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与自然关系之辨正,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人类论文,自然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已经成为当代哲学反思的一个热点问题。到底应该怎样认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呢?只有从物质世界发展的大视野,从人类发展的总体上去考察,才能全面地、正确地认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一、准确审视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
从历史来源上看,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自然界的产物为什么又形成了和自然界相分立的地位呢?这似乎有一条物质进化的规律在起作用。人类出现以后,物理、化学、生命的物质归为一类即自然界,人类与自然界形成了物质世界的新的分立。从物质世界发展历史看,每当出现一种新的物质形态,便形成了以先前的各种物质形态的总和为一方,以新产生的物质形态为另一方的分立。这可以说是一条规律。
自然界不仅“低于”人类,而且是一个“物质群”。表面看来,自然界作为一个物质总体,似乎凭直观就可以把握,其实不然。对自然界可以进行多种描绘,但要尽量做到合理却不容易。所以,必须下一番功夫,才能把自然界的图景描绘好。特别当我们的目的在于从根本上把握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时,对自然界描绘是否妥切就越发显得重要。
描绘自然界的总体,本质上是一种横向描绘,而且是对目前的自然界的横向状态的描绘。这首先就需要注意到一个问题,即自然界的目前状态是一个历史的产物。自然界并非从来就如此,也不会永远如此。所以,描绘自然界横向并存状态,务必要体现出自然界的历史发展,把握住层次性与历史性的辩证关系。为了看清人类的位置,需要把人类也描绘在其中,如此形成的就是一幅广义的自然界总体图画,亦即宇宙结构图。
按照上述原则看,目前的宇宙是一个多层次的结构。它的第一个层次,也是最大的空间范围,是物理物质,包括由基本粒子和场组成的弥漫物质和天体的总和,这类物质构成了宇宙的背景。在物理物质的基础上,形成了宇宙的第二个层次即化学物质,包括各种原子、分子组成的星球,它在空间范围上要比物理物质小。在化学物质的基础上,形成了宇宙的第三个层次即生命物质,包括由动物、植物、微生物组成的生物圈。这类物质只在少数行星上,其空间范围更小,以化学物质的行星为背景。在生命物质的基础上,形成了宇宙的第四个层次,这便是人类社会。人类社会以生物圈为直接背景,其空间范围就更小了。
如果我们把上面的四个层次加以立体的理解,这就形成了一个竖起来的立体结构,组成了一个层次越向上其空间范围就越小的多级宝塔:物理物质居于宝塔的底层,而人类则居于宝塔的顶层。实际上,宇宙中物质形态在时间上的进化历史就是如此,由宇宙发展史转化而来的宇宙层次结构也的确是这样。这是一幅体现了纵向发展与横向结构相统一的宇宙图画。
从中可以得到许多启示。其一,宇宙中物质运动的多样化。由于宇宙的多级结构,任何一级的物质运动都不具有绝对支配地位。例如大尺度空间的天体运动,是受物理规律支配的,但我们不能只把这个层次的运动视作整个宇宙的运动。其二,宇宙诸层次相互影响,较大的层次成为较小层次的背景和舞台。其三,宇宙中平面层次越小的,处在立体层次的位置越高;最高层次的物质是宇宙物质发展的最高结果,也是宇宙物质发展的时代标志和方向。其四,由上述道理应进一步推出这样一个结论:从实质上推测宇宙物质的发展方向,不应当从低层次物质的运动中确定,而应当从高层次物质的发展中寻找。那种只从天体物理运行上探讨宇宙进化的作法,只适用于宇宙的大层次物质和低层次物质,而不适用于描绘宇宙由低级向高级方向的发展。例如,只按热力学第二定律来推测宇宙演变,结论只能是熵的增加导致了宇宙的“热寂”的可怕图景。然而,按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理论来看,开放系统可以通过从环境接受信息、负熵,从而由无序走向有序。这正是宇宙物质不断从低级向高级进化的重要规律。所以,要全面把握宇宙的进化,决不能只从某一种物质出发,尤其是不能局限于范围虽大而性质低级的物质。低级的物质尽管空间范围巨大,其它物质均以它为背景,但它只是宇宙中的一种物质形态,决不是宇宙的总体,更代表不了宇宙的发展方向。
