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德育实践与思考论文_蔡天强

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德育实践与思考论文_蔡天强

(遂宁船山职业技术学校 遂宁 629000)

【内容提要】: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放在了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物理学科的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也义不容辞。本人在教学中注重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理想教育和人生观、世界观教育;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习惯;探索精神和良好的动手习惯和操作技能;互助协作,自立自强的心理品质;培养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关键词】:物理教学 德育渗透 爱国热情 人生观

新的课程标准,把学校德育教育放在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作为基础学科的物理教学,怎样才能在新课标的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本人有如下几方面的做法和认识。

一、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在物理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核能一节教学中,可引述我国物理学家钱学森教授不图荣华、不畏艰辛、矢志不移回国,报效祖国的故事。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又能唤起学生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这样的例子在物理中还有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二、搞好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引导研究性学习,引导合作性学习,引导探究学习等。在物理教学中有很多定义、定理或规律,如果光靠教师口头传授是枯燥无味的,教师要转变教学行为,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不断总结。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等。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学生共享一种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 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 础的自然科学,在教学中应渗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肃认真和按科学规律办事的科学态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在电磁感应教学中,可介绍法拉第经过十年实践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在白炽灯一节教学中,可介绍爱迪生经过上千次试验才找到灯丝钨的事例,来说明科学家追求真理的献身精神和科学方法。

三、发挥教材中辅助材料的德育功能。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充分挖掘所重点讲授内容的德育素材,进行教学的德育渗透,还要发挥教材中一些辅助材料的德育 功能。如教材中的有关史料、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物理学家介绍、背景材料等,还有介绍物理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如建筑、计算机科学、遥感、CT技术、天气预报等)的材料。通过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并加以点拨,不仅可以使学生对物理的发展过程有所了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可以使学生体会物理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作用和价值,感受有关理论的丰富文化内涵,理解我国物理学家的突出贡献等。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物理活动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物理活动课和物理主题活动,来达到对学生 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德育教育。对物理问题的研究,要准确、严密。在教学中,可通过人造卫星发射,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物质结构的测量及超导现象研究等情况介绍,教育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认真、细心的良好习惯。通过大量演示实验教育学生研究物理学的过程一点也离不开实践,使学生在用实践研究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养成尊重事实、诚实的品德。通过“神州五号”、“神州六号”的顺利升空。杨利伟、聂海胜、费俊龙等航天员,核实验成功的介绍,告诉学生这是协同合作的结果,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观念和相互合作的习惯。

五、通过特定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习惯。?

物理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所以学好物理对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解答生活中的现象很有帮助,同时也能让同学们养成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习惯。比如在学习速度的过程中通过计算,说明超速行驶所带来的危害,从而培养学生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在学习能量守恒的时候,通过对能源的耗散的学习,知道能源是有限的,很多能源是不可再生的,从而培养学生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习惯。通过学习电能的与其他能源的关系,了解电力资源与其它能源的关系,使学生养成节约用电的习惯。?

六、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良好的动手习惯和操作技能。?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实验是形成物理概念和验证物理规律的一种重要途径,而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操作技巧的重要前提。实验中操作要求学生耐心细致,这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观察现象时要细致入微,这会培养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实验多是和他人合作完成,这又培养了小组合作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一些验证性的实验改为探索性的实验,让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态度更加积极,还可以促进他们积极思考,使之不断探索的创新意识逐渐形成。

七、通过对物理现象中危害社会现象的认识,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利用次声波可以探测到地震,地震带给人类的危害是毁灭性,当地震发生时,作为新世纪的青年应该挺身而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献出我们的一份爱心,帮助受灾人民度过难关。学到尖端放电时,讲到了“避雷针”,它对高大建筑物有着特别的保护,平时我们在楼顶上看到的一圈钢筋,也就是起到了避雷针的作用,所以不能破坏这些设施。针对目前我市农民对桔杆焚烧的危害认识不到位,我们加强相关知识的宣讲,让学生把焚烧桔杆的危害传达到每一个家庭,特别是借助能量守恒的学习让学生明白节约能源和有效利用能源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总之,物理学科的特点决定了物理教学中不可能连续的进行德育内容,只能在教学中渗透和潜移默化,在接受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接受德育的熏陶。在教学中注重知识学习与德育的有机结合,不能生搬硬套,牵强附会,让学生在学习中自然接受德育渗透,在长时间的积累下,一定会对学生产生正确的导向和深远的影响。我相信在物理教学中,只要摆正德育工作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就能在教学中做到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把德育贯穿于物理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

论文作者:蔡天强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7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3

标签:;  ;  ;  ;  ;  ;  ;  ;  

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德育实践与思考论文_蔡天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