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步入21世纪以后,我国建筑行业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这也给建筑工程质量提出了新的挑战;而选用有效、切实可行的施工技术以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提升工程的使用寿命便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建筑工程;填充砌体工程;施工技术
1、前言
社会经济在得到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填充墙砌体工程作为我国建筑工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施工技术的选择、施工质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工程的可靠性、安全性,甚至决定了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鉴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建筑工程中的填充砌体工程施工技术,以期能够提升建筑工程整体的质量,进而促进我国社会的稳定、和谐。
2、建筑工程填充砌体工程施工技术
2.1施工准备
建筑工程填充砌体工程施工前,施工人员应首先清理施工现场的砌块,以便排水;在搬运砌块期间,应尽可能避免损坏砖块,从而保证工程整体的质量;其次,施工单位应协同各个部门做好基础面、楼地面等相关的找平工作,这样,不仅能够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而且还能够提升施工效率;最后,施工单位还应加强与设计部门间的沟通和协作,并根据设计标准与规范等设置恰当的砌块层数、灰缝厚度等等;同时,做好门窗的详细标记,以确保后续工作可顺利开展。
2.2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
施工环境、施工现场的条件等均会对建筑工程的结构造成影响,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必须严格调查施工环境、施工现场,从而选择最佳的施工技术和工艺。调查施工环境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确保施工现场的环境和设计标准一致,一旦发现施工现场的环境与施工设计标准之间存在差异时,不可盲目进行动工,以免因施工环境而影响到施工技术的应用,甚至是降低工程总体的质量。
(2)在进行填充墙砌体施工期间,相关单位应严格控制好施工工序,且在每个工序结束后,均需要经过验收单位的验收;只有在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而对于验收不合格的工序,须立即对其进行整改,待整改、验收合格后再继续施工。
(3)验收单位在验收工程时,须对填充砌体工程中的门窗洞、墙边线等部分进行预检和复核,以保证墙体的稳定性。
(4)在开展拉通线检查与找平工作时,须选用细石混凝土,以确保找平的质量;而相关人员在检查拉通线时,应将最下方的标高位置作为参照。
2.3施工材料的选择
相较于承重墙,填充墙承的受压力比较小,加之,承重墙的重量会被梁柱、楼板等分担掉一部分;因此,在选择填充砌体工程施工材料时,应尽可能选择重量比较轻的施工材料。具体施工材料的选择包括:
(1)空心砖:相关单位应严格根据施工设计图纸选择适宜的空心砖品种、强度、规格等,并在空心砖进场前,出具相关的出厂证明,以保证空心砖的质量;此外,为保证墙面、墙体棱角的分明和美观,应保证砌筑所使用的空心砖尺寸基本相同。
(2)水泥:应尽可能选择有复试报告和出厂证明的32.5级复合硅酸盐水泥,且在使用水泥前,须对每批次的水泥进行复检,以保证水泥的安定性和强度;对于复检显示水泥强度不符的水泥,应退回原厂;且不同品种的水泥不得混合、掺加运用。
(3)砂:应尽可能选用能够通过孔径为5mm的中砂,而在对<M5的砂浆进行配制时,应严格控制砂内的含泥量(低于10%);而对>M5的砂浆配制,则须控制砂内的含泥量在5%以下[1]。
(4)掺合料:掺合料应选择石灰膏,并保证石灰膏熟化的时间在7日以上。
(5)水:水份的含量须严格按照《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中的相关规定,并保证水中无有害物质;
(6)其他材料:对预埋件、拉结钢筋等进行防腐、氧化等处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施工的流程
2.4.1拉结钢筋的设置
