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探讨
邹双红
(贵州省遵义师范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6)
摘 要: 为助推高校图书馆适应学科建设的新形势、新需求,推动图书馆服务方式的转型升级,更好实现图书信息的共享和交互,实现学科服务的专业化和科学化。文章从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现状、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团队建设策略分析以及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形式等方面入手进行阐述,最后指出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需要与时俱进,高校图书馆开展高质量的学科服务是深化其服务的必然要求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 学科服务;学科馆员;学科建设;高校图书馆
随着“双一流”高校名单确定以及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的公布,新的学科建设热潮在高校席卷开来。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标志着高等教育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这是中国高等教育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国家战略。在互联网+的网络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提供的阵地服务已远远不能满足高校师生的各种需求,智能终端系统和机器人完全可以取缔图书馆馆员的日常工作,图书馆正面临着空前的消亡生机。新形势下的高校图书馆,要想生存就必须与时俱进,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主动走到高校师生身边,主动了解高校师生的各种信息需求,主动提供准确、有效地知识信息服务,这就是适应“双一流”建设的图书馆学科服务的雏形。但由于各高校图书馆的眼界、视野、服务观念、服务理念和服务水平等不同,学科服务的开展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还有待进一步的思考和探讨。
对于进入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中应更加强化“平等”的概念,认真倾听学生想法,并就其中的偏颇之处给出引导。同时,可以利用班会、班级活动等情景,为学生描绘初中阶段的学习生活,让其对未来阶段心理上有所准备。
1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现状
学科服务是高校图书馆面向院系开展的一项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是由学科馆员来具体完成的,同时对学科馆员素质和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较重点大学、科研院所图书馆而言,高校图书馆在学科服务方面还相对滞后。高校图书馆的人员结构比较复杂,整体素质水平相对较低,真正符合图书馆学科馆员要求的复合型人才少之甚少。
在知识爆炸的形势下,读者的需求更加专业化、个性化。学科馆员是以用户的学科研究信息供求为导向,以图书馆有关文献信息资源为依托,为相应学科提供针对性、实用性文献信息应用服务的行为模式。因此,学科馆员除了具备传统学科馆员的基本要求外,还要具有利用大数据、互联网+整合学科服务信息的能力;并根据相应学科的需求,建立相应的信息渠道,提供个性化学科服务的能力。
目前,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在我国大致有如下两种模式:一种是单一服务模式:以学科教师和研究生作为学科联络人和学科专家;另一种是“学科馆员”服务模式,在实践中,这一做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受国内许多高校效仿,特别是得到了博士及专家教授的肯定与认可:图书馆依托图情专业实际,采取“学科服务组+图情教授+研究生”的复合学科服务模式——即高校图书馆有学科馆员联系,并在院系聘请学科服务联络员,在每一个学院或学科选取1~3名信息检索技能较好,且乐意为大家服务的研究生作为学信息服务联络员。
而对于国内高校图书馆而言,学科服务可能存在以下情况:前期开展较好的浅层次学科服务如培训推广等,出现关注度降低趋势;嵌入教学易,嵌入科研难;无论是学科导航,或学科服务平台,或信息共享空间建设都存在后继乏力倾向;深层次服务基层薄弱,学科馆员真正的能力具有局限性,而深层次服务对相应服务人员素质要求更高,完成时间紧迫,导致相应的深层次服务起步和深化困难;当前的学科服务往往要借助于集成化更高的数字化资源、数据分析和挖掘工具、文献管理系统等,但是就国内大多数高校图书馆而言,财力不均,面对昂贵的资源也只能是一声叹息。
2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高校院系资料室是高校信息资源体系的一部分,面向全特定学科专业人员开展文献服务,与高校图书馆共同承担着为教学科研服务的任务。两者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依赖,是高校图书情报文献信息服务系统的整体。充分发挥院系资料室的优势和特点,使各院系资料室成为某一学科文献信息资料的集散地,进而成为研究型的资料室,逐渐将院系资料室学科馆员纳入图书馆学科馆员行列之中,有意识地、及时地、常态地向院系学科馆员宣传、推广图书馆新老文献信息资源,及时回馈这些资源利用情况,真正实现高校图书馆与院系资料室优势互补。同时,通过座谈会、意见征集书等形式,就相关学科,针对性地制定出一定时期内的资源建设的规划。由于院系资料室的重心是放在教师科研成果的收集、整理及保存上和内部刊物、学术会议文献、学位论文等,可以逐渐将院系资料室有价值的资料数字化,建成数据库,并与高校图书馆的数据库连接共享,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从而成就高校图书馆与院系资料室之间的真正结盟,将有效地、经济地提高图书馆与资料室的服务水平。
2.1 学科馆员队伍建设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学科馆员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进程中的新生力量,在创新与推进学科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图书馆想开展好学科服务,队伍建设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学科服务的特点主要是,依托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面向各院系读者和用户,建立基于教学与科研,面向一线用户的一种新的服务模式和机制。而学科服务团队则必须是由一批业务素质好、工作能力强,具有一定的专业素质背景,能够代表图书馆学术性和服务型的复合型馆员组成,积极地、不断地为读者提供高质量、深层次的学科服务。
2.2 国内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参差不齐
