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广东汉剧、汉乐关系与唢呐吹奏特色和应用论文_卢鑫

浅谈广东汉剧、汉乐关系与唢呐吹奏特色和应用论文_卢鑫

广东汉剧院 广东 广州 510000

摘 要:广东汉剧是粤东地区盛开的一朵鲜艳奇葩。其发展历程,与同处粤东客家地区的广东汉乐休戚相关,这种互为的相生性联系,为双方的进一步完善与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文章重点阐述了广东汉剧、汉乐关系与唢呐吹奏特色,以供参考。

关键词:广东汉剧;汉乐关系;唢呐吹奏特色

椐查“广东汉剧”与“广东汉乐”原来是两种互不相干的艺术品种,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汉乐师与外江戏(汉剧)艺人互相串班活动,才导致汉剧吸收了一些汉乐曲牌,从而丰富了汉剧的音乐表现力,2008年,广东汉剧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广东汉剧为广东三大剧种之一,曾被周恩来总理誉为"南国牡丹"。

一、汉剧

“汉剧”即广东汉剧,原称“外江戏”,是以西皮(又称北路)、二黄(又称南路)为主要声腔的皮黄剧种,舞台语言沿用“中州音韵”。外江戏源于湖北汉剧的“荆河派”(现称荆河戏),约在乾隆末年流入粤东兴梅、潮汕地区(据肖遥天先生《民间戏曲丛考》及大埔县博物馆保存的乾隆年间罚戏禁碑)。其艺术形式主要是唱、念、做、打,剧目主要是以各朝的历史故事为主,伴奏的弦乐俗称“三件头”(即头弦、月琴、三弦),伴奏用的曲牌原来并不多,与全国皮黄剧种大同小异,据已故著名汉乐师罗琏祥及已故汉剧老艺人罗恒报等说,汉剧与汉乐是互相吸收借用,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的。当时汕头有很多汉乐班社,如“公益国乐社”、“以成国乐社”等。他们在和弦索之余,还兼唱些外江戏以助兴。后来又吸引了一些外江戏艺人到汉乐社来清唱汉剧,如钟熙懿、丘赛花、李光华等。此后他们互相串班,活动频繁。汉乐爱好者赖宣(梅县松口人)首先串班参加外江戏班的演出和伴奏,而且带去了汉乐中使用的“角胡”(用竹制八角形的琴筒,演奏时用双膝关节处夹住琴筒,发音清脆,近似旦行发音。此种乐器还是汉乐名师饶淑枢从广州传回来,加以改革制成的,以后广东汉剧称此乐器为“提胡”)。 以后他们就把广东汉乐的一些串调等曲牌穿插在唱腔的空隙之间,这种形式就逐渐固定了下来。广东汉乐在广东汉剧中正式作为烘托剧情的“情节音乐”大量使用,还是在1950年后。罗琏祥、饶淑枢、罗九香、余敦昌、范思湘等汉乐家先后参加汉剧团乐队之后,才把丰富的广东汉乐曲牌作为烘托剧情的间奏音乐。

根据资料显示广东汉剧实际上它来自皮簧合流后的徽戏,与闽西汉剧同属以西皮二黄为主要声腔,用中州官话演唱的剧种。清雍正至乾隆年间,徽剧传入广东后形成。 广东汉剧的表演程式与京剧、湘剧、祁剧、湖北汉剧等剧种大同小异,但也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它的武功属南派,脸谱有百多种,以黑、红、白三色为主,黑色象征刚勇,红色象征忠贤,白色和青色象征阴险、奸诈。广东汉剧的音乐唱腔以皮黄为主,兼收昆曲、高腔、吹腔、小调等,并保存很多古老的曲牌。朴实淳厚,高昂悲壮,是广东汉剧音乐唱腔固有的风格特点。其角色行当分公脚、老生、小生、老旦、正旦、花旦、红净、乌净、丑脚等九大行。它的伴奏乐器也颇有特色,头弦、扬琴、提胡、三弦、椰胡、唢呐等和配合大鼓、铜锣、大钹、小钹、碗锣、铜金、小锣、马锣等击乐、及号头是广东汉剧特有的伴奏乐器。

