的有机衔接和贯通。
4.实训实习的有效衔接。实训实习是职业教育最重要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岗位技能最有效的手段。实施三二分段衔接的中高职学校应依据中高职各阶段技能培养目标的递进性和教学实施相衔接的要求,建设相应的专业教学实训室,合理配置不同技术标准的实训实习设备。
5.考核评价的有效衔接。实施三二分段衔接的中高职学校应推进教育质量考核评价模式的改革,以能力为核心,以职业资格标准为纽带,促进中高职会计专业三二分段衔接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和评价主体衔接。具体来说,职业学校应建立以表现性考核评价为主的评价体系。表现性考核评价是指通过观察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时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即强调根据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的过程中来评价学生的发展。主要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来实施:口述型考核、设计型考核、阶段型考核、实践型考核、角色扮演型考核以及项目研究型考核等。
中高职会计专业三二分段有效衔接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不仅要考虑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教材、实训实习、考核评价等的有效衔接,还有很多因素需要进行有效衔接,如校企合作、师资建设的衔接;另外,加强中高职会计专业三二分段有效衔接课程体系构建的组织领导和经费保障也是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
论文作者:罗绍明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6年2月总第9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
标签:高职论文; 会计专业论文; 中职论文; 课程体系论文; 课程论文; 基础论文; 课程内容论文; 《教育学》2016年2月总第94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