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莱西市第四中学 266600
一、自主学习内涵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顾名思义,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论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使儿童和青少年通过自主学习,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劳动、学会生存,具备与现代社会需要相适应的学习、生活、交往、生产以及不断促进自身发展的基本素质。
二、历史课堂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因素
1.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
学习动机强烈、学习目标明确,这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前提,学生要想真正实现自主学习,还需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做保障。据调查,在初中历史学习过程中,学习动机强烈、目标明确的学生,能够合理安排历史学习时间,科学制定学习时间计划表。课前,独立完成阅读教材、查阅资料等活动,进而找出重点、难点,确定关键问题,大胆质疑、发现问题。课上,积极参与历史教学的各个环节,能够与教师和同学共同思考、相互探讨、客观分析需要解决的问题。这部分学生的课堂笔记有自己的特色,而且重点突出。课后,这些学生能够及时而且较好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对所学内容能够做到及时复习,及时整理、及时反思。这样做的结果,大部分学生的成绩较好,而小部分学生的成绩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是学习方法的问题。此类学生课前虽然能够预习,课上也能标记勾画,但是重点不明确,不能发现和及时解决问题,课后复习眉毛胡子一把抓,学习效果自然不佳。所以,学生学习成绩是否理想,不仅取决于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勤奋的努力度,更重要的是运用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因为学习方法的掌握本身就是一种自主学习能力的体现。
2.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的效能。
学生的学习效能“受多种主观与客观因素的影响,诸如先天素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人格特点、健康状况、学习环境等”。另外,学习效能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不无关系。自主学习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据调查,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强,能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课前预习效果良好,课上积极参与历史教学的各个环节,课后及时对所学内容进行复习、巩固。但是自主学习能力与学习成绩之间,并非简单的因果关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它受学习动机的强弱、学习方法的优劣、学习目标的高低等诸多因素影响。动机强烈,学习方法得当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强,而且学习成绩较好。同时,不应忽视这样一个现象,即同样是拥有高分的学生,其自主学习能力水平也有差异,这是由于他们设定的目标标准不同。设定的学习目标具有一定挑战性,学生会为其付出较大努力,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设定的学习目标只比实际学习水平高出一点,学生只需稍加努力,就可以达到,其自主学习能力提升较慢;设定的目标与学生实际学习水平相当甚至低于实际学习水平,学生可以毫不费力达到目标,不利于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因此,制定科学合理、难度适宜的学习目标是很重要的,要让学生将学习变成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使学生在不断完成其设定的预期目标中逐步养成和强化其自主学习能力。
三、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学习动机主要来源于学习志向、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目标的实现等诸多因素。因此,历史教师可以从学习兴趣和学习目标入手,巧设问题情境,解决“要学”的问题。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历史是发生在过去某一时段的客观事实,其所反映的是人类以往的社会生活,不可复生和再现,面对没有情感的文字描述,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从何而言不得而知。因此,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描述,巧设情境,“再现”历史,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探究历史的兴趣。
2.唤起学生探究历史的欲望。
由于初中生年龄小、阅历少,对历史事件发生的历史环境缺乏足够的了解,加之不同年代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存在差异,因而站在现代人的角度去知历史人物的“何为”确属不易,出现困惑在所难免。就历史学科而言,教师如何让不谙世事的初中生去理解、认同某些历史现象的正能量?如何从历史学习中得到大如世界观,小至做人品格的教育?作为历史教师,应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索,允许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3.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自信。
以果探因是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败行为进行原因分析,推断出其成败原因的一种心理过程,其得出的归因结果如何直接影响其能否进行自主学习的行为和态度。对学习成败的原因,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将其归为自身的能力、所付出的努力程度、任务的难度、运气的好坏等四种情况。对于学习成绩处于劣势的初中学生来说,其将失败归因于历史课学业难度过大、自身的学习能力不足,会出现焦虑、信心不足的倾向,产生学习无助感。而学习成绩不稳定的学生极有可能将学习成绩不理想归因于运气的好坏,认为一次考试成绩说明不了什么,因而出现不重视、盲目乐观的态度。这样的归因结果极可能使学生的学习处于一种被动的消极状态,抑制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历史教师应及时纠正学生的归因谬误,帮助学生确定具有挑战性而且能力可及的历史学习目标,指导其运用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来完成学习目标任务,克服历史学习中的消极行为,增强其学习历史的自信心,进而引导学生客观地对学习成败进行归因。要让学生懂得,学习成绩的取得,不能光靠运气的好坏,“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每一次的点滴进步,都与其学习的付出程度分不开的,从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历史的潜能。
历史课堂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共同体,其主体是学生,教师作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启发者、合作者、促进者,应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用一颗真诚的心,理解信任每一个学生,让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将自主学习建立在具有自我意识基础上的“能学”、兴趣基础上的“想学”、责任基础上的“肯学”、掌握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进而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论文作者:贾军英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5月总第19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6
标签:学生论文; 自主学习论文; 历史论文; 能力论文; 目标论文; 学习成绩论文; 学习方法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6年5月总第19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