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 安徽合肥 230000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护理管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2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时间划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130例,2014年12月前实施常规护理,2014年12月前实施手术室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管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感染发生率与护理满意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护理质量评分及感染防控知识掌握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管理实施后,控制了乙型感染病毒感染的发生率,提高了护理质量。
关键词:手术室;乙型肝炎;感染;护理
乙型病毒性肝炎又称乙肝,它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食欲不振、乏力、恶心及肝功能异常等。乙肝病毒属于DNA病毒,其具有较高的感染率,据统计[1],约为65%。该病毒具有传染性,主要传播渠道有血液、分泌物及唾液等。临床实践中,乙型肝炎病毒患者手术中所使用的器械、导管等均应进行有效与全面消毒,在此基础上,才可以避免院内交叉感染问题的出现。本文以我院收治的2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了手术室护理管理,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了260例患者,男160例,女100例,最小26岁、最大67岁,平均(45.4±2.2)岁,最短病程6个月、最长病程2年,平均病程(1.3±0.3)年。将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入院者纳入对照组,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入院者纳入研究组,各13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术前准备、观察各项生命体征、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等。
研究组给予手术室护理管理,具体内容如下:
1.2.1 术前护理管理
术前护理人员应明确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防控的重要性,掌握相关的知识与操作方法,同时要落实术前准备与术前访视工作。根据患者病情,为其制定手术方案,如果患者需行急诊手术,则要与其进行沟通,以此全面掌握其病史,对伴有乙型肝炎患者,给予一次性的手术室备品。术前,护理人员应充分准备,包括环境准备、备品准备等,利用空气消毒机,定时消毒,并且要及时通风换气,保持术室空气流通与新鲜,通常情况下,应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准备专门手术室,并且要放置隔离标志,同时应根据患者手术需求,为其提供相应的手术器械与物品,手术室内应禁止其他人员参观,并配置专门人员进行护理配合、巡视与接送。再者,术前,应积极开展心理疏导,通过沟通以此了解其心理状态,对伴有不良情绪患者,给予及时的疏导,以此消除其紧张、抑郁与焦虑等情绪,并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2 术中护理管理
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积极配合术者,根据手术流程,为其提供适合的手术机械与物品,如:手术刀、引流管、敷料及标本等。术中相关物品应及时与全面消毒,无需清点敷料可放置在过氧乙酸内浸泡,需清点敷料应放置在橡胶单上,并在其上铺一次性用单,对于使用后的污染敷料,应准确进行清点,并用污物袋进行统一回收与焚烧;标本应放置在专门的标本盘上,保证其清晰性。
1.2.3 术后护理管理
手术后应加强污染物管理,相关参与人员应将自身的口罩、帽子、鞋袜与隔离衣等脱放在手术室内,相关的器械在清洗后,放置在过氧乙酸内浸泡,通常情况下,时间控制在30min左右,此后用流水清洗、擦干后,放置在指定位置。同时,利用臭氧杀菌机器消毒手术室,2h左右即可。
1.3观察指标
观察感染发生率、护理满意率、护理质量评分及感染防控知识掌握评分。
1.4疗效判定
采用调查问卷与考核问卷[2],由患者及护士长进行评分,调查问卷采用百分制,其中包括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处理等20项内容,每项5分;考核问卷包括10项,如:基础知识、病情监测、护理操作等,每项1分。分数越高表示护理质量及感染防控知识掌握情况越好。
1.5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以SPSS18.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与(%)表示,组间采用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感染发生率与护理满意率
研究组的感染发生率与护理满意率分别为0.00%(0/130)、98.46%(128/130)均优于对照组的6.92%(9/130)、86.96%(120/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护理质量评分及感染防控知识掌握评分
研究组患者及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评分及感染防控知识掌握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乙型肝炎病毒具有常见性与传染性,为了避免院内传播,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得到了医护人员的高度关注[3]。本文以我院收治的2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了实施手术是护理管理前后,感染及护理情况,其结果为研究组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同时患者及护理人员的感染防控知识掌握情况明显改善。此结果表明,手术室护理管理实施后,提高了护理质量,降低了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发生几率,保证了手术治疗效果,因此,在临床上应积极推广。
与常规护理管理相比,手术室护理管理具有全面性、全程性与综合性,通过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处理,保证了各项护理措施的落实,实现了各传播渠道的切断,进而避免室内交叉感染问题的发生。手术室护理干预方案,对护理人员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医院应加强教育与培训,使其知识体系、专业技能不断完善与提高,进而将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护理提供可靠的护理人员保障[4]。同时,在护理实践中,护理人员应明确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并全面了解各项护理措施的必要性,如:健康教育,可让患者及家属掌握防控感染的相关知识与注意事项;心理疏导,可缓解或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术中配合,可保证手术的有序性与安全性;术后处理,通过消毒防止了感染源传播。
参考文献:
[1]陈晓霞.高职院校乙型肝炎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D].广东:南方医科大学,2010:7-11.
[2]韩珊珊.手术室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及标准预防认知和执行情况现状调查[D].吉林:吉林大学,2012:12-15.
[3]杨玲,王玉兰,唐丽.手术室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护理管理分析[J].当代医学,2012,14:129-130.
[4]孙忠辉.手术室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护理管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2,13:135-136.
论文作者:李丽丽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30
标签:手术室论文; 乙型肝炎论文; 患者论文; 手术论文; 统计学论文; 防控论文; 术前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