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学习语言学可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论文_邓世明

浅议学习语言学可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论文_邓世明

(广州市华颖外国语学校,广东 广州 510000)

摘要:语言学是一门学习和运用语言的符号的学问。通过对第一单元的四篇课文和学习园地的学习,本文从字义的学习、字形的学习、词的学习、修辞手法的学习和段的学习这五个部分切入语言学的学习,从而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提高教学的效率。字义的学习,从字的古今义进行分析;词的学习,从词义和词的构成进行阐述,更加科学具体;修辞手法的学习,主要分析文中的具有代表性的句子,如排比、比喻、拟人、对偶等。

关键词:语言学;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本论文选取的材料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文。这一单元的课文和园地,富含着大量的语言学的材料。对这些语言学的材料的学习,可以进行比较系统的语言学理论的学习,从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下面分五点展开论述。

一、字义的学习

字义,是语言学习的基础,是理解古诗文和现代白话文的基础,尤其是古诗文中的古今异义字。

比如李白《独坐敬亭山》中“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厌”字,是表示“满足”的意思,先秦的诗文对这个词义用得很多,再如“何厌之有”,也是表示“满足”的意思。但是到了现代汉语,字义大多表示“讨厌,不喜欢”的有意思。所以,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教师要把这个“厌”字单独列出,并且板书,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这个字的意思。如果把这个字的意思掌握了,整首诗的意思的理解也就不难了,至少不会导致理解偏颇。

再如刘禹锡《望洞庭》的“潭”字,诗中的意思是“湖泊,平湖”。现代汉语,一般把这个字理解为“水潭,深潭”。如果理解为“水潭”还稍微过得去,但是一旦理解为“深潭”,那就跟诗中的意思偏颇了。因为诗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的意思是形容秋月下,洞庭湖的水面非常平静,光和水互相照应,此时,巨大的洞庭湖都是平静的,但是这么大的洞庭湖却仿佛是一面没有打磨过的镜子。显然,诗人在这里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说明了洞庭湖的巨大和宽广。

再如白居易《忆江南》中“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蓝”字,表示一种植物,叶蓝绿色,是可以提取的染料。这是这首词中的意思,并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如果理解为白话文的“蓝色”,那就不是比喻句了,也就达不到这首词的意境了。

二、字形的学习

字形,是文字的基本的外在形态。从古文字到金文字,从繁体字到简化字,大多数的汉字的字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造字时候,字形的基本形态,到了今天,少量的字形也许还是不变,但是大多数的字形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了解这个字的原来的形状,我们对这个字的意思的理解就会事半功倍。

《独坐敬亭山》中“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的“闲”字,现代汉字,它的字形是“门”加“木”构成。但是,它的繁体字的字形是“閒”,是由“門”加“月”构成。月色被收纳在門中,月色照进了屋子里,说明这时候是晚上,也就是空闲的时候了。因为白天要去外面劳动,晚上,那时候没有灯光,只有月色的照射。《桂林山水》中“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的“瑕”字,是形声字。形旁是“玉”。如果把“玉”字旁讲透了,学生就会感悟到文章的美,感受到桂林的漓江的碧绿。再把含有“玉”的其它汉字罗列一下,如“珍”“琪”“珊”“玲”等,学生就会触类旁通了,明白了相关联的字的字义。

三、词的学习

词,是一个完整的语义单位。对于词的学习,可以从两方面进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一)词义的学习

词义,就是这个词要表达的基本意思,以及它的衍生义。换句话说,也就是它的基本义和衍生义。

《桂林山水》中“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句话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把碧绿的漓江水比喻成无瑕的翡翠,这里用的比喻词是“仿佛”,因而,“仿佛”就可以用另外的比喻词来替代,如“宛如”“好像”“似乎”等都可以。如果把这句话改成“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好像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学生就会更好地理解。

(二)词的构成

词的构成,是指词的构成的方式。在小学阶段,词的构成是经常考察的知识点,因为词的都成可以考查学生的积累词语的能力,以及辨别力。

“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七月的天山》)这一句话,就有了两种构词的方式,用英文字母表示为ABB ,AABB。ABB构词方式的是“白皑皑”,AABB构词方式的是“重重叠叠”“斑斑点点”。

四、修辞手法的学习

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和方法。本单元的修辞手法教学如下。

(一)比喻修辞手法

比喻,即表示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生动地描绘了江水的绿的特点。

(二)夸张修辞手法

夸张修辞手法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方法。《桂林山水》“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能够把桂林是山的险峻和挺拔描绘得淋漓尽致。

(三)拟人修辞手法

拟人就是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语言、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独坐敬亭山》中“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写出了山与诗人之间的对白,赋予了山的人格化和生命力,烘托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四)排比修辞手法

排比修辞手法,就是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桂林山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五)对偶修辞手法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士禛“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黄庭坚“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对偶的修辞手法。

五、段的学习

段的学习,主要是构段方式和前后呼应的写作方法的学习。《桂林山水》用了总分总的构段方式,《七月的天山》运用了前后呼应的写作方法了。

参考文献

[1]伍铁平 主编.普通语言学概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王力 著.中国语言学史[M].北京:中华书局,2013

[3]裘锡圭 著.文字学概要[M].北京: 商务印书馆,2013

作者简介:邓世明(1984.1-),男,广东广州人,当前职务:教师,当前职称:语文中小学二级,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文。

论文作者:邓世明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0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7

标签:;  ;  ;  ;  ;  ;  ;  ;  

浅议学习语言学可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论文_邓世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