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我国轨道交通建设的不断发展,作为一个庞大的联动系统,各地政府部门对地铁运营的安全问题极奇重视,同时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在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人们的出行与人身安全具有密切联系。为保障乘客、员工安全,需遵循地铁安全管理原则,不断创新改进安全管理措施,达到地铁安全管理目标。
关键词:轨道交通;正常运营;安全管理
前言
“安全第一” 是地铁运营企业所遵循的安全前提,作为一项复杂性工程,地铁的建设由土建、设备及各类系统相组成,运营服务任何故障都会得到媒体、群众的重视,给地铁企业造成重大的社会压力,严重影响地铁整体形象。目前地铁运营事故中人为因素占比偏高,对于事故链与风险源进行主动控制,可以达到有效消除安全隐患目的。因此,本着“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安全管理原则,不断完善铁安全管理模式,提高地铁运营服务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地铁安全管理原则及理念
(一)原则
1.目标性管理。在相关法律法规作用下,树立正确的安全管理意识,明确安全管理目标,并选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对各业务范畴安全表现不断提升,保障乘客、员工的人身安全,实现地铁运营单位安全管理目的。
2.动态性管理。作为单位运营管理的重要构成部分,安全管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系统科学。动态安全管理要求地铁运营过程中,安全跟踪、预测与控制现场危险源的相应措施,并建立与健全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对全体员工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个人,严格执行其职责,才能达到安全生产管理的最终目的。
3.制度性管理。遵循“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原则,公司和部门、部门和下属各组,需进行《安全生产与安全维稳工作责任书》签订,落实安全责任。在安全政策要求下,需进行安全区域的合理划分,并对责任人加以明确,通过区域安全责任人对某个区域安全进行监管,并对区域隐患整治工作加以落实。
(二)理念
1.安全工作人人有责
任何一个员工地铁安全保障的重要力量,高质量的安全运营服务也是对每一位员工工作态度与工作水平的有效反应。企业的发展,地铁的安全运营与每一位员工的成长、责任都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安全运行少不了每一位员工的努力,企业和员工只有相互依存,才能做到共同发展。因此企业需要不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培养企业安全氛围,让员工深刻的意识到安全问题与自己息息相关,形成“安全问题,人人有责”的安全文化氛围。
2.地铁安全永无止息
地铁安全工作一直都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要地铁仍旧处于运营当中,安全工作就没有结束的时候。但往往由于长期工作,造成一些工作人员的马虎与麻痹大意的问题出现,最终造成安全问题的产生。因此,在安全管理时,要做到警钟长鸣,时刻保持警惕,做到对安全责任问题的重点重视,对一些关键的环节与岗位,做到重点监督,从而避免安全问题的发生。如图1、2所示,某城市地铁线路的电梯事故及追尾事故。
图1 电梯事故造成伤亡
图2 地铁追尾事故
3.安全管理工作需要做到严格控制
历史的事故表明,大量的安全事故都是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因此在地铁运营过程中,地铁运营单位必须不断加强运营安全管理,提高防范和处理事故故障的能力,努力做到“三个最低”,将安全风险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将安全风险的损失降到最低,将安全方面产生的干扰降到最低。
4.安全难题工作需要有所创新
技术与管理方式的创新,是地铁安全运营工作得以发展的前提,因此在地铁运行安全管理过程中,相关部门应该做到对创新原则的坚持,做到对各项艰难问题的有效破解,从而做到地铁运营安全工作,这不仅是地铁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运营安全工作得以有效开展的需要。因此,对于国家建设部等相关主管部门,应该通过工作交流与讨论会的开展,做到对我国轨道交通行业最新动态的有效把握。
二、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管理对策
(一)安全管理机制的有效构建
