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菲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中心小学 浙江 宁波 315020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在小学课程体系中,属于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课程。它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培养学生良好品德为核心的,促进学生的社会交往、社会认知、社会道德等能力的综合性的课程。用德育来引领学生的思想、促进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渗透道德情感教育、价值观教育等,让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地学习实践中,感受德的力量,传承爱的精神,形成爱的能力,让德的力量,伴随着学生的成长。因此,本文在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谈谈基于立德树人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立德树人;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9-220-01
《道德与法治》课程就是要将“道德“教育贯彻到底,摒弃传统教育中的功利性的价值的培养,让德育能够重新回到“德性”的轨道,让德的力量,能够成为人们的思想观念领域中的指引和支配力量,让学生在判断、整理、归纳、总结问题或事件的性质的过程中,能够用精神的力量、道德的力量来进行自觉地分析和辨别生活和学习中的人、事、物、情等的价值取向,当人们在评价事物的时候,不再以简单的功利性为标准,而是以典型的情感性体验为根本的时候,社会将会少一些冷漠和事故,多一些温暖和关怀。所以,道德是一种力量,她能够让每一次陌生的相逢变成一次次温暖和感动,让彼此鼓励的存在成为相互牵挂的共生。她能够改变社会冷漠的现状,让心灵与心灵相通,让心灵与心灵靠近;道德与法治课程就是道德与法治课程就是以道德和法治教育为核心,将爱的教育、美的教育、温暖的教育深入人心,让学生在体验和感受德育的内容的过程中,焕发德性的光芒,点燃德的信仰,促进“德”的回归。因此,笔者以《我是一张纸》教学实践为例,谈谈《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基于立德树人的德育渗透策略。
一、转化功利性为情感性体验。
转变传统《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功利性指向,转向情感性体验的过程,让学生在对生命关怀、生活感悟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感性体验的过程。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融合相应的道德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情感力量的作用下,主动地将客观的学习对象,纳入到自身的情感体验的范围内,在物我合一、物我融合的心理体验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去感悟和体验德的价值和理念之与人、与物、与情等的丰富的满足和喜悦,在悦纳自己、悦纳环境、悦纳生命、悦纳一切的基础上,形成丰富的心理和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动性的激发的基础上,实现学生对学习对象的创造性的理解和认识体验的过程。
因此,在《我是一张纸》的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摒弃了就教材中对纸的功利性的观念认识,摒弃了事物对人的有用性的价值观念的认识方法。而是要用一种能动的观点来感受和体验“纸”这一和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的“物”,它和我们同在,和我们一样,当我们还是一张白纸的时候,生活给我们画上什么,我们就会呈现出什么样的色彩,这就和新出生的孩子一样,当生活给它们涂上了什么样的色彩,它们就会用什么样的色彩回报给生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它可以是美的存在,是一首诗、一幅画、一支曲子......,同样,它也可以是丑恶的存在,用审美的眼光来分析和看待周围的生活,用审美的心灵去分析和体验美在生活中的表现和展现的时间和生活中的形象,以情感性的体验、以悦纳的方式来感受和体验纸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的角色,让学生在丰富的感性体验的过程中,去感受和体验真善美和假恶丑的现实对比,让学生在具体的、形象的、生动的对比实践的过程中,去主动地将情感性的内容转移到物的层面上来,让学生在物我合一、物我相连的分析和体验的过程中,去感受和认识世间的真善美,摒弃功利的价值和概念,用悦纳的态度去面对和分析周围的人、事、情、景,用积极的态度去认识和感受周围的世界,用温暖的行动去关怀和帮助周围的人和事,让生活变成更加美好的存在。
二、转化技术性为生命性体验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实施的过程中,立德树人基础上的德育渗透,是将教育的视角真正转向对学生的思想、心理和体验,让学生在丰富的生命体验的基础上,去感受“德”这一生动而形象的内涵在学生的价值和观念中的作用,改变传统的德育教育中的技术性的难度渗透,让学生从生命关怀、感性体验的过程中,去感受和体验物质带给人类和世界的丰富的情感和生命体验,让学生在对生命之美、对生活之美的丰富的体验的过程中,去形成对物质世界的主观的、能动的、情感性的认识体验,使学生在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激发的基础上,形成对客观世界的丰富的认识体验。
因此,在讲纸是性哪里来的实践中,将教育的视角转向以“我”为中心,用 “寻找会场、教室里的纸宝宝”活动,引领学生感受纸的生命的过程:我是一张纸,我的最初的生命形态不是冷冰冰的、没有温度、没有情感的纸张,我曾经是一棵充满着勃勃生机和活力的一棵参天大树,我是一棵有着强劲的生命力的小草、我是大自然和人的智慧的结晶。在我生命最绚丽的时刻,我给大自然以美的享受和存在,在我生命终结的时候,我能够以生命的另一种形态存在,是人们的智慧和我的力量的凝结,融合成了我们看到的纸的形态,你眼前的我,可能是一片绿叶,那林荫小道上的狭长的翠竹;那山间绽放生命的小草、抑或绿树。每一张纸中,都凝集着小草、大树、翠竹的生命的力量,凝集着人们的勤劳的奉献和智慧的付出,我们作为有生命、有情感、有思想的存在,我们有什么理由去浪费和糟蹋这美好的生命和智慧的结晶呢?同样地,将纸艺引入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让学生在具体的智慧动力中去感受和体验纸和艺术的美的衔接和生长,在生动形象的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对世界的生命关怀和心理体验,让美的价值和道德情操在对物质世界的生命关怀的基础上,得到形象生动的体现,让学生在感性体验的基础上,培养热爱生命、珍爱世界的美好品质,让德性能够在生命关怀的体验中得到显现。
三、重塑有情德“事实性”材料
基于立德树人基础上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改变了传统的德育渗透过程中的原有的价值观念的渗透方式,将德育的过程通过丰富的情感性的、生命行的体验来实现,让学生在有情感的内容渗透中,在有意识的体验过程中,去深入地体验和消化德的价值和内涵,促进学生在丰富的事实性的材料的认识和实践的基础上,去重塑德性,促进德的回归。
所以,在感受事实性的过程中,让学生聊一聊自己知道的关于造纸的故事,来促进学生对纸的创作的认识,观看古代人造纸的视频,以及现代的造纸过程等,将纸的存在,转化成一种与人共生共存,共同陪伴的存在,转化成一种与人们的心灵相通、生存与共的存在,自然界的春夏秋冬,不仅仅会使人发生寒热凉暖的变化,同样植物、动物这些和人类一样的存在,都会呈现出相应的变化,它们是和人类一样的存在,都是世界的一份子,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关怀和爱惜这些生命的存在,同时,利用事实性的材料促进德育的渗透,促进学生对生命的关怀、对物质世界的悦纳和珍惜,让德成为学生衡量和评价世界的重要标准,成为学生的生活和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基于立德树人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应注重教学过程与德育措施的有效结合,在尊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发展德育教育,让德真正成为学生的价值观念中的一部分,成为促进未来社会发展,思想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参考文献:
[1]简析道德与法治课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程焕明,郗富亮.课程教育研究.2019(06)
[2]谈德育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渗透[J].张学忠.甘肃教育.2018(21)
[3]立德树人 以法育心——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建议[J]. 王祥力. 基础教育参考. 2017(17)
论文作者:叶菲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9月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生命论文; 道德论文; 基础上论文; 德育论文; 过程中论文; 法治论文; 情感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9月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