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城市建设,使得大量的城市空间被有效开发和利用,各种基础设施建设也开始不断涌现,尤其是城市下穿通道的建立,不仅缓解了城市交通过度紧张的局面,而且也增强了城市整体布局的规范性和合理性。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却经常存在地下通道渗水漏水等不良现象,为了尽快解决这种建设问题,相关部门应早日采取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才能彻底根治。本文以东深立交隧道为例,对其渗漏水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进而提出有效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城市下穿通道;渗漏水原因;防治措施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各地城市空间规划工作也越来越凸显其重要作用,有效的利用城市多空间,构筑了便利实用的下穿通道,既解决了城市交通拥堵的现象,又给人们的正常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却经常发生渗漏水问题,不仅降低了通道的美观性,而且也很容易造成钢结构腐蚀情况,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因此,相关单位必须制定严谨合理的解决方案,从细节入手,这样才能最大化保证通道质量,解决排水问题。
1.下穿通道渗漏水因素分析
以东深立交隧道为例,其位于S120主线与东深公路交叉口处,全长769米,主要由分开口段和闭口段两部分组成,其中开口段长676米,闭口段长93米,整体结构为封闭矩形双孔框架结构,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经常存在以下几方面渗漏水问题。
1.1施工缝渗水
通常情况下,混凝土结构间的接缝处属于脆弱施工部位,其包含多种接缝形式,如:连接墙与咬合桩接缝、帽梁与咬合桩接缝、护栏与帽梁接缝等,一旦在施工过程中,前后浇筑带未按照相应的施工规范要求进行,势必会使这些结构出现收缩反应,进而形成渗漏点,导致接缝渗水现象的产生。
1.2变形缝漏水
所谓变形缝,是指在通道整体结构中,蕴含的挡墙伸缩缝、沉降缝、咬合桩与挡墙接缝等,这些部位在设计过程中,由于设计师的疏忽,导致止水带设计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再加上实际施工时,受到很多外力因素的影响,从而将止水带防护设施造成一定的损伤,遇到雨水量较大的汛期,就会发生渗漏水问题。
1.3穿墙管漏水
穿墙管是下穿通道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其设计方案缺少合理性,致使该部位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再加上混凝土自身的收缩反应,使得积水量超过限额标准后,就会引发穿墙管出现渗漏水现象。
1.4桥面板渗水
在进行东深公路下穿隧道施工时,一旦施工人员没有结合相关施工规范要求来进行操作,势必会给各施工环节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桥面板后浇带施工、变形缝处理、伸缩缝处理等,假若这些施工操作存在误区,就会导致沥青面层渗水系数增大,进而引发桥面板发生渗漏水问题。
1.5墙面渗水
东深公路下穿隧道施工技术,多数都是以混凝土浇筑为主,一旦这一施工环节中存在安全隐患,就会导致混凝土墙面出现冷缝或浇筑密实度不足的不良情况,进而致使通道墙面经常出现渗水现象。同时,咬合桩施工也是容易引发渗漏问题的重要性因素。
因此,相关单位一定要重视公路下穿隧道的整体设计质量和施工质量,针对施工现场加大监管力度,并制定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这样才能最大化提高通道使用性能。
2.相关防治措施分析
2.1优化施工设计
2.1.1优化自防水设计
自防水设计是指采用防渗漏性和抗变性较好的混凝土材料进行隧道施工,使其达到一定的施工标准,这样才能提升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应力强度,进而增强公路隧道的防水期限,有效保证整体结构的施工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外,在对混凝土结构进行精密计算时,一定要结合也弄个的计算流程来进行,不仅要确定其缝宽尺寸,评估其发生裂缝的几率,还要采取对应的防治措施,这样才能最大化控制渗漏水现象的产生[1]。2.1.2优化排水设计