上述对宇宙的描绘,主要是从物质形态的群体形式上进行的。物理弥漫天体、化学星球、生物圈、社会,均是物理物质、化学物质、生命物质、人类的相应群体形式。这种描绘之所以可取,是因为某类物质的群体是该类物质在量上的最大范围,如此形成的宇宙层次图便是总体的宇宙。从这里似乎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所谓宇宙总体,就是一切物质形态的群体总和。但是,在这个群体总和状态中,还包含一条个体进化线索,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个体物质层次,这也是不容忽视的。
对个体物质结构的层次可作如下描绘。最小的层次是基本粒子的物理物质;第二个层次是原子、分子的化学物质;第三个层次是生物体;第四个层次是“动物+文化”的人。
把这个个体层次和前述群体层次加以比较,它们恰好正成相反比例。处于群体最大层次的物质,在个体层次中则在最小层次;而最小群体层次的物质,则拥有最大的个体层次。如果把群体层次看作宇宙的结构,那么这只是物质群体形式上的宇宙结构。由此可见,从本质上讲,人代表着宇宙目前最高的质,拥有代表目前宇宙的地位。
二、深入认识人类对自然界的作用
物质形态的演化是进化和分化的统一。每当一种新的更高级的物质形态形成以后,它便从原有的物质群体中分化出来。物质形态的进化并不是发生在所有物质存在中,不断进化的只是物质形态的先进部分。在一种高级物质形态出现以后,再向更高级方向进化的,只能是这种高级物质形态,其它较低级的物质形态或者只是发生低级的进化,或者只是发生没有性质转变的一般性变化。正是进化和分化的辩证统一,才使宇宙中物质存在的变化中不断出现新的更高级的物质形态,同时也使低级的物质形态稳定下来,这才形成了诸多高低不同的物质形态并存的丰富多彩的宇宙现状。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物质形态的进化虽然只是发生在高级物质形态之中,但这决不意味着低级物质形态已经没有积极意义,它们在物质形态进化中的作用在于:它们为高级物质形态的进化提供了不可缺少的环境作用。这种环境作用包括:提供高级物质形态进化所必需的时空背景;提供高级物质形态进化所必需的各种材料、能量和信息;提供高级物质形态进化所必需的其它条件。没有低级物质形态的环境作用,高级物质形态便不可能实现向更高级方向的发展,甚至其存在都是不可能的。根据上述规则,人类是目前宇宙中最高级的物质形态,那么,人类的进化也就成为宇宙物质形态向更高方向进化的代表和部分。
当人类的活动主要是指向类外的低于自身的自然界时,实质上这是对物理物质、化学物质和生命物质的改造,其结果主要是把自然资源转变为人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前者主要是为人的各种生活服务的,其目的是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本质上是保持人的动物躯体);后者则主要是为人对自然物质进行改造活动服务的,而这种改造活动归根结底仍要转化为生活资料的生产,仍然是为人的生理和心理生活(即保持人的动物躯体)服务的,否则便失去了意义。显然,这只是在保持人的本质不变的前提下发生的量变。当然,自然界在人的改造下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然而这变化或者依然属于物理、化学、生命的运动,或者是参与了人的量变即自然的“人化”,但并未出现超越人的进化。自然界是低于人类的物质总体,人类对其进行改造,充其量只能使其发生“人化”的提高,使低于人类的物质转变到人类的社会物质因素的水准上来。如果把辩证法贯彻到底,我们则必须承认人类的发展有着超越人类自身的目标,即人类的发展决不是只有量变,也必将有质变。从这个角度来看,人类如果仅仅把改造自然物质当做唯一或主要的活动,那只能形成人类的量变,而决不能形成超越人类的进化。所以,随着人类改造自然活动的发展,必将到达这样一个阶段,即人类活动的主要对象不再是自然物质而是转移到人类自身上,这就是人类发展的高级阶段。
人类以自身为主要作用对象,这就将使活动的性质发生新的变化。当人类的作用对象主要是自然物质时,人类是以保持自身的动物性质不变为其前提的,也可以说,这时的人类本质上是从其动物性的立场上出发的,为满足其物种的需要来改造和利用自然物质的。而当人类把主要作用对象转移到自身上时,人类就不再以保持自身的动物性质为其活动前提了,而是把自身的动物结构、机能当做了主要的改造对象和提高对象。显然,前者是人的量的发展,而后者则是人的质的提高。人类是比自然物质更为高级的物质形态,把人类自身作为主要对象的活动,显然要比把自然作为主要对象的活动更为高级。人类是“动物”与“文化”的统一,其动物部分不是纯粹的动物体,在长期的实践和认识活动中已经发生了巨大改变,而文化部分则是人的非肉体结构成分。把人类自身作为活动对象,就是把人的动物部分和文化部分作为作用对象,显然这要比把自然物质作为作用对象更为复杂和困难。然而,人类活动的主要对象如果不能从类外的低级的自然物质转移到人类自身上来,人类就永远也不可能进入更高级的发展阶段。
