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6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691(2018)05-0093-01
学习,无论是语言积累还是情感熏陶,都要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中实现。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发言提供心理环境,创造机会,激发热情,真正给予学生自由学习的时空,尊重学生实践中的感受,呵护学生在实践中闪现出的智慧火花,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学有动力,学有激情,学有创新,真正成为新知的发现者、研究者。这样,课堂教学才会更有效。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让学生积极发言呢?
一、师生和谐感情浓
和谐是整个社会的追求,和谐同样也是现代教育的要求。良好、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是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温床。所以,作为教师一定要努力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及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更具学习的安全感、积极性和参与性,去撷取更多的知识,把自身的个性与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实现自主创新性的学习。
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作了这样一个生动而贴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地上。”反过来讲,如果离开“情感”这块“肥沃的土地”,也就结不出“良好的发展”的果实。可见,教师在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过程中,起着主导性的作用。
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否融洽,决定着语文教学课堂气氛否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不是靠铁的纪律和挥动的教鞭“打”出来的,它依赖于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依赖于教师角色的转变,依赖于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建立。师生关系好,彼此心理相容,教与学双方都会沉浸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之中。教师讲解激情满怀,生动传神,学生学习全神贯注,兴趣盎然。反之,师生关系不融洽,学生必然会感到一种心理压力,教师教学也不能得心应手,课堂气氛势必沉闷、呆板。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创造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的基础。
平日,教师要破除“师道尊严”,变强调学生尊重老师的单向要求为师生互敬的双向统筹,变传统教学中的专制型或权威型为合作型或伙伴型关系。在语文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权利,努力创设民主气氛,实现民主对话、民主交流,和风细雨式的良好师生关系氛围。还要注意深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打成一片,交知心朋友,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感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亲切的眼神、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来缩短师生心灵的差距。要允许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允许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允许学生质疑问难,对他们充满爱心、关心、热心、耐心和信心,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教”。 教师要以自身高尚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以渊博的知识激发学生,以饱满激情感染学生,以精湛的教学艺术吸引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重塑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崇高形象,充分调动其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营造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气氛,实现语文教学改革目标。
二、问题精准方向明
课堂上学生不能举手发言,与问题的难易程度和清晰度有明显关系。
1.课前准备,组织得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无论教师提问的角度是多么有准确性、提问的设计是多么有启发性、提问的形式是多么巧妙多样,提问的语言表述都必须准确清晰。因此在备课的时候,教师要有针对性的精心设计问题,并组织好提问的语言。
2.遵循规则,适机提问。⑴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心理、接受能力,做到难易适中。⑵问题的指向要明确,要紧扣文本,能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使教学目标能够实现。⑶设置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难度要适中,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对问题进行自主、合作探究,要关注学生独立思考的质量,尽量少用集体回答的方法。⑷要在适当的时机抛出合适的问题,并能在合适的时机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迪,通过追问,分解问题等方式给学生引导。
3.全面给予机会,不留遗忘死角
给予时间是一个无言的时间段。问题抛出以后,要留足时间给学生考虑,当有部分学生举手时,不急于叫举手的人回答。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故意推迟说话的时间,给学生以一种神秘感觉。实践表明,若教师在学生作答后立即肯定或纠正其回答,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思考的机会。教师可以延长6秒的时间,给学生以更多的时间思考,时间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思考空间,使更多的学生回答问题并主动发问。对于学生回答正确的问题,教师要步步紧逼,穷追不舍,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使学生触类旁通;要把学生复杂的答案简明化,深奥的答案直观化,浮浅的答案纵深化,继而使学生的回答完善化。对于回答困难的学生,教师不可直接奉送答案,而要做到投石激浪,点拨导引,或者分解一个问题为若干个小问题,设路标,让学生自己探讨。对于学生暴露出来的错误,教师不宜直接指出错误,而应将错就错,使学生主动发现错误,或者让学生对错误答案相互启发、讨论、反驳、补充。教师合理操作,就能使学生在讨论中长见识,在讨论中辨正误,主动纠正错误;还能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对于一些知道答案而不举手的人,教师要能准备把脉,恰当的设计问题,让让他们回答,使得他们活动成就感,激发举手的积极性。
三、评价巧妙热情高
评价语言应具有艺术性,使学生在充满真情的、富有诗意的评价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必须追求实事求,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就要求评价语切中要点,有针对性,不空泛,能根据学生的回答客观、准确地指出学生的长处与不足,既对学生表现出色之处给予肯定,同时又有针对性地给学生提醒与纠正。
如我在上《母鸡》这一课时, 学生初读课文后, 我问:“大家说说,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一学生说:“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关于母鸡的故事。”我评价说:“你抓住了文章的主要描写对象, 读得很仔细啊!”又一学生说:“作者对母鸡的态度由讨厌变成了不敢讨厌。”我笑着说:“你能够联系全文得到这个观点,说明你是一个考虑全面的孩子。”还有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作者最后十分地敬佩母鸡,因为他说‘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是一位英雄’。”我说:“你能根据文章句子得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这对于我们理解全文有很大帮助,非常不错。”这位我针对学生不同的回答作出了不同的评价,评价语言简洁,有针对性,不空泛,准确到位, 对学生的出色之处进行了肯定,还在其中渗透了语文学习方法。
切中要点,要针对性,不空泛的评价能让学生在进一步学习时目的明确,信心坚定,兴趣浓厚,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总之,积极发言是学生上课认真,积极学习的表现,它会使学生处于一种活跃的思维状态,更好地锻炼逻辑分析能力。不但如此,积极发言还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口才和胆量,为将来走向社会作准备。
论文作者:牟静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8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8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评价论文; 气氛论文; 和谐论文; 师生关系论文; 时间论文; 《教学与研究》2018年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