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看待发行体制改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体制改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个理想的发行过程,是想卖卖得出,想买买得到,供需平衡、节奏适宜、机会均等。套用这几个简单标准,看待当前的发行形势,容易得出目前股票发行体制“不够理想”的结论。
一二级市场价差较大,大量资金囤积一级市场打新,以及由此衍生出的机构与散户机会不均等问题,其背后所反映出的,还是我国金融结构长期失衡造成的欠账。以供需计,因股权分置等基础性制度问题的存在,我国资本市场历史上未能有效消化存量资金,以求满足投资者理财需求和企业融资需求。资金入市和股票上市未能有序同步进行,历史上实际存在断层。市场形势好转后,资金与股票供需失衡,必然造成二级市场估值重心上移,从而加剧一二级市场价差。
资金向一级市场囤积,也反映出资本市场乃至整个金融市场产品和功能尚不够完善的客观现实。从产品来看,目前各类机构推出的打新产品,年化收益率从百分之几到百分之十几不等,这类产品的投资者很大程度上表现出厌恶股票二级市场的风险,而追求战胜通货膨胀的目标。但是我国金融市场一直缺乏这类产品供应,且统一互联的固定收益产品市场仍在健全之中。同时,部分在股票市场获利较丰的投资者,出于控制风险而又希望得到较高收益的考虑,也将资金加入打新大军,事实上也反映出对改善单边市场的需求。而拟议中的金融衍生品和相关业务创新,则客观上受到整个金融体系改革的制约。可以说,就发行解决发行的问题,就资本市场解决资本市场的问题,恐怕很难是治本之举。发行和资本市场的改革,也恐怕难以超脱于大环境之外单兵突进。
资金向一级市场囤积,也是市场景气周期的必然结果。但随着行情的回落,“新股不败”不可能长期存在,打新乃至追新这种“无风险套利”也肯定有一天会变成“有风险投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发行不愁之时,也要想到发行犯愁之日,机构的作用不能忽视。
一二级市场价差较大,打新资金向一级市场囤积,再次说明了我国金融文化和资本约束等软环境建设有待加强。如果监管层单纯放开对一级市场的“窗口指导”,发行人和承销商肯定有提高发行价格的冲动,以便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和赚取更多佣金。而在现行体制下,也不排除参与询价的机构有压低发行价格,以便在二级市场上赚取更多利益的考虑。另一方面,投资者在二级市场追新,使得“新股不败”的神话继续加速,如此形成往复循环。从账户的角度来说,我国资本市场账户实名制尚在建立过程中,历史上开户行为记录不够理想,也为以账户为基础的各种发行制度改革设置了障碍。所有这些,都将在决策时成为顾虑。
综上所述,一二级市场价差较大,打新资金向一级市场的囤积,成因实为复杂。发行作为资本市场的第一环节,必然需要与其他环节一道,在市场发展中不断完善和变迁;资本市场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必然随整个金融体系的成熟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