中午,妻将鱼宰杀去鳞去内脏,放入锅内,然后注入水加点姜。不大一会,满屋鲜味直扑味蕾。吃着肉质特别鲜嫩,喝着原汁原味的“鲫鱼汤”,心里却有些酸酸的感觉。
有的高校图书馆馆员还是“守株待兔”,对深入学科、了解师生的信息需求的主动性较差,各种文献信息服务工作开展力度不够。已有许多学科馆员总感到工作和业绩得不到应有的肯定和重视,自身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才稳定性和其工作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工作忙于应付,流于形式,服务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2.3 现有学科馆员学科背景不足以深入开展学科服务工作
高校的教学科研人员的专业性强,对高校图书馆馆员的职业能力往往缺乏信任度,因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与学科馆员的沟通和了解。一方面使学科馆员不能及时明确了解到学科发展的需求,从而影响了学科服务与教学科研的有效合作;另一方面,学科的多样性和学科交叉与渗透,对学科图书馆员的要求更高。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要想为读者提供更为专业和深层次的服务,建立一套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高校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机制迫在眉睫。
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不是靠个别学科馆员的努力就可以完成了,要靠图书馆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与共同努力,需要具有不同专业背景、不同技术层面的馆员协同合作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取得实际成效。高校图书馆高素质人才较少,每一位学科馆员的学识和经历都不同,一个学科馆员负责一个学院的学科服务,在精力、时间和服务水平上都是有限的。所以,学科馆员之间要互相帮助、团结合作、相互激励,才能共同提高、优势互补,才能更好地为学科服务。
3根据现在学科建设的趋势,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团队建设策略分析
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团队建设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由少到多的过程,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开始关注和重视学科服务,但总体而言处于发展初期。从团队的构建模式来看,有的高校图书馆采用的是“专职学科馆员+兼职学科馆员”的模式,有的则是“兼职学科馆员+非学科馆员”的模式。从团队的服务模式来看,有的高校图书馆采用的是一个学科服务团队中的每个学科馆员对口负责一个学院的学科服务,有的则是一个对口几个学院;有的高校图书馆则采用的是一个学科服务团队中的所有学科馆员共同负责几个学院的学科服务。然而,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团队的构成大多只局限在学科馆员,没有更大范围地强调与非学科馆员的相互整体协作。即使设有非学科馆员,大多也只限于本馆其他业务部门的馆员。(前面已经提及过大多高校图书馆人员结构比较复杂,整体素质水平相对较低,真正符合图书馆学科馆员要求的复合型人才少之甚少。)因此,对于高校图书馆,有的甚至连构建一支学科服务团队都很难。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图书馆虽然构建了学科服务团队,但依旧是“单兵作战”模式,学科馆员依然是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服务,这实质与尚未构建学科服务团队的高校图书馆并没有多大的区别,仍类似于孤军作战,失去了团队协作的意义。究其原因,学科馆员的专业背景与服务学科之间的矛盾,或者没有对口学科背景的馆员导致不能更深层次地开展学科服务,这直接影响到学科服务的服务质量。综上所述,专业性人才缺乏、人员素质总体不高在国内大多数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
专业性人才缺乏是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突出短板,导致想要做好学科服务工作往往是有心无力,甚至有的高校图书馆连具有全能型综合能力的复合型学科馆员都寥寥无几,更别说队伍建设了。
自1998年清华大学图书馆率先引入学科馆员制度以来,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主导形式正经历着学科馆员以院系为单位一对多、一对一服务向团队服务发展的过程。但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仅流于形式,普遍存在学科馆员胜任力偏低、学科服务深度和广度不够等问题。
4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形式
4.1 馆内协同合作服务
(1)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第一要素必然是“人”。从“人”的立场来看,中国长期以来的不断发展,都是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用人。要加快农业农村工作中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培养,依托农村和农民实际情况,抓好农村风俗文明建设和农村环境治理,力争在较短时期内让城乡居民感受到现代生活所带来的成果。
4.2 与院系协同合作服务
目前国内大部分的高校图书馆都采取的是学科嵌入式服务:①学科服务嵌入教学;②学科服务嵌入科研,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开展存在以下困境。
为验证算法的有效性,将HPPA与GA、PPA在不同作业规模下运行50次的进出库作业调度进行对比,结果如表4所示。
4.3 针对学校的不同院系,深入学科调研,开展个性化服务
在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时,要广泛调研和收集各学科文献资源订购意见和建议,为图书馆资源建设提供依据,使图书馆的馆藏文献资源有效合理,更具有针对性。
作为20世纪雕塑界重要的革新者,亚历山大·考尔德(Alexander Calder)是开启动态雕塑时代的先驱之一。考尔德及同时期的动态雕塑艺术家在作品中展示的美感并非产生于雕塑单体的运动现象,而是产生于其它作用力的作用下,通过自然力的介入,让人感受到这种力所带来的微妙存在。
4.3.1 调研前期,充分了解用户或读者的情况和需求,态度要积极诚恳,不要占用读者太多的时间,进行互动交流。调研对象要选择、针对性的进行,如各院系的学科代表或教学科负责人,或对图书馆热心的读者和自己熟悉的读者。调研方式可根据各高校图书馆实际情况而定,比如走访院系领导、向该院系资料室了解情况、与该院系学科教师访谈、与院系科研秘书联络等等。调研完成后,对不同院系、不同学科的文献资源及专业需求进行分析评审,并建立分类文档。
