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乌兰县人民医院内儿科 青海乌兰 817199)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在小儿腹泻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于2015年5月—2017年7月10个月期间收治的小儿腹泻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常规护理+中医护理(观察组),比较两组效果。结果:经临床护理,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7.67%vs81.40%),且在症状消失时间与住院时间上明显短于对照组,护理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护理干预在小儿腹泻病患者中的应用,治疗有效率高,症状缓解快,护理舒适度高,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医护理;小儿腹泻;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7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3-0282-02
小儿腹泻病是临床常见儿科疾病,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呕吐等。该病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多发于夏秋两季,对患儿的身心健康产生着不利影响。小儿腹泻属中医“泄泻”范畴,中医认为,小儿消化功能差,外感六淫、内伤乳食均可致其发生脾胃功能紊乱,引发泄泻[1]。为提升小儿腹泻病的临床疗效,需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近几年,我院对小儿腹泻病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干预,取得良好的效果。为详细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小儿腹泻病的临床效果,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小儿患者为例,展开分析,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院儿科于2016年9月—2017年7月10个月期间收治的小儿腹泻患者86例,所有患儿均已进行临床诊断,确诊为小儿腹泻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患儿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3例,男性患儿23例,女性患儿20例,年龄8个月至7岁,平均(4.17±1.08)岁;病程0.5d至5d,平均(3.15±0.22)d。对照组43例,男性患儿25例,女性患儿18例,年龄10个月至7岁,平均(4.29±1.13)岁;病程1d至5d,平均(3.33±0.19)d。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上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有临床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且所有患儿家长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护理
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对症治疗,包括纠正脱水、酸碱失衡,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根据具体病情,予以止吐、止泻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的基础护理干预,包括向患儿家属介绍小儿腹泻的发生原因、治疗措施与注意事项,观察患儿临床体征,严密监测其体温情况,详细记录大便次数及颜色性状,一旦发生不良情况,立即告知医生,予以及时处理。观察组在实施常规基础护理的同时,予以中医护理干预,主要根据患儿不同的腹泻类型予以辩证施护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1湿热泄患儿护理 针对湿热泄患儿的中医护理,应遵医嘱予以常规禁食,并指导患儿家长为患儿准备冬瓜水、藕汁等,在其温凉状态下予以清淡流食,坚持多餐少食的原则,严禁辛辣刺激、油腻性食物。同时,根据患儿病情,予以退热1号方中药灌肠,以达到退热效果。另外,指导患儿家长在患儿排便后用温水对臀周皮肤进行清洗,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并将植物油涂抹至局部,以避免湿疹的发生。针对存在不良情绪的患儿,护理人员可通过游戏、唱儿歌、讲故事等方式转移患儿注意力,提升其治疗依从性。
1.2.2寒湿泄患儿护理 针对寒湿泄患儿的中医护理,应对患儿的大便性状进行密切观察,并了解其机体表现,叮嘱患儿家长做好患儿的保暖工作,患儿睡眠期间,应对患儿裸露皮肤进行遮盖,严禁冷风对患儿腹部直吹。同时,护理人员叮嘱患儿家长为患儿煮姜茶,并配合红外线灯照射,来辅助治疗[2]。另外,选择患儿的风池穴、龟尾穴进行推拿,以缓解患儿的腹泻症状。
1.2.3伤食泄患儿护理 针对伤食泄患儿的中医护理,应首先了解患儿腹泻前的饮食情况,遵医嘱予以常规禁食。对患儿的腹痛表现进行严密观察,待患儿症状有所缓解后,指导家属予以药物冲剂,同时配合消食剂,例如麦芽水、山楂水等。同时,在治疗期间,可视患儿病情,予以稀粥、苹果等易消化食物,并指导患儿家长日间加强与患儿的互动,减少日间睡眠,并于夜间对患儿表现进行全面观察,保证其正常作息。
1.3 观察项目与指标
1.3.1临床治疗效果 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疗效评定标准如下[3]: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大便次数与性状均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好转,大便次数与性状有所恢复;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变化,甚至更加严重。
1.3.2症状消失时间与住院时间 对两组患儿的退热时间、止泻时间、止吐时间与住院时间进行观察对比。
1.3.3护理舒适度 采用舒适状况量表(GCQ)对两组患儿的护理舒适度进行判定,该量表共4个维度,包括28个条目,最高分为112分,最低分为28分。评分越高,表示患儿的护理舒适度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软件:SPSS16.0。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对比数据用χ2检验;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护理舒适度均用(x-±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的对比
观察组患儿显效32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治疗有效率为97.67%;对照组患儿显效9例,有效26例,无效8例,治疗有效率为81.40%。两组对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χ2=7.258),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症状消失时间与住院时间的对比
两组患儿在退热时间、止泻时间、止吐时间及住院时间上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
2.3 两组护理舒适度的对比
经临床护理,观察组护理舒适度评分为(98.68±2.37)分,对照组为(76.38±3.87)分。两组对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10.327),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小儿腹泻病的发病原因较多,中医认为小儿腹泻多因外感六淫、内伤乳食所致。在对小儿腹泻病的临床治疗中,需同时配合常规病情监测、消毒隔离与饮食指导等常规护理干预,但在常规护理中,效果往往不甚理想。近年来,我院在对小儿腹泻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期间,配以中医护理干预,在对患儿行中医辨证分型的基础上,依分型结果予以具体的护理干预,在缓解临床症状的同时,发现潜在健康问题,予以针对性治疗与护理,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为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在小儿腹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选取我院儿科收治的小儿腹泻病患者86例为对象,对常规护理(对照组)与常规护理+中医护理(观察组)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显示,经临床护理,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7.67%vs81.40%),且在退热时间、止泻时间、止吐时间与住院时间上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此结果与陈孝芳[4]的研究结果大体一致;表明对小儿腹泻病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加快临床症状的缓解,促进患儿疾病的恢复。另外,经临床护理,观察组的护理舒适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98.68±2.37)vs(76.38±3.87)],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此结果与芦金萍等[5]的研究结果大体一致;表明对小儿腹泻病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患儿的护理舒适度,缓解其痛苦,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对小儿腹泻病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治疗有效率,加快症状缓解,提升护理舒适度,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少霞.中医护理干预应用于小儿腹泻病的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7,24(12):1763-1764.
[2]施艳.中医护理在提高小儿腹泻病治疗效果中的应用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33):112-113.
[3]肖宏琴.中医护理在提高小儿腹泻病治疗效果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1):242-243.
[4]陈孝芳.中医护理干预对小儿腹泻病疗效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32):177-178.
[5]芦金萍,郑访江.循证护理结合中医护理在小儿腹泻中的临床实践[J].中国优生优育,2013,19(01):35-36.
论文作者:申秀山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8月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4
标签:患儿论文; 小儿论文; 中医论文; 时间论文; 两组论文; 对照组论文; 症状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8月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