建筑工程填充砌体工程施工所需的拉结钢筋主要设置在砖隔墙、剪力墙和框架柱上,但必须保证其和墙之间的距离>700mm且与墙的长度相比>20%[2]。即:与拉结钢筋的长度比较,若墙垛的长度比较小,那么拉墙筋需要超高墙垛并锚入柱内,同时,将弯钩设置在墙的末端。对于拉筋埋设的施工,多选用的是后置式施工法;但要预先下料,且放置在作业面上,以便使用。其次,施工人员应做好抗拉拔的强度试验,同时,在砖模数的规定范围内,应尽可能地保证框架柱之间的拉结筋数量,以免内压到砖缝中时产生弯折。
2.4.2防线
施工人员应严格参照楼层来控制施工的轴线,并预先放出各个楼层的门窗洞位置、墙体轴线等;在放线作业结束以后,应对其进行验收,只有验收合格才能够开展砖墙的砌筑。
2.4.3基层的处理
在进行砖墙的砌筑前,施工人员应先清理墙基层的位置,并将该楼层上的灰尘、浮浆等冲刷干净,再通过洒水的方式保证基层的湿润性。
2.4.4构造柱的合理设置
施工单位在对构造柱进行设计时,除了要参考设计图纸和设计标注以外,还应实际评估层高,若墙体超过构造柱的两倍以上,则须在墙上的中间处设置一个钢筋混凝土的构造柱;若墙高超过4m,则可在门窗的顶部或墙的中间位置设置钢筋混凝土的圈梁,并确保圈梁呈纵向锚入构造柱和框架柱中。若电梯井的附近无剪力墙,则应根据施工的相关规定增设构造柱。
2.4.5墙体砌筑
在砌筑楼面、基础墙时,应首先开展清理、保湿等作业,并严格根据设计图纸上的尺寸、位置等排砖娄底撂底,以保证施工的效率,具体程序为:
(1)拌制砂浆:施工人员应合理配比砂浆,并控制水泥的用量误差(-2%至+2%)以及砂和掺合料的用量误差(-5%至+5%);同时,保证投料的顺序是先砂、后水泥,最后是掺合料;且搅拌的时间应在1.5min以上。另外,施工人员应保证砂浆的拌合和使用能够同步进行,并确保拌合好的砂浆在3-4h内全部使用完,以免因拌合的时间过长而导致砂浆出现凝结[3]。
(2)砌筑空心砖墙体:在砌筑空心砖墙体时,施工人员应合理组砌,并错开上下缝,且交接的位置应咬槎搭砌;对于掉角比较严重的空心砖,应弃之不用。对于有8-12mm的灰缝,应用砂浆将其填实,并立缝。在进行空心砖砌筑时,应将每日砌筑的高度控制在1.8m内,同时,控制好砌筑交接和转角的位置,不得有直槎的情况发生;在进行斜砌时,可选择实心砖,同时,做好挤紧作业,并用砂浆填实。
(3)梁底与砌块的连接:在砌筑梁底和砌体处时,应选择斜砌,并在水平位置上设置拉结筋;同时,留设空隙。在完成填充墙砌筑的7日后,应进行补砌和挤紧作业,以保证墙体的质量和稳定性。
2.4.6留设和填筑施工洞
在施工过程中,须设置施工洞,而施工洞须设置在2#、3#、6#等变形缝处,施工洞的宽度为1000mm,高度为1800mm,而过梁支座的各边长度为250mm;施工洞的两侧应预留直槎,并设置拉结筋;若墙厚为120mm,可设置一根直径为6.5mm的钢筋,并保证两个钢筋的间距与墙高相同。在施工结束后,应对施工洞进行填筑,在填筑施工洞前,应先将墙面或洞内的杂物清理干净,并进行一定的湿润,填筑施工洞的砂浆强度应更高;对施工洞的砌筑,应选用斜砌,从而确保洞口的紧密性[4]。
3、结束语
建筑工程的进一步发展,不仅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以及经济的进步,而且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也带来了十分有益的影响;填充砌体工程作为建筑工程最为重要的一个构成部分,严格把控其施工方法、完善各个施工环节,规范施工的流程、合理选择施工材料等,不仅能够提升填充墙砌体工程的质量,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稳定性;而且还能够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建设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岳利生.建筑工程中填充墙砌体工程施工技术浅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04):82.
[2]陈刚.关于建筑工程中填充墙砌体工程施工技术的浅析[J].建材与装饰,2018(23):36.
[3]郑柯仔,周荣中.高精砌体免抹灰施工技术[J].施工技术,2017,46(S2):669-671.
[4]袁培.建筑工程填充墙砌体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18):177.
论文作者:邹清波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0
标签:空心砖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砌体论文; 砂浆论文; 砌筑论文; 墙体论文; 工程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