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导致安全事故的4个条件中“人的不安全行为”排在首位,对石化行业更实首当其冲,文章从员工情绪变化对生理影响入手,对常见不安全行为进行了细致地心理状态分析,并对应提出了员工情绪及不安全心态预防消减措施。
关键词:人的不安全行为;情绪变化;生理影响;心理分析;预防消减措施
概述:某大型石化公司统计30年来发生安全事故事件1497起,其中由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事故事件1138起,占比76%,排在首位。杜邦公司200多年的安全管理经验更是明确指出:引发事故的根源,96%来自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石化行业长周期、连续化、重复性作业特点和高温高压、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的作业环境,致使作业中细小的作业误差就会带来巨大的影响,在情绪低落、注意力分散时,很容易出现失误甚至引发事故。因此在石化企业中,防止事故的关键就在于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这就要对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全面分析,深入识别,进而做到有效预防控制。
一、员工情绪变化对生理作用的影响
员工情绪、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其工作中的行为安全。随着情绪的变化,人体内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不同的人,其生理变化的程度也是不同的,主要有以下三类:
1、心跳加速;人在气愤、心里烦躁时,噪声、气味、粉尘都会使其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很容易因为激动而转为冲动,日常生产作业中很多不安全行为都源于此。高空作业不系安全带,接触危化品不穿防酸服,受限空间作业不戴防护用品等等。这些都直接威胁着作业人员的生命和健康。
2、呼吸紊乱;人的情绪的变化极易引起在呼吸变化,如呼吸的加速或减慢、加深或变浅。高兴、消极、悲伤、愤怒、害怕和恐惧时呼吸情况都不相同。呼吸系统失常很容易分散人的注意力,使作业过程中神情恍惚,突发意外。
3、内分泌失调;人在愤怒、悲哀、喜悦时都可促使分泌出现变化,愤怒时人会出热汗,惧怕时会出冷汗,焦急时常会出现小便频繁,此时很容易因为紧张而发生误作业,如按错按钮、开错阀门、倒错流程等。
二、常见的不安全行为心理状态分析
人的不安全行为有时是有意的,而很多时候都是无意的,是不自觉发产生的,其背后都是受心理影响和控制的,都有一定的心理基础和动机。操作作业中常见的不安全行为心理状态分析如下:
1、从众心理;每个企业中都容易形成一些不成文的、非正式的习惯。这就是一种从众心理,是人们在适应群体生活中产生的一种反映,不从众的人会感到有一种莫名的精神压力。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不安全行为也易被仿效。例如,在防爆区打手机,随意翻越栏杆,高空作业不系安全带等等,从众心理在造就了习惯性违章,极易引发事故,严重威胁安全生产。
2、侥幸心理;海因里希法则告诉我们,事故发生是有一定概率的。一次或十次不安全行为都不一定会导致伤害。在石化企业中,一些长期从事某项作业的“资深”老员工,不断“优化”“简化”作业规程,将违章形成习惯,他们不是不懂安全作业规程,而是很清楚,但由于侥幸心理在背后的支持,在他们看来,“这已习以为常,不会出事,出事也不一定会伤人”,抱着这种侥幸心态在现场作业,危险程度最大,后果也最为严重。
3、逞能心理;个别员工争强好胜,喜欢炫耀,为显示耐,往往会头脑发热,干出一些愚蠢冒险的事情害人害己。
4、麻痹大意;在行为上多表现为马马虎虎、大大咧咧,作业时盲目自信、不严肃认真,对安全工作明知重要,但日子久了,往往只挂在嘴上,而在心里放松了警惕,最终酿成大祸。
5、情绪波动,思想不集中;情绪波动大的作业人员,容易受到社会、家庭、工作、人际关系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要么烦躁不安,思想分散,顾此失彼,手忙脚乱,要么喜悦、兴奋,手舞足蹈、得意忘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6、懒惰心理;有些作业人员在工作中因为嫌麻烦、怕费劲,就想省点力、省点时。于是就省去一些必要的作业步骤和不使用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和劳动保护用品,对小缺陷、小隐患视而不见,从而引发事故。
