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目标管理对促进政府高效运行的绩效考核研究论文_严丹

基于目标管理对促进政府高效运行的绩效考核研究论文_严丹

(黑龙江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摘要:管理科学的产生来自于实践者们对现实问题的思考,管理思想的发展是对一系列错误的发现与否定。系统化的管理思想是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逐渐形成,尤其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蓬勃发展起来的。美籍奥地利管理学家彼得·F. 德鲁克的目标管理作为一种“自我控制”、民主化参与式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式,在公共行政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政府高效行政的实现,是与政府设置合理的组织目标以及对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定期考核和检查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关键词: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评估 绪论 1954年,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一书中明确提出目标管理这一概念,并将其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管理哲学。可以说,德鲁克的目标管理理论是管理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硕果。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由于“政府危机”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使得“企业化政府”的行政改革运动开始兴起。在这一时期,企业的绩效管理这一成熟的管理理念引入到了政府的管理实践中,并得以丰富的应用与实践。我国自90年代以来,随着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绩效评估这种管理方法也开始在一些地方政府得到应用,从而对政府的行政管理理念,政府职能转变,等方面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对目标管理的运用改变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中绩效考核所存在的弊端,改善陈旧的绩效考核方式,促进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以目标管理为视角分析如何促进政府高效行政的研究,并说明了目标管理理论对中国行政管理实践的重要意义。 一、当前政府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 政府绩效考核是根据管理的服务质量,效率,社会公众的满意度等方面来进行的判断。对政府所进行的行政管理活动过程中的投入,产出,结果所反映的绩效进行评定及等级的划分。当前,我国政府的行政管理活动在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与预期价值取向有一定的差距,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仍然存在着些许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及完善。 (一)公众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的有效性不足 可以说,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在实际的绩效评估过程中,评估主体的评估对象范围较小,一般为上级对下级进行考核,由于覆盖面积小,使得政府的绩效考核不足以反映多方面的结果。不用说,公民在共同决策等方面大体上失去了参与性。在考核方式方面,公众对于评估对象的必要信息不能及时获取,并且对于一些专业性较强的信息,很难被公众所理解。因此在这一评估过程中,社会公众在政府绩效工作评估的过程中很难发挥其自身的作用。评估的结果就会比较单一,多元性不强,各级政府更加重视上级领导的意见及政府自身的评价,这就会忽视作为政府的服务对象社会公众的评估,从而导致评估结果的失真,不利于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极力强调经济指标就会使政府对企业产生不必要的干预,使得企业自身的发展受到束缚,与此同时政府在其他方面的重视程度就会有所减少。这其实也不利于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绩效评估的对象覆盖范围小,意见不均衡,使得行政管理活动发展单一,容易影响绩效考核的最终结果,不利于绩效考核的积极作用。 (二)绩效考核过程形式化缺乏沟通 政府在行政管理的过程中,虽然制定了一些绩效考核的方法,但是作为一名行政工作人员,特别是中层行政管理人员都将绩效考核作为一种形式,一种工作任务,只是浮于表面,并没有从本质上即考核过程进行沟通,这一过程重在使行政人员了解自身的不足,对其能力进行分析从而使得今后的工作更加完善。当行政人员将绩效作为形式时,绩效考核就失去了其积极作用,这使得行政管理活动无论是在中期产出还是在最终产出阶段其结果大同小异,很难真正识别出行政人员的工作业绩是有所提高还是有所下降的。同时对于行政人员之间工作能力和工作行为的差异就很难进行比较,虽然进行了考核,但是考核结果基本没有什么用。当行政人员对其自身的考核结果并不真正的认真对待,客观的进行分析。这就会对行政人员的培训,晋升,及工作安排都会产生消极影响,连带整个行政管理活动也有很大的影响。 (三)考核绩效工具的模糊性造成的挑战 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依然不适合现代各国政府的行政管理活动,各国政府为了追求理想型政府,开始聚焦政府的绩效,在这一政府管理活动的过程中期望凭着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产出,取得优异的政府成绩。然而我们不可忽视的地方是:尽管地方政府能够根据自身的情况特点为了更好的实施行政管理活动,因地制宜,实施的范围缩小。