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在科教兴国中的作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教兴国论文,充分发挥论文,高等学校论文,作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这世纪之交,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努力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加速科技进步的决定,明确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并召开全国科技大会,对科技发展与改革进行部署。这对于着力加快经济战略转移的科技、教育界是极大的鼓舞,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的这一系列重要精神,积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现结合高等学校实际,讲几点认识、体会和意见。
一、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坚持正确发展方向
高等学校在实践中积累了不少有益经验,总结好,大有益处。这次会上有几位校长和教授从不同角度,总结了宝贵经验。我们从宏观高度总结几点体会。
(一)要坚持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相结合
这是两者内在联系的必然要求。邓小平同志指出:“教育与科研两者关系很密切”“抓科技必须同时抓教育”。还指出:“重点大学既是办教育的中心,又是办科研的中心”等等。邓小平同志的这些指示是国内外成功经验的高度概括。实践证明,科研,特别是基础性研究,与人才培养结合,不仅出人才,出成果,而且投资省,效益高。前面例举的统计数字足以说明这一点。高等学校每年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专门人才,出了近万项科技成果,尽管获得政府科技预算拨款不足全国的1%,获得各种渠道科技经费总和也仅占全国5%左右,却能取得比经费比例大得多的科技成果。这是利用了大学的有利条件与环境的结果,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相结合,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既发展了科学技术,又促进了教育质量提高与能力增强。科学研究是高校学科专业建设和提高师资水平的关键,是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提高科学素质的重要手段,是加强与社会联系、了解社会需求的有效途径,也是改善办学条件、增加经费投入的重要渠道。这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共识,也是许多国家的共同经验。
(二)要坚持产学研相结合
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应以市场和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而且开发转化工作适宜于在生产应用的环境中进行,产业界对市场最敏感,也最有发言权。所以,从长远看,这类工作应当以企业为主体。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科技开发和成果转化的主渠道应通过产学研合作的途径,才能为振兴经济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目前我国企业技术力量相对比较落后,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应从我国国情出发,按实际需要把科技工作适当向下游延伸,加强产学研究合作,使科教兴国落到实处。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一直致力于推动这种合作。比如,1988年起,我们与浙江省政府共同组织高等学校参与杭嘉湖绍地区开发,仅通过杭嘉湖技术开发公司贷款支持的项目至今已有152个,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年产值逾亿元的已有6项,取得了较高利润。1992年起,我们又和国家经贸委、中科院共同组织“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正在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产学研合作已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所关注,实际上已成为国际性趋势,不少国家制订了有力政策措施予以推动。我国产学研合作还存在一些如利益机制和体制尚未理顺、政策不尽合理等问题,应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大力推进。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进程中,高校有重点选择地发展有科技产业,仅据400所高校1500个校有科技企业统计,1994年经营额达55亿元,利税近10亿元。这些校有科技产业的发展,由市场导向,需求牵引,不仅使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为社会创造财富,而且为高校改善办学、科研条件和科技人员待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在某些高技术领域创办校有科技产业,也是高校高技术成果的一种有效形式。发展校有科技产业,并不都是完全自成体系,也往往与一些社会上企业合作进行,搞得好的,起到了带动一片的作用。
(三)要坚持多学科相结合
这是合乎当前科学技术发展规律的必然趋势。当今世界科技迅猛发展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学科间相互交叉、渗透。出现了综合化、集成化趋向。数理化天地生等基础学科间相互渗透,理科与工农医等门类间相互结合,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间相互交叉,日益显示出强大生命力,往往产生新的研究方向,取得新的理论突破,孕育出新的技术与工艺,乃至形成新的学科生长点。北京大学“方正”的成功,清华大学CIMS的成长,都是多学科结合、多种技术集成而结出的硕果。王选教授总结出的“顶天立地模式和一条龙体制”以及“鼓励团体队精神”;吴澄教授总结出的“集成则得,分散则失”,要抓好“多学科的集成、人的集成、技术与经营体制的集成”等等的成功经验,是很值得借鉴的。高等学校具有多学科综合、各类人员结合和多种渠道获取信息等有利条件,若能充分利用,进一步组织好内部与外部合作,乃至与国际合作,必将在科技、教育事业中发挥更大作用。以南京大学冯端教授为首的固体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了中科院和高等学校1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部门开放实验室,建立起“微结构科学技术高等研究中心”,目的就是顺应这种趋势,组织多学科力量,瞄准前沿领域,合力攻坚,共同攀科技高峰。他们坚持的方向是正确的,应予鼓励和支持。
上述“三个结合”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在长期实践中的深切体会。深入总结“三个结合”的经验,并在新形势下不断创造更多的有效做法,对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影响。
二、发挥高校优势、潜力,落实科教兴国战略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国际竞争激烈。科技进步和人才素质在竞争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谁在未来发展中占领科技制高点并拥有领先水平的人才,谁将掌握竞争的主动权。