据相关数据证明,东深公路下穿隧道渗漏水源,大多来自于地表水,因此,应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案,及时的将堆积的地表水进行清除,这样才能保证隧道使用质量,减少渗漏水问题的发生。同时,还要完善给排水设计,使其走线按照自上而下、两边排水的凸曲线布局方式,以便于下穿力过大,出现汇水情况。另外,还要保证下穿周边排水的通畅性,采用先进的计算方法,结合最大排水量来设计相应的排水设施,并着重做好细部排水设计,确保其设计的规范性和合理性,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积水、滞留水的发生。
2.1.3优化背防排水设计
由于公路隧道台背墙面属于混凝土表结构,所以为了提升其抗渗漏能力和抗变形能力,应在其表面设计相应的防水层,并对各种接缝、变形缝进行等级强度处理。同时,台背回填材料应尽量使用封水效果较好的灰土,这样才能有效防止地表水的渗入。此外,还要在台背牛腿处设计有效的地下水收集装置,以便于可以在最短时间将其彻底清除。
2.2施工防治措施分析
2.2.1混凝土浇筑
为了进一步确保混凝土结构浇筑质量,应结合施工设计方案,合理安排浇筑顺序,利用分层浇筑方式,以免降低混凝土收缩应力,使其出现冷缝现象。同时,还要严格控制混凝土振捣时间,直到其表面出现泛浆且无气泡产生,才能进行投入使用。另外,还要对混凝土配比加强质量控制确保其配比度符合相关基准,如:最大水灰比应为0.45~0.55,最小水泥用量C30为280kg/m3,C40为320kg/m3;最低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氯离子扩散系数DRCM(28天龄期,10-12m2/s)<10。此外,还要对混凝土结构加以固定措施,结合实际施工方案,在混凝土结构表面设计全防水层,避免受到不良水资源的侵蚀,降低盛楼水点的产生,且设计的钢筋结构设计要与基准数値相吻合,如迎水面主筋净保护层不小于5cm,背水面为3cm,待混凝土结构施工完毕后,还要做好其养护工作[2]。
2.2.2咬合桩施工
进行咬合桩施工时,应对桩基础进行准确定位,确保垂直度的标准性,一旦存在偏差,应立即停工进行修正处理。同时,在咬合桩浇筑阶段,若桩孔内无积水,则可利用干孔导管法进行灌浆,反之,则要运用水下混凝土灌注技术。另外,为了避免桩基础出现塌落现象,应严格控制混凝土质量以及浇筑速度,进而有效增强其咬合性和完整性,从根本上保证桩施工质量[3]。
2.2.3做好施工监测
其一,在支护结构及基坑施工过程中,必须对周围邻近建筑物以及道路进行基础沉降、变形、裂缝等全方位的监测,同时,还要对邻近地下管线、悬吊管线、公路路面、周围电塔等施工环节进行实时的监管,使其满足相关设计要求,如监测发现有超过规定警戒值时,应立即停止施工,并通知有关单位,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其二,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应对地下水位的变化进行测量,避免造成地下水大量流失而危及周边建筑物的安全。
其三,基坑开挖过程中应对桩身位移、钢支撑轴力和变形进行监测,如监测发现有超过允许时,应立即停止施工,并通知有关单位,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其四,为确保施工安全,应采用信息化施工动态管理,从信息化施工的要求出发,根据实际施工工况、基坑开挖监测方案和信息化反馈系统等,来确保监测方案的可行性和精确性。
结束语
由于本工程为改扩建工程,为保证施工期间道路通行连续,应根据本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内容,结合现场条件,进一步细化和完善施工组织方案,进而按照施工操作程序按部就班的进行实施,这样才能保证公路隧道的施工质量,使其真正发挥效用,为城市交通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廖技萍.地下室防水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探讨[J]建筑工程.2016(02)11-12
[2]祝和权.下穿桥防水技术现状及趋势[J]铁道建设.2016(03)18-19
[3]张爱君.地下通道工程变形缝堵漏与防水[J].铁道标准设计.2016(04)26-28
论文作者:陈日炼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2
标签:渗漏水论文; 混凝土论文; 隧道论文; 通道论文; 这样才能论文; 过程中论文; 公路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