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县民族实验小学 44560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负载着传承祖国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的任务,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语言能力发展的同时,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将德育和语文融为一体,达到“教书”和“育人”的双重效果呢?我认为只要充分的解读教材,利用好每个环节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就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一、 在拼音教学中巧用情景图渗透德育教育
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拼音教学是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是语文入门的一块敲门砖。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一册汉语拼音部分共13课,每一课都编排有形象而生动的情景图。这些精美的情景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与之相关的字母的音和形,而且每一幅图都是非常好的德育教材。这些情景图有的可以教育学生讲礼貌,有的可以教育学生团结友爱,有的可以教育学生爱护小动物和植物,有的可以教育学生懂得感恩。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情景图巧编故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指导学生的行为。
二、在识字教学中活用汉字特点渗透德育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从小学开始培养学生喜欢汉字的情感与态度,让学生逐步感受到汉字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价值与意义。” 而汉字又是世界上最美丽而富有魅力的文字,因此在识字教学中充分利用汉字的特点渗透德育教育,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变枯燥识字为趣味识字,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学会做人的道理。就拿“人”这个字来讲,它虽由简简单单的一撇一捺组成,但就是这简简单单的一撇一捺,却能让我们读出很多不同的道理:“人”字一撇一捺,一撇是长处,一捺是短处。
它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短处,既不要骄傲自满、盲目尊大,也不必自惭形秽、妄自菲薄。“人”字一撇一捺,相互支撑,相互扶持。它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应互帮互助。我助人,人助我,多一些善心,多一些爱心,让世界充满爱,人类才有美好的未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人”字一撇一捺,一撇代表品格,一捺代表学识。它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人,应是“真善美”和“能才识”的完美统一。汉字本身的字形特点不仅可以给我们带来丰富的想象力,而且根据小学生善于想象的特点,这样又能激起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我们要在识字教学中灵活运用汉字本身特点,引导发现汉字的美感,感受汉字的魅力,热爱祖国的语言,将德育渗透与识字教学结合在一起,做到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开发和思想情操陶冶为一体,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三、 在教写规范字中渗透德育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这一要求体现写字既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又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体现。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积淀了中华民族的睿智、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华民族的精神。作为一个中国人,应为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而感到无比自豪。在写字教学中,我们要教会学生按正确的笔顺、间架结构书写,根据字的象形、会意、表义、一字多义、一音多字等进行品味,体验民族的文化、民族的思想和民族的感情。
四、在阅读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阶段的课文含有许多育人的素材,我们必须依据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适时、适地、适当地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爱国教育、传统教育等,使之从小就懂得做人的道理,为他们的人生奠定下坚实的基础。例如,人教课标版一年级下册第二组是以“家庭生活”为专题的教材,四篇课文,篇篇见亲情。如《看电视》写球迷爸爸放弃球赛,把电视换成奶奶爱看的京剧,而戏迷奶奶也关掉京剧,改换足球频道;《胖乎乎的小手》写兰兰不仅为爸爸拿拖鞋、为妈妈洗手绢,还给姥姥挠痒痒;《棉鞋里的阳光》写贤淑的媳妇给婆婆晒棉被,美好的品质濡染了小峰那幼小的心灵,他竟然也给奶奶晒起了棉鞋,想让奶奶更暖和;《月亮的心愿》写珍珍为了照顾生病的妈妈,把盼望已久的郊游也放弃了……长辈的慈爱,令人感叹,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晚辈的孝顺,让人欣慰,正是“乌鸦反哺”见真情。通过对本组课文的反复朗读,学生们定能感悟到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温馨,从而产生爱自己的家,爱父母,爱家里的每一个人的情感,并愿意从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学会关心体贴家里的每一个人。第六组教材中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王二小》是让学生了解“昨天”,让他们知道祖国的春天是革命前辈、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应该热爱、珍惜;课文《画家乡》是让学生感受“今天”,让他们知道伟大的祖国是多么辽阔,是多么美丽,激发他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激发他们热爱自己家乡的热情;诗歌《快乐的节日》是让学生展望“明天”,让学生在珍视今天的同时,快快乐乐地拥抱更美好的明天。
总之,在我们的教材中、生活中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挖掘的德育素材,只要我们善于发掘,找准切入点,寓德育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就能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真正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论文作者:李金凤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1月总第19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6
标签:汉字论文; 语文论文; 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课文论文; 教材论文; 德育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2016年1月总第19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