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还是会因为职责权三者的不明确,模糊的状况对绩效的考核产生一定的影响。质化的指标和量化的指标有时两者很难去界定。同样的道理,销售人员与客户交谈的次数不能决定其服务的质量,又如,把团队的整体目标量化成一连串冰冷的数字目标传达给组织成员,也可能伤害成员之间的相互融洽的合作精神。所以,确定地方政府绩效的重要工具即绩效指标,它的发展与建立对于政府而言实则是一个挑战。 小结 通过对政府绩效考核方面的不足进行分析,分为三个部分:公众参与度,考核形式,考核工具。通过对这三方面对政府绩效考核的缺乏有效性的原因进行了具体的概括。既有助于理论上的全方位理解和掌握,同时也为下文对当前政府绩效考核引入目标管理这一管理方法做好充足的铺垫。 二、行政管理活动对目标管理的引入 (一)目标管理的内涵 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 缩写MBO)是20世纪中叶由经验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彼得·德鲁克在《管理实践》一书中明确提出的这一概念,并将其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思想。 所谓目标管理就是指“组织在一定时期内通过围绕已确定的总目标,经过上下级协商,分别制定目标和保障措施,明确规定相应的职责范围,并将目标的完成情况作为部门和个人考核依据的一种管理思想”①。这种管理实际上是一套以目标为中心、以资源为基础,有理论、重实践的管理系统。进而使得行政组织内部各部门之间,各人员之间都有自己的工作目标,使得政府上级领导通过这一标准对组织成员进行针对性的奖励与惩罚。 (二)目标管理引入到行政管理活动 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注重过程而忽视结果的重要性,这必然会导致一些系列的弊端。比如说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浪费、以及民众的反映得不到及时的回馈,而目标管理的引入恰好能够解决以上的弊端。政府要实现高效率的行政,首先要着眼于行政组织目标的设定,清晰明确的组织目标有利于行政工作人员了解任务的性质及制定方案贯彻落实组织目标。其次要定期进行监督检查,适时的反馈对今后的行政管理活动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在一个工作周期结束后,对其进行绩效考核,得出结论。从而才能够有效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下一阶段的工作做好充足的准备,对行政组织进行管理时,反馈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为了使行政管理活动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都必须要贯彻反馈的原则,不断地纠正偏差,逐步趋于完善,才能够逐步使得政府高效行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小结 一个政府机构不像一个商业机构那样对手如林,竞争激烈,而是独此一家,别无分店。与以往的政府管理思想研究学者不同,德鲁克是以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待公共服务及古德,并且把这些行政部门同商业企业对比,以便更好地分析。要使政府机构把工作做好,需要的是一种制度。行政部门需要的是像商业企业一样采取实际步骤。而目标管理的引入则对政府目标的制定、分解、实施、评估等环节在内的整个行政机关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三、改善目前政府绩效考核的对策 (一)政府管理活动目标设置的原则及诉求 1.目标设置原则 政府在制定目标时,应该遵循以下四个原则:(1)目标必须明确清晰,做好定量目标与定性目标区分。定量的目标值能够为行政组织领导者对行政人员进行绩效考核时提供一个固定值,从而更加方便快捷。与此同时也需要设定定性的目标,只有将定性目标与定量目标现结合才能更好的对绩效工作进行判断。(2)目标要有主次之分,组织的战略目标大目标,是被分解对象。而部门目标和行政工作人员的目标是由大目标层层分解下来的小目标。大目标、小目标构成了一个有主次之分的、有导向的目标体系。(3)目标的设定要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政府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要根据大环境对目标进行适时适度的调整,要与时俱进,符合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要,从而更好地为行政组织内部和行政组织外部提供优质的服务。(4)目标设置要掌握适当的“刺激量”按照控制论的原理,为了使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获取动力,对目标的设置可以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来激发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合理的目标有利于促进组织成员的上进心和工作热情,反之,目标设置过高,脱离实际则会对行政人员产生挫败感,从而降低行政人员的工作效率。精神层的建设会对整个企业未来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力。2.实现目标设置的诉求 要改善传统的政府绩效考核中的不利问题,应该遵循以下几个诉求:(1)行政领导者要赋予行政人员参与权即群体参与式。行政人员能够与行政领导者进行行政管理活动的目标协商,对于上级领导者提出的目标,下级行政人员能够对不合理的地方提出建议,拥有参与决定目标的权利。(2)信息渠道通畅,能有效的分享信息。信息交流是行政管理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及时的分享信息能够提高决策的有效性。(3)具有良好的沟通环境。和谐的沟通氛围有利于激发组织成员的工作热情,制定出正确的可行方案。 (二)公民参与的满意度作为评估的标准 政府的服务对象是广大社会公众,公民的满意度是实行相关政策时的最高指导原则。因此政府的绩效考核也应该以公民的满意度作为政府行政管理工作是否完善的评估标准。用绩效管理的评估方法来对地方政府的公共管理活动进行评估,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可忽视的发展趋势。