4.3.2 为提高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利用率,可采用多种形式加强与院系师生的联系,宣传与推广文献信息资源,如讲座、数据库培训、新书报道(一周一推)等,让更多的读者走进图书馆、了解图书馆、参予其中。
对一般的学科,学科服务的工作内容除了一般的文献资源收集、整理、传递等,可建立学科QQ群,及时发布信息、了解用户动向和需求、及时解答他们在利用文献信息资源中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及时联系和推广学科专业数据库的试用开通等服务,在有限的文献资源经费下更好地保障学科文献需求;对重点建设学科,可在一般学科服务的基础上,加大信息服务深度,如课题检索服务,即对教师所委托的论文课题、研究课题等进行检索,为教师提供详尽的课题相关资料,并出具相应要求的检索报告;或是对选定的科研课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地跟踪检索并出具跟踪检索报告,为教师提供所研究课题的前期调研、开题立项、项目进展中和最后的成果验收报告的全程检索服务。
4.4 与院系教师协同合作
高校图书馆,教辅机构,很大程度上是学校边缘化的部门,更多的是在专业实力上不被院系教师认可。高校教师的工作除了教学任务以外,还需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那么,图书馆就要主动积极地开展学科服务,应充分尊重教师的需求,让广大教师参与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建设,如在每年图书采购时,组织院系各专业教师代表参加,充分调动教师的参与性,使他们开始关注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同时,使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更具专业性、实用性。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利用率,图书馆服务满意度也会明显提升。作为学科馆员,要真正介入到教师项目的科研过程中,为教师做好项目研究的文献资料收集、整理等前期准备工作,不仅让教师通过学科馆员的专业化服务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让学科馆员通过参与科研提高自身的图情服务能力从而形成一种共同发展、共享利益、共同促进的合作伙伴关系。
4.5 多馆协同合作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发展随着大环境的演变而不断创新,但是个体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能力,都不同程度受人员、资源、经费等方面的限制,不可能满足本校所有学科的需求,那么,通过服务的联合与共享是就成为满足需求的一种思路。通过构建高校图书馆服务联合体,实现资源互补、人员共享、服务协同,实现图书情报等资源共建与共享,从而建立起学科馆员的共建共享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各高校图书馆的优势,针对性开展学科服务,切实提高学科服务的质量和效益。
第一种情况是以政策需要代替正当利益。《农村资金互助社管理暂行规定》和《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把“改善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作为目标,这虽然在客观上有利于农村资金互助社和小额贷款公司设立、运行,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融资主体的利益,但利益的保护本身不是目的,而只是实现政策目标的手段。也正因为如此,监管者对这些融资组织的准入进行严格限制,融资主体的正当利益保护不充分。
5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需要与时俱进
学科服务属于一种深层次、个性化、增值性的知识创新服务,是高校图书馆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服务增长点,是适应图书馆新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大爆炸,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同时交叉融合不断加强,针对学科服务这一新形式,高校图书馆及学科馆员应切实扭转观念,时刻把握学科发展动态,主动贴近高校教师科研工作实际需要不断更新信息资源,探索新形势下适合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方式和方法,才能紧跟时代步伐,更有针对性和专业性地为高校师生服务,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学科服务在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影响也很大,同时,更给高校图书馆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方向。在开展学科服务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这需要全体图书馆人不断努力,团结协作、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润梅.协同合作服务——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思路探析[J].浙江高校图书情报工作,2011,(6):49~53.
[2] 刘小成.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策略[J].考试周刊,2012,(20):163~164.
[3] 陆月英.刍议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3):49~51.
[4] 李金芳.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梯队的设计、培养与管理[J].图书馆,2013,(5):19~21.
[5] 郝晋清,王珺,王娟萍.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发展策略研究——以天津高校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6,(1):104~106.
[6] 万文娟.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团队建设问题与策略分析[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5,24(2):63~69.
中图分类号: G25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6921(2019)19—0148—03
收稿日期: 2019-05-12
标签:学科服务论文; 学科馆员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高校图书馆论文; 贵州省遵义师范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