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市人民医院;广东阳江529500)
【摘要】目的: 比較不同浓度的七氟烷在小儿麻醉中效果、副作用、苏醒质量和安全性有无差别。方法:60例3~12岁在实施手术时,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20例分别用4%、8%、12%七氟烷进行麻醉诱导,连续检测呼吸循环等相关参数,记录麻醉效果、不良反应、术后苏醒时间及复合氯胺酮用量。结果:B组与A、C组比较诱导平稳(P<005),氯胺酮的复合用量明显低于A、C组(P<001),术后躁动等不良反应少于A、C组(P<005),术后苏醒时间无明显差异。结论:8%七氟烷用于小儿麻醉诱导时,诱导快、无异味刺激,对循环呼吸影响小,术后并发症如恶心、呕吐、兴奋躁动等发生率低,是应用于小儿麻醉诱导的理想浓度。
【关键词】 七氟烷;小儿麻醉;麻醉诱导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6-0207-01
七氟烷是一种新型的吸入麻醉药,具有诱导时间短、麻醉平稳、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无异味气道刺激性小、小儿易接受、呼吸道激惹发生率较低,并且苏醒迅速,术后并发症如无恶心、呕吐、兴奋躁动等并发症少见,已成为取代氟烷用于小儿麻醉的常用吸入麻醉药物。吸入诱导是小儿常用的麻醉诱导方法之一,鉴于上述特点七氟烷是今年来小儿麻醉诱导的理想药之一[1]。七氟烷在麻醉诱导的过程中,需要合适的浓度,过高及过低的浓度会引起并发症及麻醉不全等。本文选用七氟烷行小儿麻醉诱导的手术60例,分别用4%、8%、12%三种浓度的七氟烷进行麻醉诱导后,插管全麻,比较不同浓度的麻醉效果、诱导情况、副作用、苏醒情况及安全性,以期得到七氟烷诱导的最佳浓度。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全麻患儿60例,男女不限,3~12岁,体重12~36kg,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A(4%七氟烷)组、B(8%七氟烷)组、C(12%七氟烷)组,每组20例。术前检查排除心、肺疾病,近期内无呼吸道感染,两组患儿的在年龄、体重、性别、ASA分级、麻醉总时间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麻醉方法 所有患儿术前6~8小时禁食、2~3小时禁水,入室前开放静脉通道,麻醉前肌注阿托品(002mg/kg)。入室后常规检测SpO2、ECG(HR),自动血压计检测无创动脉血压(SBP、DBP、MBP)等。麻醉前面罩吸氧2~3min后,麻醉诱导时三组均面罩吸氧(5L/min),不同的是分别用4%、8%、12%三种浓度的七氟烷进行麻醉诱导(麻醉机是型号为S/5 Avance的欧美达麻醉工作站),在诱导过程中每1min测定睫毛反射及观察体动反应、意识等情况,待达到外科手术期:意识消失无体动、BIS值在20~40之间、肺泡气中麻药浓度达13MAC时,降低七氟烷浓度至2~3%维持麻醉,常规静吸复合麻醉至手术结束。术毕待患儿意识清楚、呼吸通畅、各种反射恢复,自主呼吸空气时SpO2在95%以上,血压循环无异常,呼之能睁眼后护送回病房。
1.3 检测指标
1.3.1 呼吸循环指标检测记录入室后麻醉前患儿静卧5min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作为基础值。诱导期内每隔1min记录上述数据,并在切皮、苏醒即刻记录上述数据。
1.3.2 苏醒质量检测在停麻药30min后,每隔5min记录睁眼、反射、BIS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3 麻醉效果监测记录麻醉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及副作用、麻醉诱导时追加氯胺酮的剂量。
1.4 统计分析所有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各指标实验数据首先进行正态分布检验、方差齐性检验,样本均数的组间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SNK(S)检验,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P<001表示有统计学显著差异。
2 结果
2.1呼吸循环检测指标的比较B组在诱导期内、切皮、苏醒的各个时间段的指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同时间段与A、C组比较无明显波动(P<005);基础值比较,A、C组出现了明显波动(P<005)B组无波动(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附表1。
2.2 苏醒质量检测指标的比较在停麻药后30min至苏醒的时间内,B组患儿的睁眼时间、反射恢复时间较A、C组(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IS值实时监测结果显示B组较其他组值明显高(P<001),证明在苏醒时间上三组无明显差异,见附表2。
2.3 麻醉效果监测指标的比较麻醉过程中B组无明显的并发症出现、诱导过程未追加氯胺酮;C组患儿中出现了呕吐3例及术后躁动1例、诱导过程未追加氯胺酮;A组患儿中出现术后躁动9例、诱导过程追加氯胺酮。
3讨论
七氟烷作为一种新型的吸入麻醉药,由于其血/气分配系数低[2],七氟烷不仅起效快,而且诱导也快,合适的诱导浓度是七氟烷实施麻醉的根本保证。过低会出现麻醉不全、兴奋挣扎、追加其他静脉麻醉药物等;过高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麻醉欠平稳,引起呼吸循环的极大波动。故在本研究中,B组即8%浓度的七氟烷组患儿诱导较快,呼吸道无刺激、患儿易于接受,且呼吸循环指标较基础值没有明显的波动出现,麻醉平稳,麻醉完全且未追加氯胺酮等静脉麻醉药,麻醉的过程中无恶心、呕吐及兴奋躁动等并发症出现。A、C组的患儿即4%和12%低浓度和高浓度的七氟烷组,在麻醉过程中出现了麻醉不全并需要追加氯胺酮等辅助静脉麻醉药,且出现了兴奋躁动、烦躁、呼吸道并发症等。
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领域与临床检测的紧密结合,多功能的神经检测指标相继被应用于临床麻醉领域,以期不断提高麻醉的质量,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ial index,BIS)能检测大脑皮质功能状态及其变化,是最具代表性的检测指标之一。BIS检测在麻醉操作中应用于预测体动、术中知晓、麻醉深度、意识的消失和恢复等,其检测为客观指标具有一定的灵敏度[3]。BIS广泛用于临床究其原因如下:客观检测镇静程度和意识状态、BIS具有药物浓度的相关性、BIS可以较为精确的指导麻醉药物的应用。本研究中,设定BIS值麻醉诱导时为20~40客观的记录三组诱导快慢,麻醉苏醒过程中设定BIS值在90以上,帮助确定患儿苏醒的质量,有效的观察到了不同浓度的七氟烷对患儿麻醉诱导的疗效。
综上所述,8%的七氟烷是用于患儿短小手术麻醉诱导的理想浓度。
参考文献
[1]曹丙涛.七氟烷在小儿临床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4,9(24):141.
[2]王桂荣.七氟烷在小儿胃肠镜检查麻醉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4,9(28):131-132.
[3]米晓艳,李元海,陈珂.七氟烷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安徽医药,2011,15(8):1037-1038.
论文作者:林晓妹,陈汶 梁华娜 陈德全,陈小雪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9
标签:诱导论文; 氟烷论文; 浓度论文; 氯胺酮论文; 患儿论文; 小儿论文; 并发症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