地方政府与民众之间有联系就像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政府要以满足民众的需求为导向,然而在传统的绩效评估应用过程中,却面临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比如说评估过程中的形式主义,评估过程过于复杂容易产生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浪费等问题使得民众的一些反映得不到及时的回馈。这些都是公共管理实践中,现代化、系统化的绩效评估方法取代传统的、单一的绩效评估的重要原因。现代化的绩效评估方法更加注重人本思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遵循相应的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强调人的自由、参与。这其实也体现了公民的满意度对政府绩效评估的重要影响。 (三)建立科学完备的绩效评估考核模型 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引入德鲁克的目标管理这一管理方法,其最为重要的目的是在于通过实施目标考核使政府在行政管理的过程中能够提高自身的行政效率。而不是将考核形式主义,为了考核而考核,这就失去了其引入传统行政管理模式的重要意义,这也不失为一种创新。因此,在考核结束后,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及时反馈,即事后工作分析。对于改进今后工作和下一步工作目标的合理制定都是非常重要的依据。政府绩效评估考核模型是一种由各项评估指标构成的系统的结构,这些指标能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评估对象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在考核的过程中使用定量化的指标和数据,使其评价标准有一个衡量的硬性指标,与此同时将定性化的事项也进行大致划分,在今后处理行政管理活动的过程中都是十分宝贵的经验。评估考核模型的建立是要有一定的原则和数据进行分析的。行政管理活动必须建立一套机制来判定是否完成预估目标。 小结 目标管理引入政府的实际应用当中,这种管理方法直观易懂,实际的应用效果比较好,但是它也需要注意如下问题:(1)目标制定要尽量明确,把政府实施目标管理作为一项大事来抓(2)将总体目标分解成具体的个人目标,形成目标体系(3)对行政管理活动中的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定期的考察并据此进行奖惩(4)充分开发利人际交流技能,特别是上级与下级之间的信息沟通技能。有些行政部门之所以试用这种管理方法成效不大,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注重上述几点。 结论 正如彼得·德鲁克所言:管理,从根本意义上讲,意味着用智慧代替鲁莽,用知识代替习惯与传统,用合作代替强制。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注重过程,忽视结果的重要性,这必然会产生一系列的弊端,比如说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浪费以及民众的反映得不到及时的回馈,而目标管理的引入恰好能够解决以上的弊端。现代化的行政管理模式更加系统化,使得政府在管理活动中服务型政府的形象深入社会公众心中,这不仅仅对于政府的行政高效化产生很大的积极影响,对于政府职能的转变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行政是社会公正的供给者,而管理则是供给者实现供给的保证,加强政府的绩效考核是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的新想法以及不断前进的新动力。 综上所述,目标管理是经久不衰的经典管理思想,在任何时代背景下都有着独特的指导意义和实用性。现代化的行政管理模式更加注重参与式和自我管理的管理方法。目标管理的各项职能更具有人文色彩,其包容性、开放性与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相比都尽显其人本思想。这也为日后的行政管理活动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研究工作也更具有现实意义。参考文献[1]教军章、韩兆坤、高红主编.行政组织学通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15.[2]叶国灿.管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3]夏书章.行政管理学[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4]陈振明主编.公共管理学:一种不同于传统行政学的研究途径(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5]彼得·德鲁克著,许是祥译.卓有成效的管理者[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6]王忠宗.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M].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7]任晓.中国行政改革[M].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8]孙学玉.企业型政府轮[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9]陈新.职能转变视角下的政府绩效评估研究[D].南开大学,2014.[10]何志强.法治政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作者简介:严丹(1995年3月—),女,汉族,河北省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行政管理。

论文作者:严丹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4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2

标签:;  ;  ;  ;  ;  ;  ;  ;  

基于目标管理对促进政府高效运行的绩效考核研究论文_严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