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编辑的活动在文化建构中的价值论文

探析编辑的活动在文化建构中的价值论文

探析编辑的活动在文化建构中的价值

李 雪

(文化和旅游部信息中心,北京 100740)

摘 要 :人类精神文化的构建和发展源远流长,在这个过程中,编辑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是独特的文化积累者,更是历史文化的创造者与传播者。而编辑的活动实质上缔造了大众文化传播体系,并对其进行管理,使之更加完善,确保历史文化以更加丰富、厚重的姿态延续至今,导演着现代文化制造和创新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编辑活动;文化建构;文化传播;文化导向

万物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文化亦是如此,每时每刻都在不停的被创造和被发展。编辑活动是策划、审理作品的一种活动,是推动作品更加便于传播和延续的一种再创造、再运动的活动。编辑活动是以物质世界为基础,以精神世界为主导,缔造着记载人类精神发展的整个文化结构及其历史进程,所以与文化的关系十分密切。简单点来说,编辑通过进一步编辑加工、建议修改和点评现有的作品或文稿,对隐藏在原作品中的闪光点进行挖掘和放大,让整篇文稿变得立意更明确、语言更生动,在满足出版要求的同时又有利于社会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从而推动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了文化的重要性。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如何才能做到“文化的繁荣兴盛”,这还得充分发挥编辑活动在文化建构中的积极作品。

超宽带高精度侦测接收机作为综合电子信息系统[4]的最前端,承担着通信以及截获敌方无线电信号的作用,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效能。针对不同的频段,不同的应用环境,不同的技术需求,接收机的设计方案存在很大差别。文中给出了一种通用超宽带接收机的设计架构与设计流程,对设计接收机出现的设计问题如:前端频段划分设计、高平坦度设计、高时延稳定性、高镜频抑制设计、高矩形系数设计等问题给出了实际的解决方法。

一、编辑概念辨析

1980年,编辑学问世。发展至今,学术界对编辑这一名词的理解和认识众说纷纭。比如有的学者提出要理清古代编辑与现代编辑的内在联系;有的学者提出要重视编辑的具体操作行为;有的学者提出不能忽视编辑整体活动的作用;有的学者提出编辑活动实质上扮演的是一个中介的身份;有的学者提出对编辑这一名词的理解不能忽视现代网络与影视介入。尽管大家侧重点各不相同,可是对编辑的中介与传播职能上,看法还是相对一致的。在整合各类观点的基础上,阙道隆提出,要从广义和狭义上来理解“编辑”。从广义上来说,编辑是一种再创性智力活动,其目的在于传播信息、传播知识,其发生过程是对作品和资料的设计、组织、选择、加工整理。从狭义上来说,编辑是媒介里面有着专业要求的工作之一。编辑的任务与内容是围绕某一主题,对现有作品或者资料进行策划、设计,最终形成可以传播的新的作品。从这个角度来说,编辑实质上扮演的是一种中介的身份,将作者与读者、文化生产与文化消费进行了有机链接。其中,对编辑活动的专业性要求较高。不管是广义上的认识还是狭义上的理解,笔者认为二者是相互统一的关系。广义强调在人类精神文化活动中编辑活动的主要作用,狭义上则突出编辑的具体活动规律。在认识编辑在文化建构中的地位与作用时,要将广义上的认识还是狭义上的理解都统一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二、编辑活动的功能

(一)文本的选择功能

编辑活动的目的在于传播、积累、发展精神文化成果,具体实现路径是规划、设计、组织精神文化生产和鉴别、选择、优化精神文化成果,是一种位于著作者与视听者间的活动。在具体编辑的过程中,文本的选择固不可少。具体实践过程中,编辑对原有文稿进行筛选,这就实现了编辑主体和文本的有机结合。编辑主体一般是人,围绕某一主题进行文本的取舍,直接关乎着作品的传播与出版。举个例子,某出版社的编辑人员对《论语通译》《繁星·春水》《朝花夕拾》这一套文本的选择,吸引了诸多读者的喜爱和认可。最开始,这套书的出版效果不是很理想,市场反应度也不高。后来在编辑人员的策划与设计下,把这一套书籍放入《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后,没想到市场反响令人拍手叫好。截至2007年,《朝花夕拾》销售量超过200万册,其他两本书籍也不错。

(二)储存的知识功能

作为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为维系其不间断的文化生产,文化知识的储存意义重大,其可以理解为搜集与整理本国或本民族所创造的优秀文化的一个动态过程。一般来讲,文化知识的储存一方面是社会进行文化再生产和分配的基本前提,另一方面则是人类用以保证文化积累和延续的重要手段。其储存方式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现如今,文化的储存手段一般是通过出版这一形式,而在很久以前,人们只能将其以一种记忆的形式牢记在脑海中,并通过历史、神话、口头传说、传奇等形式予以保存下来,并以语言、歌咏、颂歌等形式传给子孙后代。所以就目前来看,编辑活动也是一种文化储存的活动。