对安全管理机制的有效构建,是做好地铁运营安全工作的前提,制度是管理的前提条件,对生产管理制度科学、全面、有效的构建,能够使安全管理工作得到有效的进行,这一点非常重要。在地铁正式运营之前,通过对安全规章管理制度的构建,做到对员工行为的有效约束,并为员工的安全工作提供参照标准。在对各项国家、地方规定进行有效实施的同时,需要做到对《行车组织规章》等相关制度的有效的构建,从而使企业安全生产的各个管理方面都做到有章可循,使地铁运营管理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二)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有效构建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全面贯彻《安全生产法》,强化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安全管理。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安全生产各级主要负责人亲自抓的原则,有效发挥“纵管到底、横管到边、专管成线、群管成网”的安全管理网络作用,形成安全工作一级抓一级、一级保一级、一级监督一级的网络化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狠抓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上自总经理,下至基层员工,逐级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状和社会综合治理目标责任状,将安全生产目标纳入考核内容,明确各层级的安全职责和安全生产目标,有效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形成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三)安全检查制度有效构建
加强监督检查机制是抓好运营安全工作的关键。安全检查是对安全工作实施有效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学习运用“破窗理论”抓隐患,抓漏洞,漏洞不补必酿大祸。建立班组每周一查,中心每旬一查,专业管理系统每月一查,公司每季一查的制度,采取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综合检查与专项抽查相结合的形式,坚持安全检查以自查自纠为重点,自下而上,查找不足。严抓隐患整改,按照“五个落实”,即任务落实、人员落实、经费落实、质量落实、时间落实,按期整改完成;在做好安全检查工作的同时,逐步建立安全隐患管理机制。
(四)应急求援体系的有效构建
在地铁运营安全管理方面,管理部门应该根据国内外相关经验与安全事故发生的特点,在对经验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做到对应急求援体系的有效构建,对地铁运营中所出现的火灾问题、追尾问题、列车停电问题甚至是爆炸等问题的应急求援方案。另外在应急求援方案建设完成之后,还需要通过各类学科专家的审批,并将审批结果上交给政府进行批示。方案形成之后,要组织地铁员工对其进行学习与演练,将演练的形式分为突发式、培训式等多种类型,并在演练当中,对每一个安全点都要配置专门的评估人员进行把关,从而能够使得整个演练过程能够安全、有序、科学的进行。定期演练的目的,是做到对应急求援体系的有效检测,做到对存在缺点问题的有效解决,当在演练中,一旦发现求援设备存在缺陷的问题,就需要对其进行及时的报告。解决,从而做到对演练体系的不断完善。另外演练的目的,还能够做到对各个作战部门能力的统一协调,从而能够做到当真正出现安全事故的时候,员工能够有所适应,这对员工信心与安全意识的提高,都有着很好的帮助。
(五)安全事故处理机制的有效构建
在对事故处理机制进行构建时,需要做到奖惩工作,通过定性、定责工作的有效实施,对于出现问题的个人及集体进行严肃的处罚与教育,从而做到对其责任意识、纪律意识及岗位意识的有效提升。安全事故降低问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在管理过程中,需要开展对地铁事故问题的有效探究,通过对国内外先进运营安全管理经验的有效学习,实现管理方法与技术的有效提升。另外,在管理过程中,还要不断对员工的意识进行强化,不同在什么时候,都不能把安全管理的形势估计的很好,只要地铁还在运营,就要一直村子危机感与使命感。另外,当事故发生之后,还需要做到对观念的有效改变,在处理事故问题时,要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各个方面与角度上对问题的深层次剖析,化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化事后惩处为事前预防,做到对地铁运营安全事故处理问题的有效提高。
三、结束语
地铁以其载运量大、运营安全、准确便利特点,为城市广大市民所喜爱,做到对城市市民出行问题的有效解决,帮助城市健康稳定的发展,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地铁运营当中,安全问题是管理工作的重点,也是必须得到重视的问题。在保障地铁运营安全的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对安全管理的理念有所认识,在对安全细节问题进行了解的基础上,做到对地铁安全运营水平的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卫东.地铁运营安全事件根本原因分析法及应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2(12)
[2]谢飞.事故树分析法在地铁火灾评价中的应用[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3)
[3]张正贵,袁春强,徐树亮,裴欢.南京地铁运营危险源识别及风险评估与控制[J].都市快轨交通.2011(05)
论文作者:朱彬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2
标签:地铁论文; 安全管理论文; 工作论文; 员工论文; 事故论文; 安全生产论文; 目的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