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二十研究所,陕西 西安 710068)
摘要:本文说明了电子装备在研制阶段质量监督的重要性,阐述了电子装备在研制阶段质量隐患产生的原因,结合质量监督工作经验,提出了电子装备在研制阶段的质量监督的重点及方法,从而有利于提高电子装备使用可靠性和质量监督管理水平。
关键词:电子装备;质量监督
电子装备的全寿命周期,一般主要可分为研制阶段、批生产阶段、用户使用阶段。其中,研制阶段是形成装备质量特性的初始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功能指标设计的合理性、技术设计的科学性、过程质量监督的有效性,决定着装备的质量和使用可靠性的水平。由于设计缺陷、技术状态把控不严等导致的质量问题,往往都是致命的,而且造成的后果往往比批生产阶段和用户使用阶段发生的质量问题更为严重,解决起来难度更大且费用更高,因此,研制阶段是形成装备质量特性的关键环节。那么,研究电子装备在研制阶段质量监督的重点变得尤为重要。
1 研制阶段质量监督重点
在电子装备的研制阶段,质量监督管理的重点工作有:元器件选用管理、外协配套件管理、通用质量特性设计管理、工艺设计管理等方面。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重点监控即可有效降低质量隐患,从而有利于提高电子装备的质量和可靠性,同时提高企业的质量监督管理水平。
1.1元器件选用
元器件选用是电子装备研制过程十分重要的内容之一,涉及元器件的型号规格、参数性能、质量等级、生产厂家、货源保障、环境适应性等方面的要求。如在某型电子装备元器件选用评审时发现,设计师选择了一型电子器件,其手册给出的工作温度范围为0℃~+70 ℃,且元器件等级为商业级别,而整机环境温度要求是-40℃~+70 ℃,这样的器件不满足装备环境适应性要求。而类似在保障性、结构适应性、特殊指标、降额等方面发生的元器件设计选用问题也多有发生。如果设计选用不当,装备一旦定型将后患无穷,甚至为此付出巨大代价。
1.2 外协配套件管理
外协配套件是整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了整机的性能及可靠性,对外协配套件的技术指标及质量特性要求则通过“技术协议”和“验收协议”进行体现,然而外协配套单位是否按照协议要求执行,直接影响着整机的质量。若外协配套企业随意更改配套件的技术状态或随意降低元器件质量等级就会给整机的质量埋下隐患。如某型机载电子装备在部队同时发生4台设备故障,经分析定位,均是同一外协配套模块故障。排故过程中发现,早在3年前外协配套企业未征得甲方同意,私自更改了电路设计,从而导致4台设备同时故障,给部队的训练及作战任务造成了严重影响。
1.3 通用质量特性设计
通用质量特性设计是对电子装备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包括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这6个要素构成了装备产品完整的通用质量特性。如果研制阶段对通用质量特性考虑不足,尤其是维修性和保障性,必将给装备使用和维修带来不便。
1.4 工艺设计
在电子装备的研制阶段,很多单位都存在重设计,轻工艺的现象。然而工艺设计是产品形成的重要环节,其设计优劣,直接影响装备制造质量。在某型电子装备上发生的某结构件因工艺文件太粗,不能指导工人的操作,紧靠熟练工才能完成,但在该单位引入新人后因工艺文件不够详细,工人仅靠“老师傅口头指点”进行操作,从而导致操作参数设置错误,最终在振动试验时该结构件断裂,造成本批次80余件产品全部返工。这种因工艺设计文件无法指导加工生产带来的质量问题,将会造成很大人力与物力的消耗,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研制阶段质量监督管理方法及措施
2.1 加强元器件选用监督管理
首先,在研制开始阶段,应依据装法〔2006〕3号《武器装备使用进口电子元器件管理办法》、GJB/Z 27《电子设备可靠性热设计》、GJB/Z 35-1993《元器件降额准则》、GJB/Z 299C《电子设备可靠性预计手册》、GJB 3404《电子元器件选用管理要求》、“研制总要求”、“元器件优选目录”等相关标准及要求,编制“元器件保证大纲”,大纲中应明确元器件的选用原则、元器件的优选顺序、元器件质量等级的选择要求、对元器件采购的相关要求、检验要求、筛选要求、PDA分析要求、超期复验要求以及元器件降额使用、热设计、静电防护、电装操作、更改代料的控制、选用评审要求等。同时定期监督大纲的执行情况,发生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其次,在元器件选用设计上,应考虑如下因素:1)应根据产品要实现的功能要求及环境条件, 选用相应种类、型号规格、质量等级、封装形式的元器件;2)优先选用经实践证明质量稳定、可靠性高的元器件;4)对非标准的元器件要进行严格的验证,使用时要经过批准手续;5)根据国产化要求,应优先选用国产元器件,打破进口“瓶颈”。未经设计定型的元器件,未经批准不能在装备研制中使用。
最后,“元器件选用分析报告”是对元器件选用工作的总结,为保证元器件选用工作的质量,应组织元器件专家,对“元器件选用分析报告”进行会议评审。确保元器件选用工作做得扎实有效。
2.2 加强外协配套件的监督管理
在电子装备质量监督管理中应加强对外协配套件的监督管理,在研制阶段应及时将整机的要求延伸传递至外协配套单位,其设计方案必须经过甲方的评审。对定型后技术状态严格控制,任何设计更改必须征得甲方同意,同时定期对外协配套企业进行二方审核,发现其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督促整改。通过以上管控措施有助于较好的管控外协配套件质量。
2.3 加强通用质量特性设计监督管理
在通用质量特性设计时,首先应尽可能的提高产品设计裕度和增加冗余容错能力,确保在设计源头上保证产品质量;其次重视产品设计中的维修性和保障性。良好的维修和保障是装备保持完好率的关键,因此把好维修性和保障性设计关,是保证装备质量与可靠性的必然要求。此外,在装备研制监督管理过程中,一方面要对用户实际使用需求进行调研, 制定合理的维修保障技术指标,坚决杜绝以分析代替设计的思想和方法,按照装备研制要求中的维修性大纲和保障性大纲开展设计工作;另一方面要重视使用说明书和技术说明书的审签工作,切实促使承研方提高使用说明书和技术说明书的质量。另外,做好电子装备的FME(C)A分析工作非常有必要,有助于日后发生故障时能够准确的找到相对应的故障模式,进而减少排故所需的时间。
2.4 加强工艺设计监督管理
控制装备设计开发阶段的制造质量,就要抓住工艺设计这个关键环节。在产品研制之初,就必须重视工艺设计。在质量监督过程中,参加各种工艺方案评审、工艺更改论证,审签工艺文件,加强对定型产品进行特性分析的监督,疏理出关键特性、重要特性,并据此加强工艺方法研究,编制工艺文件和质量控制文件,使工艺实现方法进一步符合装备设计性能,从而确保工艺方法适用、可靠,确保工艺方法符合电气设计要求,已规避工艺设计质量问题。
3 结束语
电子装备在研制阶段的质量,关系到其交付部队后的质量与使用可靠性。只要我们在研制阶段科学合理的运用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对研制过程实施有效、有重点的监督,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并举一反三。可有效的提高电子装备的质量和可靠性,同时提高企业的质量监督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马松涛,董振旗,江良州,王炜 电子装备设计开发阶段质量问题分析与管控对策研究《电子设计工程》2014年 第22卷 第17期.
论文作者:衡欣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7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3
标签:元器件论文; 装备论文; 质量论文; 阶段论文; 工艺论文; 电子论文; 质量监督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7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