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的文化理解是指通过音乐感知和艺术表现等途径,理解不同文化语境中音乐艺术的人文内涵。音乐艺术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不同地域、民族、时代有着不同的音乐文化创造,并直接表现为音乐作品题材、体裁、形式和风格等多方面的差异。优秀音乐作品是对特定社会、文化和历史的理解,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创造的特色、能力和水平。将文化理解作为高中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旨在通过音乐课程教学,让学生认识中国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及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坚定文化自信;让学生了解其他国家的音乐文化,以平等的文化价值观理解世界音乐的多样性。
一、热爱民族音乐,关注民族艺术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瑰丽多姿,蕴含着伟大的民族精神。例如国之瑰宝—京剧。在世界上,希腊的悲剧和喜剧、印度的梵剧和中国的戏曲,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化”。中国戏曲经历了八百多年的革新与发展,现存剧中有300多种。其中,京剧不仅被炎黄子孙称之为“国粹”,也被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所推崇,并被他们视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在音乐鉴赏《走进京剧》这一单元中,我们通过文字的方式初步了解了京剧音乐的唱腔、板式、伴奏,京剧的脸谱、行当;京剧之所以被称为“国粹”,除了历史悠长、门派多、唱腔讲究外,是集文学、美术、武术、舞蹈、歌唱、表演于一身的一种综合艺术。通过用心聆听和欣赏优秀的京剧作品,领略各大门派的大师风范,体会作为一名京剧艺术演员“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坚持和执着,对艺术有了更多的理解和尊重。有了认可和尊重,我们才会更积极地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音乐文化。在央视热播的一档节目中,非常受年轻人追捧的网络虚拟歌手洛天依,现场跟京剧表演艺术家王佩瑜学唱了几句京剧唱腔,把京剧《空城计》中老生的唱腔展示得淋漓尽致,赢得了台下观众热烈的掌声,大大拉近了年轻人和京剧的距离;现在的很多音乐人也把一些京剧元素加入到了流行歌曲的创作中来,体现出了他们对本民族音乐的关注和热爱。
二、传承民族文化,创新民族文化
在当今全球化文化语境下,健康的文化生态应该是“多元化、富于建设性、生生不息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只有传统文华与当代背景融合,东方文华与西方文化沟通,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民族音乐文化才能成为一种为人们所共享的音乐文化,进而获得人们的认同感,促进本民族音乐的发展。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在不损害原生态风貌的基础上,寻找那些尚存民间、不为世人所了解的真正的原生态民族音乐进行传承和发扬;如《中华56民族之歌》,56个民族,56首歌曲。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首次实现将每个民族代表性的歌曲搜集齐全,进行选择、编配、录制,并历时三年得以完成,由总政歌舞团青年歌唱家雷佳担任主唱。这个被国外媒体称为民族音乐世纪工程的作品集,作为北京奥运会的特殊礼物送给全球200多个国家的元首和政要,对于本民族的文化作了很好的传承和发扬。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民族音乐接受者的心理感受和实际需求,从民间找根,从兄弟民族和国外音乐文化中借鉴技巧和艺术手段,对民族音乐文化进行加工和创新。如: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创作者就尝试着使用我国传统的民间乐器琵琶作为主奏乐器与西洋管弦乐队结合,来表现社会主义革命的现实题材。再如,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采用了西洋乐器小提琴和外来的协奏曲形式,以我国越剧唱腔作素材,在乐曲中还运用了我国戏曲音乐散板、摇板等表现手法,在演奏中又大量使用中国特有的音腔润饰法,将民族乐器二胡的演奏技法运用于小提琴演奏中。这些东西方音乐的相互借鉴,使《草原小姐妹》、《梁祝》成为中国音乐文化宝库的经典乐曲,对促进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理解文化差异,尊重音乐多样性
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比如中国传统音乐是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活动中积累的丰富的审美体验,由于错综复杂的文化差异,它显然有别于西方古典音乐—主要是交响乐。关于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古典音乐的差异,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了解:一是技术层面上,中国传统音乐,没有一套完备的作曲理论与法则,较易失传,且旋律以线条为主,注重气息;而西方古典音乐有理论,有规范,有大量的文字和音响文献,易于流传,且更讲究和声和节奏。二是艺术层面上,中国传统音乐主要表达儒家、道家、佛家的思想,并且讲求悟性慧根,因此比较主观,以旷达悠深见长,突出“情”和“景”的交融,主客统一;西方古典音乐着重美学及功能性,故此比较客观,以深刻严肃见长,突出主客对立,大都带有正剧或悲剧色彩。例如中国乐曲《高山流水》旋律古朴、典雅、优美、深沉;节奏平稳、舒展,音调缠绵、柔婉秀娟,体现出阴柔美。而贝多芬的《命运交响乐》节奏明快、急促、音域宽广,曲调明朗、刚健、情绪激昂、气魄宏大,体现出阳刚美。两首乐曲风格的差异,更是东西方文化背景差异在音乐审美观点和艺术表现形式上的体现,中国人喜欢独奏,一把琵琶就能弹出悲壮的垓下之围,一架古筝就能奏出连海之春江潮水,一只古埙就能吹出千古兴衰之幽思;而西方人喜欢合奏,以交响乐为主,台上的乐手和乐器越多越觉得气派。
总之,由于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带来音乐创作手法及审美观的差异,在保持原有风格的基础上尊重文化多样性,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将是二者今后发展繁荣的必经之路!
论文作者:杨玖云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12月总第28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
标签:文化论文; 音乐论文; 京剧论文; 民族音乐论文; 民族论文; 艺术论文; 唱腔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8年12月总第28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