从把自然物质作为主要活动对象转移到把人类自身作为主要活动对象,实际上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把自然物质作为主要活动对象,实际上就是把物理、化学、生命物质作为主要改造对象,这些物质都是比人类低级的物质,人类的认识和实践对象当然要从低级物质开始然后才能达到高级物质。一旦人类对物理、化学、生命物质的认识和改造达到了较高程度,人类自然就会以此为基础向更高级目标即人类自身进军,改造自身那些不满意的地方,创造一些本不具有的结构和功能,以至从根本上提高自身。通过这番对自身的改造,逐渐成为更高级的存在了。人类既然也要向更高级方向发展,它也必然要遵循物质形态进化的一般法则。所以,人类对自然界的改造作用,实质上是人类处在低级发展阶段的主要活动,或者说,是人类的一种低级的活动方式。在低级阶段,人类是主体,自然是客体;当人类由主体转变为客体时(同时也是主体),人类的发展当然也就进入高级阶段了。
我们说人类主要活动对象将从自然界转移到人类自身内部来,这除了上述对各种物质形态进化历史的一般考察而概括出的法则外,还可以从人类自身的活动中观察到。马克思说过:“动物只是在直接的肉体需要的支配下生产,而人甚至不受肉体的需要的支配也进行生产,并且只有不受这种需要的支配时才进行真正的生产;动物只生产自身,而人则自由地对待自己的产品。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他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97页)从这里可以看到,人类的活动对象、范围和目的是超越动物亦即超越自身生物需要的,他以追求自由、美等超生命目标为特征,而要达到这些目标是决不能仅仅从与自然的直接作用中获得,这需要多级的加工、改造作用。自然一经改造便进入社会的文化范围,对其多级作用便已属于对社会因素的作用。进一步讲,追求自由、美的目标,必须在改造人类自身、主宰人类自身中才能达到。人的动物部分实际上是最后的也是最坚固的自然堡垒,对于它的改造,会从根本上调整人与环境自然的关系。坚持生态观点的人说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这话的正确之处就在于人的动物部分属于自然的,它与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从根本上决定和制约着人与自然的关系。所以,单从要真正使人与自然保持协调关系上讲,也必须改造人的主体自然,亦即把活动转移到人自身上来。
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人类的活动越来越多地向社会内部转移。丹尼尔·贝尔在分析后工业社会时说过:“后工业社会第一个、最简单的特点,是大多数劳动力不再从事农业和制造业,而是从事服务业,如贸易、金融、运输、保健、研究、教育和管理。”(《后工业社会的来临》第20页)农业、矿业、渔业、林业、制造业,这些经济部门完全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研究、教育、管理等服务业则是以社会自身为对象的。社会在产业上的这种转变,实际上就是从以自然为主要活动对象向以人类社会自身为主要活动对象的转移。人类的发展并非只是依赖于对环境自然的作用,也依赖于对人类自身的作用,后者将在人类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三、到底应该怎样对待自然界
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已经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今天的人类在自然面前已经非常强大。由于人类在改造自然的活动中发生了许多失误,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以至危及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于是,人们开始认真地思考这们一个问题:人类到底应该怎样对待自然界?