(三)发掘作者的功能

每每说到编辑在文化建构中的创造作用,我们一般会想到的是编辑对现有文稿的二次处理来实现作品的再创造。笔者认为,编辑对现有作品的二次处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作品价值的提升,然而这不能被定义编辑文化创造的主要动机。编辑问世时,就具有文化传播、文化积累以及文化创造的功能,而现在我们看到的文化建构,恰恰便是产生于编辑文化传播与文化积累的基础之上。中国是有五千年文明的国家,人类精神文化川流不息,源远流长。如果没有编辑的活动,就没有文化的积累与传播,更没有文化的再创造。因此,编辑的活动实质上就是文化的创造过程,也就是我们说的文化建构,意义非凡。

三、编辑活动在文化构建中的价值

(一)文化传播的中心环节

作为社会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编辑活动在文化生产、文化传播、文化消费的总过程中,扮演的是一种文化传播的角色。作者、文化原创、编辑、编辑物、受众被称作为文化传播的五要素。其中作者、编辑、受众是最根本的创造主体。第一,从文化五元素先后顺序和相互之间关系的层面来谈。编辑处在作者与受众两者之间,也就是说编辑要对作品进行“处理”后,作者的作品才可以传播给受众。在这个过程中,受众位于最末端,作者位于最前端。然而,要注意的是在传播中的角色受众与作者并非固定不变的。受众也可以对所接受到的信息进行整合和再加工,变为作品的创造者。新的一轮传播过程也就重新开始了,即作者(原受众)、文化再创造(原创)、编辑、编辑物、受众(原作者),而文化总数量也变多了。第二,在传播过程中编辑始终处于核心地位。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这被称作为文化传播的五种形式。不难发现,不管是传播的形式、传播的内容还是传播的范围,大众传播的影响力都要远远大于其他几种。因此,大众传播成了当今社会文化传播的主要形式,关系到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因其传播内容广泛、传播手段丰富,还可以突破地域与时空的拘束,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其他传播形式都要依托大众传播来进行,而大众传播的策划者和控制者恰恰就是编辑。

(二)文化积累的实现主体

一般来说,文化积累分为两方面,即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其中,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的外在表现,精神文化是魂。以前还没有文字出现的时候,人类都是通过大脑这一载体,以一种口传身授的形式来进行沟通与交流。在这个过程中,精神文化的生产和积累的唯一载体便是人的大脑。后来,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不断进步,文字逐渐被创造出来,那么这时人们精神文化成果的最重要的载体就变成了书籍。书籍出现后,人类通过语言符号和图形的形式,把看不见的精神成果记录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某一物体上,实现了积累从无形到有形的转变,这是人类史上的重大进步,不仅突破了时空的限制,避免文化的丢失,而且还有利于传播范围的进一步扩大。人类最早的编辑活动是伴随着文字与书籍的发展而发展的。因受到当时社会背景的影响,人类最早的编辑活动形式是编纂合一。比如我们现在看到的先秦古籍,不管是著作的《论语》,还是选编的《诗》《书》,均存在一个长时间的收集、选择、整理的过程,最终才有我们现在看到的版本。如果没有编辑活动,这些书籍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流失了。

(三)文化建构和创新的组织者

没有好作品,编辑活动也将是天方夜谭。而好作品的背后往往离不开好的创作者。著名作家巴金曾说过,编辑的成绩在于发现新的作家。我们都知道,一个好的选题,如果没有一个优秀的作者,也将会被淹没。当然如果好的选题遇上了一个好的作者,则往往会成为经典之作。所以,在编辑活动中,发掘作者十分重要。要注意的是,发掘作者切莫单单关注作者出不出名,而要将重心放在作者是如何表达选题和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虽然出版名人的著作有利于出版社影响力的扩大,可是实际情况是很多名人的著作离出版社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距离。所以从这个层面来说,将重心花在新作者的寻找与发掘上,往往会获得不一样的效果。比如著名作家刘心武、叶圣陶等,都是《人民文学》杂志社在编辑活动中挖掘出来的。

师:是的,这个图画得还是很准确的.但是光凭画图不能代表证明哟,我们来想想,假如是△AMD∽△DMN那会有什么结论呢?

四、总结

编辑活动是现代大众文化传播的核心,编辑的思想影响着传播活动的文化价值取向。现在,人们日日夜夜被广播、杂志等大众文化传播媒介包围着。各种各样的文化信息,构成了一个有意义的世界,构成了一个与传统生活环境不同的第二现实。大众传播文化改变了人们几千年来的那种以家庭、社区为活动范围,构成了一个人们理解认知的新的社会文化体系。大众文化传播跨越时间、空间、群体的非群体的传播方式,打破了传统社会结构的封闭状态。人们正以全新的方式来获得各种文化价值信息,构造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编辑在文化构建中的作用和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芪参益气滴丸用法:冻干重组脑利钠肽治疗三天后使用,每袋装0.5 g,餐后半小时服用,一次1袋,一日3次[2]。

参考文献 :

[1]杨毅.试论编辑活动在文化建构中的功能[J].出版科学,2013,21(04):27-29.

[2]赵同卷.编辑活动的三项基本文化功能[J].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06(02):60-62.

[3]冯小妹.编辑在文化建构中的功能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8,2 (12):33.

[4]王剑波.编辑活动与文化传播[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1):116-119.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5079 (2019) 12-0149-02

作者简介 :李雪,女,汉族,江苏徐州人,中级编辑。研究方向:编辑。

标签:;  ;  ;  ;  ;  

探析编辑的活动在文化建构中的价值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