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灵细说银行入世一周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周年论文,银行论文,吴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银行和农业一样,入世以前被认为是受冲击最大的行业。但由于资本市场还没有太过放开,对资本市场的冲击还不是很明显。”1月17日在“中国经济50人论坛”2003年年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就“中国入世一周年回顾与思考”的主题谈到中国银行业时如是表示。
外资银行两极分化
吴晓灵说,原来以为应该有很多的外资银行愿意到中国设立分行,开展业务。但我们发现,2002年外资银行关闭了一些在中国的分行,还有一些在中国的中外合资银行,大量地卖出他们的股份,不搞合资银行了。
据知情人士透露,中国人民银行在做2002年终报告时第一次没有将外资银行在华设立分支机构的数目作为银行业发展的成绩统计在内。
“可以说,外资银行是两极分化,像汇丰、花旗银行,他们在中国的网点很多,而且还要扩张,加大投入。另一极,就是有些银行撤走了。这与世界经济不太景气影响到本国的银行不无原因,”吴晓灵分析说,“另一个原因是,在中外合资的过程当中,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文化的冲突,使得中外合资公司决策和营运起来效率不是很高。”
吴晓灵透露,撤资的大部分是小银行,还有就是银行总部出了问题不得不撤走;经济学家樊纲补充认为,现在大的银行进来以后,跨国公司不需要原来的那些小银行提供服务了,所以一些小银行也就只好撤走了。经济学家魏杰则认为,我们信用程度差,也是外资银行不敢进来的原因之一。
外资看好股份制银行
吴晓灵透露,入世以后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出现了一个倾向,就是更多地进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外的中资银行阵营寻求发展,特别是在城市商业银行当中寻找合作伙伴。
据了解,按照入世承诺,外资参股中资银行,一个机构参股不能超过15%,几个机构参股总量不能超过25%,超过25%将作为合资银行对待。“他们的目标非常清楚,由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总体质量比国有商业银行好一些,社会负担轻一些,因此,他们就想等到5年以后,可以利用中小银行的网点迅速扩大他们在中国的市场。”吴晓灵分析说。
财政金融相互关系
“去年一年,中国银行业表现不错,最大的原因是监管部门意识到了入世之后对于中国金融业的冲击,在制度上作了很大的调整。”吴晓灵不无感慨地指出,“特别是财政部从2002年1月1日实行的新的财务政策,对中国银行业的稳健经营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当初,要提呆账准备金的时候,是从1985年的5‰开始提的,每一年加0.5‰,最后加1‰,还不能用年末的贷款余额,要用年初的贷款余额提。后来因为看到了中资银行的贷款质量的差异,未来和国外竞争的压力,财政部一下子想通了。”
据了解,在这个过程当中,财政部同意金融企业呆账准备金按照实际的呆账水平最高可以提到100%,一般呆账准备金是1%。“也就是说现在财政部关于呆账准备金的规定,对于金融机构的稳健性没有任何成长限制,关键是在于你有没有那么多利润,提得起提不起那么多准备金,这是一个最大的问题。”吴晓灵解释说。
另外,对于应付未付利息的预提过去是三年以后才能列为表外,后来变成了两年、一年,今年为止已经减少为半年了,基本接近国际水平。她表示,在财务制度方面,财政部开了窍,放开了。“这对中国金融业稳健经营有非常大的好处。从中央银行监管当局来说,在批准金融机构办理新业务、开展跨业经营方面尺度放得比过去宽了。总体而言,中国政府部门和监管当局对支持中资银行应对入世态度还是很积极的。”她评价说。
民营银行如何发展
面对入世后的竞争,到底未来和外资银行竞争的主力军是谁?吴昨灵提醒说,有人鼓励成立民营银行,而且认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基本上不行了,未来和外资银行竞争的主力应该是民营银行。但是从去年一年的中资银行的表现来看,这个观点不一定站得住脚。
面对这样的形势,民营银行到底该怎么发展?她说,首先应该清楚到底什么是民营银行。真正的民营银行应该是民营企业个人的资本或者民营资本占绝对总量的银行。如果按照这个定义来说,我们有民营银行,特别典型的就是民生银行,百分之百民间资本。我们现在有的银行,包括很多城市银行,在改建的过程中,有30%政府股份,70%都是集体和私营企业个人的资金,但这些银行包括民生银行在内,还不能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来运作。
“我们应该研究外在的环境;不是说,股本金是什么样,运作方式就一定能够符合市场规则,”她指出,“如果要使一家银行真正按照市场规则去运行的话,更多的要考虑银行运行的外在环境,特别是对于人的管理和企业法人自主决策的尊重程度。如果这两条上不去,什么样的所有制最后都不能真正按照市场规则去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