在如何对待自然界的问题上,人们的意见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观点,这种观点也被人们称之为人类中心主义。在这种观点看来,自然界是人类生活的先天环境,人类在自然界中生存和发展是不言自明的事情,因此,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统治自然乃是人类的本分和目的。在这种观点的支配下,人们毫无顾忌地对自然展开了改造作用,很少想到是否还需要尊重和保护自然。目前的生态环境恶化,不能不说与这种观点有着很大关系。另一种观点是新兴的观点,也被人们称之为生态学观点。在这种观点看来,人类与自然是朋友,应该尊敬和爱护自然,应该限制改造自然乃至限制人类发展;人类与自然同等重要,人类与自然要全面合作、协同进化。在这种观点的指导下,人们开始自觉地爱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但是,这种观点也带来了新的认识混乱,使人们不知道人类到底是否还能有发展上的飞跃,不知道是否还应该通过改造自然来提高自身,甚至使人产生了人类是否还应该发展、能否发展的疑问。
到底应该如何对待自然?要正确回答这个问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须立足于一个正确的前提,即对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有一个历史的全面的认识。简单地承袭传统的观点,或因眼前困境而采取头痛治头、脚痛治脚的实用观点,都是不可取的。从我们在前文中阐述的人类与自然的历史关系来看,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和新兴的生态观点都有其合理的成分,但也都有其片面性。
传统的观点认为人类应该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人类应该在改造自然中提高自身,这是正确的。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不可缺少的环境,人类必须通过改造自然来获得提高自己所必需的各种条件,人类决不可能凭空创造。但是,传统观点把征服自然、统治自然作为人类发展的方向和目的,不懂得人类也需要把自身作为改造的主要对象从而实现更大的飞跃,这则是不对的,是一种历史近视主义。由于以征服自然和统治自然为目的,因而在实践上造成了自然环境的破坏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则更是错误的。
生态观点认为人类应该尊重自然和爱护自然,应该与自然保持协调关系,这是正确的。自然是人类存在和发展不可缺少的环境条件,但这些条件并不是无限的,如果毁坏了自然条件,势必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但是,生态观点把人类与自然相并列,认为它们是同等重要的,人类应该与自然协同发展,这则是不正确的。把人类摆在宇宙物质进化的先进位置上,并非是出于人类中心主义,而是从宇宙物质进化的总体出发的。人类是宇宙中最高级的物质形态,宇宙物质进一步发展的使命历史地落在了人类身上,其它低级物质形态决不可能超越人类而实现宇宙的进一步发展,它们的作用只是为人类的发展提供各种条件。因而,把自然的变化与人类的发展相并列是错误的。由于把自然和人类看得同等重要,因而限制改造自然、限制人类的发展,则更是错误的。生态观点为了保护自然环境而提出的许多意见,对于人类的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由于不能提出人类发展的更高级方向,不能认识到人类的发展必将从以自然为主要活动对象转移到以人类自身为主要对象,提出保护自然的观点就显得非常消极和被动,似乎是为了保护自然而保护自然。尽管持这种观点的人有时也提出保护自然是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由于把自然和人类相并列,不能充分地认识到人类在宇宙发展中的突出地位,终究还是把保护自然当成了目的本身,忘记了人类的发展才是真正的目的。正确地对待自然,必须注意和正确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必须深入地正确地认识宇宙的物质形态进化,坚持从宇宙物质进化的总体出发,充分认识人类在其中的历史地位。正确解决如何对待自然的问题,不能仅仅从人类出发,也不能仅仅从自然出发,而必须从更大的视野出发。更大的视野是什么?这就是宇宙物质进化的总体。然而,目前人们对宇宙物质进化的认识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即往往只从物理学的观点出发,把宇宙大尺度的物理变化(天体变化)当作了宇宙物质进化的主宰,甚至把大尺度的物理变化当做了宇宙物质向高级方向的进化。其实,宇宙物质的进化总是发生在高级物质身上,低级物质只是为高级物质的进化提供了一个必备的环境。从宇宙物质进化的总体来看,人类具有突出的地位,这是其它任何物质形态都不能取代的。坚持从宇宙物质进化的总体出发,也就是要坚持以人类为本,从人类的发展出发。坚持以人类的发展为本,并非否定保护自然,而是决不能以牺牲人类的发展来消极地保护自然,必须从保障和促进人类发展的目的出发来积极地保护自然。