7、好奇心理;一些作业人员在没有取得上岗证情况下随意作业,一些非作业人员无意当中触摸到了自己不明状况的设施导致了不安全行为的发生。例如刚进厂的新工人、外来施工人员、参观人员来到厂里,看到什么都新鲜,有的就乱动乱摸,有的只顾张望忽视了脚下,接触到设备、环境的危险区域造成设备损坏或人员伤害。
8、逆反心理;有些作业人员很自负或存在好胜心,或对某些事物存在偏见、对抗或抵触,常会产生与常态心理相对抗的心理状态,偏偏去做出一些不该做的事而引发事故。
三、员工情绪及不安全心态预防消减措施
影响作业人员心理情绪的客观因素有很多方面,客观因素发生的突然性很大,不易预防。但作业人员的心理因素,是影响作业行为的主观因素,心态的调节和控制决定了不安全行为的发生与否,它是消除不安全行为的关键。不安全的心理会导致不安全的行为。通过一些方法可以调节、缓解不良情绪。使作业人员保持良好健康的心理并将自己的情绪控制调节好,一方面必须靠作业人员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自我调节和控制,另一方面则需要各级管理者在团队中的鼓励和诱导。
3.1员工自我层面控制调节情绪和不安全心理的对策
一是自我语言安慰;当脾气大时,默默提醒自己“这样会伤身体”;在心情紧张时,深吸一口长气,口中默念“要镇静,多大的事嘛”;在担心恐惧时,心里念叨“别害怕”、“没什么好怕的”等等,这样用语言的方法来控制自己的情绪,对于稳定情绪,保持冷静是非常有效的。
二是转移注意力;如果遇到特别兴奋和高兴的事,可以想想还有什么困难和可能遇到的问题;学会用平和的心态来看待喜和悲。遇到烦恼的事,多往好的方面想一想,和大家交流一下,适当转移一下自己的注意力,由此缓解和消除不愉快的心情。
三是角色转换、平和心态;站在对方的立场或角度想一想,一分为二地看问题,不要过多计较得失与成败,经常回头看自己的成就,肯定自己的能力。这样会一定程度缓解负面情绪影响,心情也就逐渐平和下来,以后再碰到什么情况,我们都会有心理准备,就可以做到乐而自持,哀而有节。避免乐极生悲或雪上加霜这类事情的发生。
3.2管理层面调节员工情绪和不安全心理采取的对策
一是在班组中营造和谐浓郁的安全氛围,使每一个作业人员将安全作为一项集体荣誉,不但自己遵守而且帮助别人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不但观察自己岗位上而且留心他人岗位上的不安全行为和条件,将不安全行为的分析控制作为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扎实铺开,激励员工分享安全知识和经验,关心员工,关注其异常情绪变化,提醒安全操作。
二是组建不安全行为识别与分析评价小组,运用杜邦安全稽查六步法,通过观察、肯定;评论、讨论不安全行为;通过启发式诱导,使员工对深刻认识不安全行为的危害,获得安全承诺讨论其它安全行为;感谢等内容对现场作业人员因为不安全心理而引发的各种不安全行为进行心和心的交流,达成共识后,逐步消除各种易发的不安全心理。
三是建立相应的不安全行为识别激励机制,对作业人员自己主动暴露自己存在的不安全心理和出现的不安全行为,以及发现其他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均给与物质奖励并通报表扬,同时由当事人将不安全心理和不安全行为情况作为事故资源分享给全体员工。对典型的违章以正面教育、启发诱导为主,主动热情,恰到好处地处理,使部分作业人员的性格不断改善,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达到以身示范、教育他人的作用,可最大程度的地遏制不安全心理的滋生蔓延。
四、结束语
石化企业作为高危行业,要深入持续地开展全员不安全行为识别,分析员工不安全心理和行为规律,了解员工情绪和不安全心理的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对策消减人的不安全行为,营造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氛围,增强员工安全意识,规范员工行为安全,使企业的安全文化从“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最终达到实现团队行为安全互助的最高境界。
论文作者:李旭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0
标签:不安全论文; 作业论文; 心理论文; 情绪论文; 人员论文; 员工论文; 自己的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