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预测与实验的冲突促进研究性学习--原电池工作原理课程实例分析_原电池论文

利用预测和实验的冲突促进探究学习——“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课例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工作原理论文,冲突论文,课例论文,原电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课例背景与主题

经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联系指导,根据宁波中学高级教师“整体化、分领域、可选择”项目引领研修计划,本人有幸参加了赴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的驻校体验活动。江苏省常州市骨干教师胡爱彬老师开设了苏教版《化学反应原理》[1]专题一第二单元“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的公开课。

二、课堂主线与评析

1.课堂主线Ⅰ(学生认知的阶段性发展)

评析:学生的学习首先是有意义的。初步的意义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进一步是锻炼了他的能力;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再发展一步,是他越来越会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2]。胡爱彬老师巧妙设计课堂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在实验中发现特殊现象,产生认识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驱动学生进一步探究,引出新知识,应用新知识,感受成功的喜悦。这是一节有意义的课。

2.课堂主线Ⅱ(课堂实验的重要性体现)

评析: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风、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探讨问题的科学方法。

三、教学环节及评析

1.故事引入,视频演示,激发兴趣

【情境引入】多媒体投影:有一天夜晚家里突然停电,想打电话给电力部门,发现手机也没电了,怎么办?

【启发引导】利用我们所学的内容,怎么才能产生“电”?

【视频】视频:用多少橙子可以给iPhone充电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UyNDMxMjA4.html

【感受】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但是有点浪费。

【引出主题】现在,让我们来谈谈原电池,尝试设计出经济高效的原电池。

评析: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体验化学的生活背景,从身边的小事出发引入主题,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利用视频,直观地展示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实验装置,加深学生对原电池的认识,并体现学有所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分组实验,质疑现象,开拓思维

【温馨提示】

(1)使用温度计测量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的变化;

(2)观察锌片、铜片、灵敏电流表和温度计的变化并如实记录;

(3)万用表正负极连接正确;

(4)注意分工合作,讲究效率。

【分组实验】将铜片、锌片插入溶液中,接灵敏电流表,构成闭合电路。

【小组汇报】

【设问】溶液的温度没有明显变化,大概有几种可能?

【思考交流】2种可能。要么是反应过程中真的没有发热;要么是温度计不够灵敏。

【对比实验】改用DIS系统(即数字化信息系统,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组成),测分组实验的原电池装置的温度、电流数据。

【实验现象】温度有明显的升高,电流变动比较大。

【演示实验】一只小烧杯中加入1.0mol/L溶液30mL,再加入适量锌粉,用温度传感器测量溶液的温度,观察温度的变化。

【实验现象】反应过程中,温度明显升高。

【得出结论】原电池中有能量变化。

评析:学生分组实验中发现锌片和铜片上都有红色物质析出,电流表指针偏转但不稳定,跟预设的实验现象明显不符,产生认识冲突,激发兴趣。通过综合分析,应用DIS系统进行相关的对比实验,让学生深刻理解不同测量仪器的准确度差异,感受新型科技的好处,同时进一步巩固第一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的相关知识点。叶澜教授说[4],一堂好课不完全是预先设计好的,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和能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相当活跃。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是一节生成性的课。

3.实验探究,解决问题,形成新知

【观察思考】Zn棒直接放在溶液中为什么没有形成原电池?能量如何转变?实验装置见图1所示。

【演示实验】用DIS系统测定图1中溶液的温度。

【学生回答】没有形成原电池,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微观分析】电子转移方向?

【学生回答】Zn释放电子后直接给

【观察思考】Zn棒和Cu棒通过导线相连后放在溶液中为什么能形成原电池?能量如何转变?实验装置见图2所示。

【思考回答】描述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还有热能。

【演示实验】用DIS系统测定图2中的电流和溶液的温度。

【微观分析】电子转移方向?(启发引导)锌棒上为什么有铜析出?

【动画展示】原电池分成2个半电池,再通过盐桥连接2个半电池,形成闭合电路,实验装置见图3所示。

【观察思考】盐桥中装有KCl饱和溶液的琼脂,离子在盐桥中进行怎样的定向移动?

【微观分析】向正极定向移动,向负极定向移动。

【实验验证】用DIS系统测定图3中的电流和溶液的温度。

【实验现象】溶液的温度升高直到基本恒定,电流比较稳定。

【激疑】改进后的原电池有什么优点?

【学生评价】提高了能量转换率,电流稳定。

评析:通过图1和图2实验装置图的辨认,微观分析电子、离子的定向移动,解释Zn棒上产生红色物质的原因,得出电流不稳定的因素;若要得到稳定电流,需要改进装置,自然而然地引出盐桥和双液电池;通过DIS系统实验验证,感受成功的喜悦。

4.设计实验,迁移应用,能力提升

【迁移应用】根据图4实验装置,按下列反应设计原电池:

【学生回答】烧杯中对应的电解质溶液和对应的电极材料。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电极X的材料是________;

电解质溶液Y是________;

(2)银电极为电池的________极,

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

X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

评析:设计相关知识点的练习,使学生准确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增强学生实验设计的能力,达到迁移应用的目的。教师通过习题获得教学信息的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总体评价

胡老师的教学设计巧妙: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实验探究、观察思考、交流讨论等多种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能够在学生充分活动的基础上动态生成实验现象和数据;通过预设和实验的冲突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获得科学知识,理解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科学态度和精神。

1.细节处理恰当

(1)从生活中的情景故事引入,展示“用多少橙子可以给iPhone充电”视频,给予视觉冲击,加深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在学生动手实验环节,进行温馨提示,有利于学生的实验取得成功。(3)在实验探究中,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实验适时、谨慎、有效,使学生集中注意、深入思考,迅速掌握实验操作要领,在探究中获得新知,有利于养成进行化学实验研究所必需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2.整体设计巧妙

(1)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课堂主线:回顾原电池—感受原电池—探究原电池—改进原电池,让学生经历复习巩固—产生困惑—形成新知—应用提升的学习过程。(2)通过“质疑—猜想—探究—验证—结论”的方式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3)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问题设计模式,诱发学生的深思,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标签:;  

利用预测与实验的冲突促进研究性学习--原电池工作原理课程实例分析_原电池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