二、汉乐

“汉乐”即广东汉乐,由于汉剧关系被称为‘外江弦’。七百多年前,宫廷古汉乐从中原南迁流传到粤东等边远山区的,并与客居地方的民间吹打乐、民间小调、庙堂音乐等乐种融汇交流,从而形成了别具特色的音乐流派,成为广东省三大乐种之一。2006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一批保护名录。

汉乐大体包括:丝弦音乐(即汉调音乐、旧称儒乐)、清乐、中军班音乐(包括民间小调)、民间大锣鼓和庙堂音乐五大类。其中汉乐唢呐吹牌曲调分:军乐、礼乐、宴乐、喜乐、舞乐、哀乐、神乐七大类都为汉剧所用。丝弦音乐根据剧情多用于汉调为主烘托剧情,唢呐吹牌曲调多用双“中唢呐”(广州平均律C调唢呐或潮州平均律C调唢呐)为主乐,广州平均律D调小唢呐为次。中唢呐根据传统定调为满七孔(筒音为7、5),满七孔(筒音为3、2)。广州平均律D调小唢呐为降E和降B为主,也可随意转调。

吹奏音符多用四分、八分,很少十六分,没有三十二分,不加花指,为的是适应唢呐吹牌的特点,多用于强拍屯歇,弱拍起音,旋律跳跃幅度大,刚劲浑厚,优雅大方。还有吹奏吹牌风格6 1, 3 1音阶特色。但,在吹奏中为要体现传统音色特色表现,那么汉剧汉乐唢呐吹奏哨片一定要用南方客家地方河边生长水竹材料做成唢呐哨片。它以北方芦苇做成唢呐哨片发音不一样,北方芦苇哨片发音高亢嘹亮、刚劲浑厚 。客家水竹哨片发音娇健清脆、刚中带柔,音色带有麻皮之音。但,潮汕地区唢呐哨片发音与客家唢呐水竹哨片发音基本相同。但,也有不同的地方。潮汕唢呐哨片是农田种谷麦杆做的,发音轻脆娇嫩又省力,音色柔美甜韵之感。由于北方定调唢呐、哨片关系,所以,汉剧汉乐客家唢呐在吹奏风格上南北地区是有区别的。北方唢呐吹奏技巧繁多表现力强。南方客家唢呐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有浓郁的客家色彩,古朴典雅、优美感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唢呐特色与功能

汉剧唢呐吹牌,无论有词伴唱或无词吹打,均可表现喜怒哀乐各种情感,在传统剧和现代剧中同样具有如下特色与功能:

1、唢呐属管乐,剧情上用二支中唢呐(俗称主吹和帮吹),结合打击乐,场面 上,气氛热烈,一般丝弦音乐而不及的。

2、使用的牌调已约定俗成,变作一种“程式”。剧中规定的程式已为观众熟悉, 认可。如《点绛唇》《吹古》等已知道这程式音乐是表现什么内容的。

3、适宜场面大,气氛热烈的合唱。如传统剧《白蛇传》水战时,唢呐和吹与众唱《满江红》,更显得气氛磅礴,增润威武。

4、可补充皮簧唱腔,以填词方法利用牌子(类似昆曲填词)取得更隹唱腔功效。

5、吹牌当中军乐、礼乐、宴乐、喜乐、舞乐、哀乐、神乐七大类均可拆节使用, 用了上段,转换架势场面之后,可接用下去,很灵活。如,《风吹荷叶煞》 用于“击鼓骂曹”等。

