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综合疗法在肝硬化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9月~2019年3月收治的28例肝硬化患者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综合疗法予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予以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并发症的处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综合疗法对肝硬化患者予以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处理有效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肝硬化;综合疗法;治疗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由各种病因引起在病理组织学上有广泛的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肝细胞结节再生、诱发结缔组织增生和纤维间隔形成,导致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重建,遂成为肝硬化[1]。选取我院收治的28例肝硬化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以探讨综合疗法在肝硬化治疗中的应用。现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9月~2019年3月收治的28例肝硬化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21例(占75%),女性患者7例(占25%),年龄52~76岁,平均年龄(67.5±2.3)岁。主要症状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上腹不适、腹胀,重者有恶心、呕吐、腹泻。将两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综合疗法予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综合疗法具体如下。
2.1一般治疗
2.1.1休息:失代偿期患者以卧床休息为主。代偿期患者,可参加轻工作,以不疲劳为度。
2.1.2饮食:一般患者给予足够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适量脂肪且易于消化的食物为宜。宜用少盐饮食,有腹水时限制钠盐摄入量。戒酒、忌粗硬及刺激性食物。忌用亲肝药物。有肝性脑病倾向或肝性脑病的患者限制或停止蛋白质摄入,此时可予支链氨基酸制剂口服[2]。
2.2药物治疗
维生素A、B1、B2、B6、C、E等均可应用,也可用多种维生素复合胶囊或丸剂(如施尔康),每天1~2粒足够。适当给予消化酶可有裨益。目前市售形形色色的所谓“护肝”药物,其疗效均难确定,滥用或长期应用看来并不明智,因为几乎所有药物都需要经肝代谢,过多使用反而增加肝脏负担。进食少时可酌情静脉滴注葡萄糖液,内加适量的胰岛素和氯化钾。
2.3腹水的治疗
2.3.1基础治疗:包括卧床休息、水和钠的摄入限制和加强营养。钠潴留是腹水发生的病理生理基础,因此限钠是腹水治疗的基本;但过度限钠会影响患者的食欲和营养状况,因此限钠标准以摄入钠与尿排出的钠相平衡为宜。有明显钠潴留者(尿钠<l0mmol/24h)钠摄入量限制在每天10~20mmol(钠250~500mg,氯化钠0.6~1.2g),相当于无盐饮食;一般腹水患者钠潴留不甚严重(尿钠10~50mmol/24h),钠摄入可限制在20~40mmol(钠500~1000mg,氯化钠每天1.2~2.4g),待利尿发生、腹水减少到患者自我感觉明显好转时,可逐步增加钠的摄入量至每天40~80mmol,但不宜超过80mmol;此时如患者排尿减少,可适当增加利尿剂用量或重新加强钠摄入的限制[3]。尽管对接受利尿治疗期间患者是否仍需严格限钠尚有争论,但一般认为限制钠的摄入可使完全利尿发生较快、腹水消退时间缩短。水摄入的限制则并非对所有腹水患者都必要;一般于入院治疗开始时,宜将摄入水量限制在每天1000~1500ml,利尿发生、腹水减少后可逐步放宽。如有稀释性低钠血症存在(血清钠低于130mmol/L),必须将水摄入量严格限制在每天500~700ml。
2.3.2利尿剂的应用:利尿剂的选择:视病情、患者反应及医师的经验而定。一般主张首选螺内酯(安体舒通),每天40~200mg,分2~3次口服,从小剂量开始,无效时隔2~3天再增加剂量;疗效仍不佳时,可加用呋塞米(速尿),每天40~120mg,分2~3次口服;呋塞米剂量一般不宜太大;仍无效可再逐步加大螺内酯(安体舒通)剂量,最大可至每天400mg[4]。也有人主张先逐步增加安体舒通剂量至每天400mg,无效时再加用呋塞米,呋塞米可静注;用上述方法利尿效果欠佳时可另用静脉给药,每次20~l00mg,每天l~2次。
2.3.3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每周多次小量输注入白蛋白、血浆或新鲜血,可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有效血容量,增强利尿效果,以助腹水消退。临床常于24小时内-静脉滴注白蛋白20~40g,每天或隔天1次。输注完后给予20~40mg速尿静脉注射,可加强利尿效果。对有严重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快速、大量地输注白蛋白会使血容量骤增,诱发曲张静脉出血,应予注意。
2.3.4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住院患者,经上述严格的内科治疗后,腹水无明显减少,尿钠低于1Ommol/24h(尿钠/钾常低于0.5)、肌酐清除率下降到20~50ml/min,称为顽固性腹水,又称难治性腹水[5]。顽固性腹水常是肝硬化的末期表现。在肝硬化腹水的发展过程中,循环血量异常分布,有效血容量不足,由此而导致肾灌流量不足,是造成顽固性腹水的重要环节。此时如继续盲目使用利尿剂,非但不能奏效,反而很易出现稀释性低钠血症,甚至肝肾综合征,预后严重。
3观察指标与结果
3.1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5.7%,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64.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4讨论
肝硬化患者的年龄以40岁以上者居多,男女之比为3.6:1~8:l[6]。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可隐伏数年至数十年。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表现常不明显且缺乏特异性。部分患者可在较长时间内无症状,而在体格检查或因其他疾病行剖腹手术时,甚至是在尸体解剖时才意外地被发现。常见症状有乏力、食欲减退、上腹不适、腹胀,重者有恶心、呕吐、腹泻。上述症状多间断出现,因劳累或伴其他疾病而诱发,经适当休息后可缓解。体检可发现肝脏轻度肿大、表面光滑、质地偏硬,脾脏轻至中度肿大。肝功能检查正常或个别项目轻度异常。部分患者可始终保持代偿状态,直至因其他病而死亡。另一部分患者可于数月至数年后进入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硬化一旦进入失代偿期,各种并发症便相继出现,治疗颇为棘手,但若能正确处理,则有可能防止肝功能的进一步恶化,并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中两组肝硬化患者予以治疗后,观察组中,显效8例(占57.1%),有效4例(占28.6%),无效2例(占14.3%),治疗总有效率为85.7%(12/14),出现1例并发症(占7.1%),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对照组中,显效5例(占35.7%),有效4例(占28.6%),无效5例(占35.7%),治疗总有效率为64.3%(9/14),出现3例并发症(占21.4%),1例得到有效处理(占33.3%)。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并发症的处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综合疗法对肝硬化患者予以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处理有效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邱进.肝硬化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的综合治疗[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2):107-108.
[2]崔振利,赵霞.药物综合治疗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中的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2015,(9).
[3]黄英.40例肝硬化腹水的综合治疗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5,(6):192-193.
[4]陈燕.综合疗法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效果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2016,(20).
[5]贾运乔,王静,冯小涛,刘姗,侯桂英,郭赏.综合疗法治疗顽固性肝硬化腹水疗效研究[J].河北中医药学报,2016,(1).
[6]许道通.70例肝硬化腹水的综合治疗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5,(29):69-70.
论文作者:王美娟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9年第0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5
标签:肝硬化论文; 腹水论文; 患者论文; 两组论文; 顽固性论文; 并发症论文; 有效率论文; 《世界复合医学》2019年第0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