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第五分局 四川眉山 62086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稳定性逐步增强,加强城镇化建设,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将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结构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工业化中装配式建筑模式是一种新型建筑思维理念,采用装配式代替传统的完成式建筑模式,提高了建筑材料的应用灵活性,是低碳生活理念在社会发展中融合的重要体现。本文分析了建筑工业化中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及对城镇化建设的影响。
关键词:建筑工业化;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城镇化
建筑行业生产过程中,装配式建筑是一种较为新颖的思维模式,传统的建筑方法将会被逐渐淘汰,建筑材料的使用将不在单一,这也正是低碳生活理念的重要体现,也能对生态环境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1装配式建筑及其发展现状
装配式建筑在我国目前的建筑行业发展中,属于一种新型的建筑思维,这一方式的建筑形式主要是在传统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装配式建筑生产模式是将一个建筑主体分为多个可以组装的建筑单元,像堆积木一样修建房屋,这样就可以大大的减少建筑机械设备的使用成本,这一生产模式可以实现建筑材料的多样式发展,不仅使建筑工业生产中的成本大大降低,还能对不同的建筑材料进行选择性使用,而且建筑材料还可以实现再次的回收利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对工业化的建筑影响将更加深远。
2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特点与问题
2.1建造成本
我国目前市场对于预制混凝土的构件使用较少,所以并没有实现规模化的大量生产,使用情况存在一定的缺陷。而且对于预制构件的生产需要交纳17%的增值税,这一税率比建筑业的其他项目都要高。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预制构件的生产成本不能与传统的现浇工艺的成本进行竞争。除此之外对于装配式的结构而言,生产的过程中还会产生额外的构件节点,造成成本增加、运输费用增加等等,对施工现场的技术人员和机械设备的要求也会更高。
2.2预制率和装配率
针对我国工业化建筑的评价模式来看,就是建筑的预制率与装配率这两个方面,只有预制率和装配率都达到一定标准才能称之为工业化的建筑。预制率和装配率如何确定要根据建筑结构的特点进行详细的分析,区别对待,对于装配式建筑的有效实施,主要是使用装配和现浇两种方式,如果预制率过高就会使得成本和费用不断的增加。除此之外,如果只一味的追求预制率和装配率就会使工程的实际建造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
2.3模数化、标准化与多样性
装配式建筑需要完成模数化、标准化的管理,从而有利于预制构件的加工生产和施工成本的降低,对工程项目的设计与施工都可以更好的组织与管理。对于装配式建筑的模数化、标准化的实现,在民用建筑中就需要相关的技术人员加强研究的力度和深度。在装配式建筑的实际推广中,一定要注意模数化和标准化工作,同时也要注重标准化和多样化发展之间的关系,不能为了达到标准化的要求而使工程建筑变得呆板、单调、没有特点,因为建筑并不仅仅是一种特殊的商品,而且还是一项可以满足不同功能需求的艺术作品,不能为满足工业化建筑的发展而忽略了其多样性,也不能为了多样性而忽略了标准化的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建筑工业化装配式建筑理念在城镇化建设中的应用
3.1加强政策支持
一个新的行业想要有所发展,必须依靠政策的扶持,而在政策的制定过程中,不能完全依赖于政府,否则就会延长政策的制定时间和实施时间,并降低政策制定的效率。在政策的制定过程中,行业协会应该起到带头的作用,一些具有研发实力和设计能力的企业和单位,也应该积极的配合行业协会的工作,促使政府能够快速的制定与装配式建筑有关的支持政策和相关标准。而政府部门则应该以实际行动,支持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借鉴相关地区已经取得成效的扶持政策,推动政府迅速出台扶持政策,从而促进我国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发展。如果在当地有正在进行的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能够为政府出台扶持政策提供参考依据,就能加快政府出台扶持政策的速度。
3.2完善城镇住房结构体系
城镇化建设中应用装配式建筑理念,也体现在注重城镇化建设中住房建设数量分配和质量保障的科学性上。一方面,实现住房建筑与城镇化建设中回迁住户在住房应用数量上的控制,避免出现城镇化建设中住房拥挤或者大量闲置的情况出现,完善城镇化建设中住房分配结构体系的合理规划;另一方面,城镇化建设实施装配式住房建筑时,也可以直接采用装配式建筑施工规划,对施工中应用的建筑材料购买以装配式作为主要的建筑施工材料,保障施工的质量,实现城镇化建设中住房施工材料的灵活性应用。例如:我国某地区实施农村城镇化建设,当地政府为了实现城镇化建设住房低碳化建设,将工业化装配式建筑理念融合到城镇化建设中来,并对施工中施工材料坚持装配式优先选择的理念,实现城镇化建设中住房建筑的分配合理。
3.3促进城镇经济转型发展
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对城镇化建设的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加强城镇化建设的经济增长可以使农民的收入更加的稳定,在城镇化的建设中加强农村农业方面的发展与进步,推动农村建设的不断健全。可以通过农村地域广阔的优点,从而实行开放式的工业化大生产,这样有利于农民更加稳定的工作生活和农村人口的稳定,对整个城镇化的建设也将起到推动作用。
3.4培养专业人才
第一,开展技术培训活动。主管部门应定期开展技术培训活动,让装配式建筑的设计人员、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都参与到培训活动中来,在培训活动中要加强对装配式建筑的标准宣传,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交流学习,从而让更多的企业和人员掌握与预制装配有关的标准和技术。第二,引进专业人才。施工单位在招聘技术、施工和管理人员时,要扩宽招聘渠道和范围,加强省外人才的引进力度,以推动地区内相关产业的发展。比如,将装配式建筑行业做为人才引进的重点行业,并制定至少3年的人才引进计划,从而能够满足地区内装配式建筑,在短期和中期内对人才的需求。最后,要注重培养人才。相关单位和部门要加强对现有装配式人才的培养,以提升其专业度。比如,在某城市的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中,应加强对该城市与装配式建筑有关的产业链人才培养力度,制定严格的中长期人才培养计划。对于外地户口的专业人才,可给予其落户的优惠政策,从而使其能够在本城市稳定的发展。此外,在高校应该开设与装配式建筑有关的专业,加快装配式人才培养的速度,提升人才的专业水平,促进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发展。
4结语
在我国城镇化建设中,装配式建筑也是我国低碳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这一建筑理念的应用,有助于城镇化建设更加先进、更科学合理。将城镇化的建筑体系整体拆分为多个不同的个体,再将每一部分进行单独的建设,这样有利于整个建筑工业的发展,使工程项目变得灵活多变,施工也更加的便利快捷,将这种灵活性的建筑发展理念融合到我国城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两者的融合发展进行研究,从而加快我国城市化建设的速度,也对城镇化建设起到了推动的作用,确保城市化建设的工程质量与安全,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明.现代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发展简述[J].住宅产业,2015.
[2]黄小坤,田春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研究[J].住宅产业,2010.
[3]蒋勤俭.国内外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发展综述[J].建筑技术,2010.
[4]徐泽,阎雨,周云等.预制装配式住宅推广的社会经济因素分析———以江苏沿江地区为例[J].住宅科技,2015.
论文作者:曾光辉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
标签:建筑论文; 城镇化论文; 住房论文; 理念论文; 建设中论文; 这一论文; 建筑材料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