四、汉剧唢呐曲牌应用

唢呐曲牌,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表现力上,都要比丝弦曲牌丰富。在剧情上凡升帐(堂)、点将、狩猎、迎送(迎宾接客)、出阵、出巡、出宫、摆宴、打战等等戏剧场面,总少不了唢呐曲牌的烘托渲染。唢呐曲牌除传统汉乐吹牌外,还有来自昆曲唱腔吹牌。如:[六国封相:《点绛唇》、《村里迂鼓》、《北庭花》、《北梧桐儿》。] 据查《新水令》是武《九腔》首曲。] 等等。但,结合广东汉剧汉乐传统曲牌,在旋律上是有所发展和变化的。总之,唢呐吹牌曲调根据汉剧传统演奏形式可分为单曲、套曲两大类型伴奏。根据其不同用途,分类如下:

1、升帐点将

元帅升帐或武将(女将)上场之前“点将”。都以唢呐吹牌来渲染气氛。用二支唢呐吹《点绛唇》吹牌调转《吹古》吹牌。如遇女将升堂点将吹牌应吹《粉迭》吹牌转《吹古》。吹古有慢吹急吹之分,这要看剧情需要而定的。 

2、升堂办案

汉剧传统剧目中,大凡主帅(主官)坐堂,皆用唢呐吹牌吹奏升堂以烘托宏大的场面与庄重肃穆的戏剧气氛。与升帐点将吹牌一样吹奏。曲调根据角色身份、性别、差异而酌定吹牌曲调级别,不可乱套乱用。

3、起兵、行兵

汉剧传统剧中,起兵、行兵亦用唢呐曲牌伴奏以壮声威,此类曲牌数量较多,大都昆曲移植而来,如[玉芙蓉]、[驻马停]、[普天乐]、[步步娇]、[风入松]、[石榴花]、[甘州歌]、[锦蒲开]、[锁南枝]、[将军令]、[朝阳歌]等。这些曲牌至今在昆曲、京剧中均可以找到,旋律稍有差异,主干部分则基本一致现将常用的几支吹牌曲调加以介绍。

4、演兵、比武

[ 背番子]、[神童歌]、[驻马停]、[红绣鞋]、[将军令]等曲牌,均可用在演兵时吹奏。

比武曲牌可分武打和水战两类,均在两军对阵之时吹奏。如[耍孩儿]、[收江南]、[压一拍]等为武打曲牌;[黄龙滚]、[下小楼]、[蝶子翻]、[战刀花]等为水战曲牌。

5、迎宾、饮宴

接驾、迎宾、贺功、寿诞、摆宴、饮酒是所奏的曲牌,曲调一般喜悦欢快,并带有喜庆之气。常用的牌调有[慢转中吹古][迎宾客][万年欢][小拜堂][庆元回][进酒][寿诞开]等。

6、出巡、

常用吹牌[朝元][五马][普天乐][六母令][饶饶令][出队子][及三千]等。常用曲牌[朝天子][琵琶词]等。

6、灵堂、哭祭

传统汉剧中,大凡灵堂、祭奠、盖棺、掩尸等情节也常用唢呐曲牌进行伴奏。[哭皇殿][哀哀泪][大拜堂]、[水龙吟]、[烧香调]、[雁儿落]等唢呐曲牌在汉剧中的常用。

8、表示情节动作

如换衣,用《换衣调》。下拱用《算八卦》。舞蹈,如打胜仗,用《得胜利》。

根据以上所述,这些吹牌曲调并非汉剧的传统曲牌。这问题可以查考皮黄南北路声腔诸剧种,如闽西汉剧、赣南东河戏、湖南祁剧、常德汉剧、湖北荆河戏,便可证实目前广东汉剧所用的情绪音乐曲目,并非汉剧原有的音乐曲牌,而是广东汉剧到了粤东后才吸收了广东汉乐、吹牌和昆曲唱腔曲调。广东汉乐目前有据可查的曲目就有800多首包括丝弦音乐、中军班音乐、民间小调、庙堂音乐和吹牌曲调现都为汉剧所用。

论文作者:卢鑫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7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6

标签:;  ;  ;  ;  ;  ;  ;  ;  

浅谈广东汉剧、汉乐关系与唢呐吹奏特色和应用论文_卢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