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剖宫产术后行再次剖宫产临床研究论文_崔健

新式剖宫产术后行再次剖宫产临床研究论文_崔健

崔健

(山东省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妇产科 山东 枣庄 277000)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首次剖宫产选择新式剖宫产术对再次剖宫产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124例再次剖宫产产妇,所有产妇均根据首次剖宫产术式平均分为对照组62例、观察组62例,对照组产妇采用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观察组产妇采用新式剖宫产术。观察比较两组产妇再次剖宫产的手术时间、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新生儿窒息、胎儿娩出困难和腹壁盆腔重度粘连等发生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手术时间和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产妇的新生儿窒息、胎儿娩出困难和腹壁盆腔重度粘连等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与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相比,但其引发新生儿窒息、胎儿娩出困难和腹壁盆腔重度粘连的可能性较高,手术时间较长,应谨慎选择首次剖宫产方式。

【关键词】 新式剖宫产术;再次剖宫产;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5-0139-02

新式剖宫产术主要是术中不对子宫膀胱反折腹膜和腹壁腹膜进行缝合,操作较为简便,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患者痛苦小,易促进患者恢复[1]。然而,研究资料显示,新式剖宫产术对于行再次剖宫产术患者存在严重影响。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行再次剖宫产术产妇对比分析首次选择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和新式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具体研究资料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124例再次剖宫产产妇,所有产妇均根据首次剖宫产术式平均分为对照组62例、观察组62例。对照组产妇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为(29.2±4.2)岁;两次剖宫产手术间隔1.7~5.2年,平均间隔时间为(2.5±0.8)年;观察组产妇年龄21~36岁,平均年龄为(28.5±4.4)岁;两次剖宫产手术间隔1.5~5.0年,平均间隔时间为(2.2±0.6)年。两组产妇在年龄、手术间隔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沿原瘢痕作纵向切口,将皮肤层瘢痕组织剪切后进行操作;观察组患者采用新式剖宫产术,沿原瘢痕作横向切口,长度约15cm,切口中间向下,从脂肪层切开直至筋膜层,切开筋膜,微张开剪刀尖,剪刀两叶位于筋膜上下两侧,再裁开筋膜和近侧,将两侧腹直肌的粘着部位分离,再向两端撕开腹直肌,将腹膜外脂肪分离,并确保子宫下段充分暴露。横向切开膀胱腹膜反折2~3cm,再下推膀胱,横向切开子宫下段肌层并撕开,用食指、中指放在儿头下方,四指绕划儿头,将胎儿娩出,剥离胎盘,不对子宫膀胱反折腹膜和腹壁腹膜进行缝合。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产妇再次剖宫产的手术时间、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新生儿窒息、胎儿娩出困难和腹壁盆腔重度粘连等发生率,再作总结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产妇计量资料用均数±方差(X±S)表示,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若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产妇手术指标对比 观察组产妇的手术时间和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手术指标对比(X±S,min)

组别手术时间 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

对照组(n=62)46.1±4.2 5.0±2.3

观察组(n=62) 57.9±6.1* 12.8±3.4*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 两组产妇术中情况对比 观察组产妇的新生儿窒息、胎儿娩出困难和腹壁盆腔重度粘连等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术中情况对比[n(%)]

组别 新生儿窒息率胎儿娩出困难率腹壁盆腔重度粘连率

对照组(n=62) 2( 3.2) 8(12.9) 3( 4.8)

观察组(n=62) 12(19.4)*14(22.6)*19(30.6)*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目前,伴随剖宫产技术、麻醉技术、输血技术迅速改进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剖宫产率显著提高[2]。剖宫产极易引发手术风险和相关并发症,其中盆腔粘连最为常见。新式剖宫产术主要是指不缝合子宫膀胱反折、前壁腹膜和腹膜,其组织粗糙面处于裸露状态,极易引发粘连,且腹膜下结缔组织转化为纤维细胞,新生血管再生易将腹壁和产后的子宫壁、大网膜粘连[3]。不仅如此,据文献报道,新式剖宫产术作下腹横切口扩大腹肌暴露面积,增加了粘连性,促使再次手术剥离腹直肌范围扩大,引发腹肌和前鞘,腹膜和膀胱、盆腔之间的严重粘连,增加手术难度,延长手术时间,从而引造成胎儿娩出困难和新生儿窒息[4]。

本次研究可以发现, 观察组产妇的手术时间和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分别为(57.9±6.1)min、(12.8±3.4)min,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产妇的新生儿窒息、胎儿娩出困难和腹壁盆腔重度粘连等发生率分别为19.4%、22.6%、30.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可见新式剖宫产术更易引起新生儿窒息、胎儿娩出困难和腹壁盆腔重度粘连。

综上所述,与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相比,但其引发新生儿窒息、胎儿娩出困难和腹壁盆腔重度粘连的可能性较高,手术时间较长,应谨慎选择首次剖宫产方式。

【参考文献】

[1] 池鸿斐,赵小峰.首次剖宫产术式对高龄孕妇再次剖宫产手术的影响分析[J].中国性科学,2014,23(07):15-17.

[2] 效银霞.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后再次行开腹手术的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研究,2014,27(03):319-320.

[3] 罗思通,张静,张美玲.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对孕妇再次剖宫产术的临床影响[J].西部医学,2014,26(07):915-917.

[4] 韩利红,李立红.不同剖宫产术式对再次行剖宫产的影响[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4,36(03):324-325.

作者简介:崔健(1979.11-),女,山东枣庄人,本科,主治医师.

论文作者:崔健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3

标签:;  ;  ;  ;  ;  ;  ;  ;  

新式剖宫产术后行再次剖宫产临床研究论文_崔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