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刻。既存在良好的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为了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目标,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必须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加强科技进步的决定,落实科技兴国战略。对此,高等学校深谙历史重任,正以深化改革,加强联合,统筹规划,合理部署,突出重点,提高效益的方向迈向未来,在今后5至10年,我们将积极组织教育系统力量,着重抓好6件大事:
(一)努力贯彻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在培养和造就科技队伍、提高全民族素质上发挥主渠道作用
党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纲要的贯彻与落实是科技兴国的基础。本世纪末,要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扫除壮年文盲,这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根本要求。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振兴经济的必由之路。这一点已为国内外的实践所证明。为源源不断向国民经济各领域输送高水平专门人才,为发展科学技术增加新生力量,我们要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为重点发展高等教育,并实施“211”工程,重点建设面向21世纪的100所左右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点。充分发挥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才主渠道的作用。
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是提高全民族科技文化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各级教育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学校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多渠道、多方式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普及科技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为科普工作做出应有贡献。
(二)组织科教支农,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迈上新台阶
教育系统要利用各级科技力量相对雄厚,地域分布相对广而均衡的有利条件,以农业院校为骨干带头力量,以农村各类教育为广泛基础,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有效运用远距离教育手段,实行农科教结合,培养和组织宏大队伍为振兴农业和农村经济,以及建立适应其发展的科技、教育体系做出重大贡献。
本世纪内,要以现有技术推广应用和现有科技成果转化为基础,在广泛影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抓好一批新品种和关键性增差技术的研究开发与推广,扶植一批有规模经济效益的乡镇企业。还要与地方政府合作,抓好上百个综合利用各种先进实用技术的科技示范县和扶贫县。
(三)加强科技开发与成果转化,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高
技术产业的发展
继续大力推动高等教育与企业建立广泛合作联系,以多种方式与企业共同进行技术开发、人员培训,以及联合创建中试基地、工程技术开发中心,乃至创办一体化的联合集团或上中下游一条龙的紧密合作体系。高等学校要充分发挥人才、知识和技术的源头作用,支持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与经济效益。与企业逐步建立起优势互补、相互支持、互惠互利的合作伙伴关系。
“九五”期间,要围绕若干产业特别是支柱产业,市场的需求,选择某些重点突破口,集中优势力量进行研究开发,并注重技术集成和工程化、产业化工作,以期取得重点突破,为传统产业技术更新和高技术产业的形成与发展提供强大技术支撑。
(四)优化基础性研究结构布局,努力攀登科技高峰
基础性研究的基本任务是创造新的知识、孕育新的技术,同时培养优秀科技人才。高等学校肩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文化的重要任务,应当在基础性研究中充分发挥作用。
当前,要把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动力作为重要目标,着重开展与工农业密切相关的应用基础研究;同时,要选择若干我国基础与条件较好、投资较省、意义重大的前沿领域进行重点突破,争取进入世界先进行列;还要特别注意新兴带头学科和交叉边缘学科的研究与生长,为下个世纪发展作好科学和人才储备。
高等学校要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联系,实行研究与育人相结合的体制。基础性研究应有重点,点面结合,以重点大学和少而精的国家重点科研院所为主体,适当吸收其他力量参加。在那些重要前沿领域,要办好一批开放式的基础性研究重点基地,以其为核心,聚集优秀人才,形成攀登科技高峰的“国家队”。
高教系统内部,要从三个不同方面,实现对基础性研究的“稳住”目标。一是要稳住一支骨干队伍,以博士学科点和部分新兴领域的优秀硕士点为基本力量,适当吸收其他确有才华的人员参与,形成一支微观上流动、宏观上相对稳定的精干队伍,给予一定额度事业费或经费支持;二是稳定地抓好一批重点基地,并实行开放、流动、竞争、协作机制,给予必要的运行费、设备更新费和开放课题费支持;三是稳定地支持一批研究课题,主要通过争取各种基金,扶持开创性、探索性研究。
(五)重视优秀年轻人才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年轻学科带头人
本世纪内,解决好各学科专业点新一代带头人是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要积极推动并争取多方支持有层次有重点地开展这项工作。国家教委将继续实施《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为高等学校中的国家重点教学科研基地造就新一代科学带头人创造条件。争取到本世纪末,涌现上千名能够代表国家先进水平、能参与国际合作的年轻带头人。
(六)加强重点学科与实验条件建设,形成一批教学科研骨干基地
学科专业和科学实验室建设是高等学校的基础建设,要分层次有重点地抓好这项工作。国家教委要会同有关方面,统筹规划,争取多方支持建好一批具有先进装备和高效运行机制,能聚集优秀人才,起骨干带头作用的重点基地。本世纪内,要结合国家科技领导部门,在原有基础上抓好150个左右侧重基础性研究的重点实验室和部门开放实验室, 30个左右侧重工程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技术开发中心。
下世纪初,要在上述建设基础上进一步发展,逐步形成若干所能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代表国家科技教育水平的、对我国产业发展起强大技术依托作用的现代化大学。
我们深知,科教兴国任重道远。我们坚信,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争取外部支持,做好内部工作,高等学校一定会在科教兴国中发挥更大作用。
(本文为韦钰同志1995年5月29日在全国科技大会上的发言,发表时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