第二,深入地正确地认识人类的宏观发展。传统的人类观往往只是看到了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的积极意义,以至把改造自然的活动绝对化和唯一化,认为人类存在和发展的意义就在于掘取自然。正确地认识人类的发展,必须坚持按物质形态进化的一般规律来研究人类的总体的宏观的历史演变。这就不难发现,人类的总体发展将经历高低不同的两个阶段:(1)以自然为主要活动对象的低级阶段;(2)以人类自身为主要活动对象的高级阶段。人类与自然发生频繁相互作用的时期,是人类发展的低级阶段,这时人类需要从低于自身的物质中吸取各种材料来补充和发展自身。当人类与自然的相互作用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人类的活动将发生转移,其主要的活动对象将从类外物质转移到人类内部,这时人类的发展就进入了高级阶段。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不会再被眼前的人类与自然的紧密关系挡住视线,不会还把人类发展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改造自然上,从而看到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局限性,以便更清醒地认识和处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更努力地探索人类发展的新方向和新措施。
第三,准确地认识自然在人类发展中的作用。自然作为低于人类的物质,其积极的意义就在于为人类的发展提供必不可少的环境条件。所以,对自然的改造应从人类的发展出发,而不能从人类的享乐主义出发。应该看到,以往对人类的存在和发展的认识缺少一种宏观的大视野,似乎人类的出现只是宇宙的偶然产物,不会有更高的发展方向,于是,人类生活在自然中就应该得过且过,尽情地掘取和享用自然界能提供的一切。把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统治自然当做目的,就是一种享乐主义的自然作用观。为了正确地对待自然,必须正确地认识改造自然的目的和作用,必须从为了人类的发展亦即为了宇宙物质的进化出发。这样,我们就会把改造自然与提高人类统一起来,把改造自然与保护自然统一起来,把享乐主义、无度挥霍自然财富排除于“人类发展”的含义之外,事实已经证明:享乐主义危及人类生存。
第四,充分发挥自然的作用,能动地保护自然。这包括量和质两个方面。从量上讲,就是不断地拓展自然环境,从地上到地下,从陆地到海洋,从地面到天空,从地球到天空。由于自然环境的不断拓展,可以为人类的活动提供更广大的舞台,从而可以避免或减轻对自然的恶性破坏。从质上讲,就是要深化对自然的改造与利用,充分发掘自然的潜能,以至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再生自然。由于对自然的深化作用,可以为人类充分提供自然的潜在作用,这就从质上拓展了自然环境,从而可以避免和减轻一些本来不可能避免的对自然的破坏,达到能动地保护自然。这种充分发挥自然作用的战略,可以称之为“纵深战略”。这种“纵深战略”,既是一种积极改造自然又是一种能动保护自然的战略。
第五,努力把保护自然与改造人类结合起来。人类对自然的改造本质上是一种吸收低级物质以充实和发展自身的活动,人类在这种方式中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就不能再发展下去,必须把活动的主要对象转移到自身之中。改造自然是改造人类的必要前提,改造人类是改造自然的必然趋势,二者有着内在的联系。所以,我们应当认识到这种内在联系,自觉地把改造自然与改造人类结合起来,把保护自然与改造人类结合起来。这样就会使改造自然更加主动和有效,目的更鲜明;也会在改造人类的同时,使人类更加适应自然,从而能动地保护自然。例如人类采取的计划生育措施,实际上就是对人类自身生育活动的改造,这种改造大大地调整了人类与自然资源的协调关系。人类与自然的联系与作用,也会在人类的自我改造与升华中发生变化。应该说,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的根本改变,不是依靠改造自然来达到,而是依靠改造人类本身来达到。对人类自身的改造,既包括对人类自然躯体的改造,也包括对人类文化形态的改造。
所以,探讨如何处理好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如何保护自然环境的问题,不能单纯只从人类的现状或自然的现状出发,而应该深入探讨人类自身的改造问题,因为环境保护与人类改造是一致的。1992年全球首脑会议通过的《全球21世纪议程》,已经把环境政策从仅仅囿于污染治理和生态恢复做出相应的拓宽,使其与经济政策、能源政策、资源政策、产业政策、人口政策、社会发展政策等密切联系起来。从实质上看,这就是把环境保护与对人类自身的改造结合起来。然而,这个问题迄今仍未引起人们充分重视。期望人们今后在如何改造人类自身上多做些研究工作,这将既能从根本上促进对环境的保护,又能从根本上促进人类的发展。根据科学学专家的预测,人类学、脑科学等关于人类自身的科学,将在不远的未来迅速崛起,成为科技学术的新重点。可能这正是一种把改造人类自身提到重要日程上来的一个预兆。
通过历史地考察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我们可以进一步弄清这样一些问题:(1)从宇宙物质进化的宏观视野看,人类是目前宇宙物质进化的最高级产物和最先进部分,宇宙物质形态向更高级方向的进步将由人类的发展来实现。我们不能以任何理由(包括保护自然环境)来否定和无视人类的这种突出的历史地位。(2)自然界是低于人类的物质群,它不可能越过人类去实现宇宙物质形态的更高级进化。但是,自然界是人类存在和发展所不可缺少的环境条件,人类必须爱护自然、保护自然。(3)人类的宏观历史将经历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即以自然界为主要活动对象的低级阶段和以人类自身为主要活动对象的高级阶段。因此,不能把人类发展的希望全部寄托在改造自然上,而应在改造自然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对人类自身的改造。(4)改造自然是改造人类的必要前提,改造人类是改造自然的必然趋势。应该把改造自然与改造人类结合起来,把保护自然与提高人类结合起来,以达到能动地保护自然和积极地发展人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