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的情绪特征及其调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青少年论文,情绪论文,特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应,是人的主观体验。这种体验常以客观的具体的言语、表情和行为表现出来。情绪的产生既与客观现实即人所处的环境有关,又与个体的需要有关,也与人对客观现实的认识有关。情绪反应对人的认识的形成与发展,个性的完善与培养,人际关系的建立及身体健康都有重要影响。
一、青少年的基本情绪特点
青少年阶段是个体的生理发展已接近成熟,但心理水平还处在发展之中的特定时期。这一时期的青少年的情绪常常表现出强烈的激动、兴奋抑或是泄气、消沉。而且非常不稳定,往往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情绪好时精神振奋,学习努力,对未来充满理想与信心;情绪不好时,垂头丧气,萎靡不振,对生活与未来感到沮丧与灰心。这与青年人对情境变化的敏感性有关,同时也与青年期的个性倾向不稳定有关。
随着他们的文化知识、思想修养和心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就会产生较强的自我意识,具备一定的反省自身弱点和控制情绪的能力。可以说多数青少年在发生不适应的情绪反应时,能够意识到这种情绪的存在并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产生该情绪的原因并加以遏制。但由于个体需要,特别是不现实的需要与所处环境相冲突时,他们容易出现认识上的矛盾,从而使情绪失控。
首先,独立意识与依赖心理的矛盾。随着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的成人感过速发展,自主感、自信心和自尊心也有很大提高。一方面他们有着强烈的独立意识,渴望独立生活,希望社会承认并相信他们的独立生活的能力。另一方面,由于受社会经验和认识习惯的局限,还无法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处理学习与生活中的一系列复杂问题。对家庭、学校和社会有明显依赖性,这种依赖性与迅速发展的独立性并存的特点,常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情绪冲突。
其次,理想追求与现实环境的冲突。理想是人们向往、追求的目标,是在自我意识的发展中独立性、主动性的日益提高而逐步形成的。成熟和积极的理想是与社会理想相一致的。当代青年人正处于一个开放的社会中,社会上多元化的价值倾向和各种各样的文化思潮,加之较强的自我发展意识,都促使他们为自己设计着理想化的发展前途。但他们对社会主观要求意识较强,对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缺乏辩证认识,不善于在社会理想中找到实现个人理想的途径。于是,当他们用理想模式来衡量现实社会中的一些问题时,极易导致情绪失衡,因此,如何引导他们在社会现实中实现他们的个人理想,成为找到情绪平衡点的重要因素。
二、青少年情绪调控的方法和途径
1.调整认知结构,纠正认识偏差
一个人从婴幼儿时的自我感知开始,到形成一个完善的成熟的自我认识,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一个成功者,必须缩短这一过程,因为一个人只有首先了解自己,征服自己,然后才能走向成功。它是一个人成熟的表现。一个人如果能尽早地对自己的优势、特长、潜力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评估,那么,他就能及早地做出定向选择,设计出一个“理想自我”,通过努力不断地实现这个理想,最终成为一个自我实现的成功者。
(1)树立自信心。信心是一个种自我肯定、自我信任的坚定的自我价值感,是人的主体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人乐观向上,直面人生挑战的心灵动力。自信的人在心目中给自己设计的自我形象比较美好,而这种较高的自我期待总能给人以满足感,使人产生一种满意、快乐、积极的情绪,它能推动人化平庸为神奇,化渺小为伟大。
(2)正视缺点。“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任何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聪明的办法是正视它,接受它,把它当成自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越是对缺点耿耿于怀,就越会表现出某些缺点,这相当于有意暗示自己,使自己不自觉地朝这个方向发展,造成恶性循环。例如:“我不善于与人相处”、“大家都不喜欢我”、“我是个无能的人”等等,因此,首先要逐步摆脱自我否定思想,实事求是地正视自己的不足。如以上结论都犯了一个以偏概全的错误;你与一些人相处不融洽并不意味着你与所有的人相处不好,有些人不喜欢你并不见得所有的人都讨厌你……再学会建立合理的思想,如:我只是与他这次谈话不投机,以后要注意哪些问题。这样更容易被自己接受,不致于自我伤害。
2.正确看待人生与社会,宽容他人
人生之路并不是平坦宽阔的。种种难以预料的事都可能发生,这就需要我们正确看待人生和社会。把困难、挫折、失败、不公平甚至不幸看做人生的一部分,难说人生只有快乐、幸福和顺利呢?谁说社会一定是公正、合理的呢?当然,这些是我们人类永远追求的目标,但正因为是一个目标,所以现存的人生社会就免不了存在种种弊端。我们要正视它、承认它,让一切猛然而来,又淡然而去。对于那些无法改变的既成事实,我们要学会坦然接受它。“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只要付出了努力,就可以无怨无悔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观察和思考的问题总是习惯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的目的、需要、态度、价值观念、情感偏好、审美情趣等作为标准尺度来衡量外在的事物和观念。每个人都处在这样一个小小的“围城”里,透过“围城”的“窗口”去了解外面的世界。面对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对同一事物也有不同的看法和态度。生活中很多烦恼都是因为我们用固定的模式去观察问题,或以己之心度人之腹,导致认知上的偏差,弄得自己非常烦恼,也因此造成人与人之间的误会和矛盾。其实,只需要转换视角观察问题,就可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心境。
3.及时整合情绪
最新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自己处于某种情境时的负面情绪一无所知、麻木不仁,就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如果任凭某种恶劣情绪无限制地发展,就会最终导致一个人身心崩溃。一旦某种情绪被自己觉察,那么我们控制它的机会和力量也会相应得到加强。情绪的整合的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1)替代机制。包括升华和补偿。升华指个人将不为社会所接受的动机或欲望加以改变并以较高境界或姿态表现出来以符合社会标准的行为过程。如恋人离去后,埋头于诗歌创作以抒发其压抑的情感。补偿是指一个人在一种活动范围中遭到挫折,就从另一种活动范围中谋求成功的行为方式。即“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如有残废的人可能更加发愤读书以期出人头地弥补生理上的缺陷。运用替代机制既能使受挫折的欲望得到满足,又能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他人,对人们适应环境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3)幽默机制。当一个人身处困境或尴尬局面时,通过含蓄、双关、俏皮的语言帮助度过难关或解脱困境的行为方式。因为幽默是通过委婉曲折的方式来表达人们的思想的,这种表达方式不仅能避开冲突的锋芒,而且能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气氛,从而缓解紧张情绪和心理冲突。
(4)合理化机制。是指个人无法达成其追求目标,或表现出的行为不符合社会的价值标准时,给自己找到适当的理由来解释,将面临的窘境加以文饰,以隐瞒其真实动机或愿望,减轻内心痛苦,它有利于维护和提高个人的自尊,保持较好的情绪;有降低和消除焦虑、恢复心理平衡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这实际上只不过是“自我欺骗”,真正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所以使用不当或过多地依赖它,也会出现不正常的现象甚至病态。
(5)渲泄机制
人的心灵好象人的呼吸一样,不吐没纳,就会窒息。当一种情绪袭来时,不要过分压抑,要找到合适的渠道,适当渲泄出来。被压抑的情绪是不可能自动消失的,就象能量守恒一样,它会改头换面潜伏下来,久而久之,会导致一个人身心失衡。渲泄情绪的方法很多,如沟通思想,找人倾诉、写日记,猛击沙袋、引吭高歌等。
总之,青少年具有自己鲜明的情绪特点,如果加以分析总结,找出疏导的方式和途径,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