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胱抑素C在早期肾功能损伤检测中的的灵敏度及临床价值分析论文_邱剑蕴

邱剑蕴

(上海市芷江西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200070)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9-0108-02

肾病的早期诊断,对于肾病患者是非常重要的。肾脏疾病发病较为隐蔽,早期往往不易被发现,一旦患者出现胸闷、水肿、贫血等症状时,肾脏功能已经明显的衰退,血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ECCR)显著性降低,病情已经恶化且难以治疗[1]。由于检测费用高、操作繁琐以及患者年龄、性别和体表面积大影响等原因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而其他相关指标,如血清尿素氮(BUN)、SCR、ECCR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导致检测准确性和灵敏性均不理想,如易受到蛋白质摄入量和体内代谢水平等影响、敏感性较差等,对于早期肾功能损伤检测临床价值不大[2]。血清胱抑素(CysC)是近年来国内外报道的一种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理想内源性物质[3]。本文就以不同程度肾功能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血清CysC水平变化,并与BUN、SCR、ECCR水平变化相比较,评价血清CysC对早期肾功能损伤的检测灵敏度及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我院内科治疗的慢性肾病患者14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女患者分别为84、64例,年龄45~62岁,平均年龄(52.43±6.32)岁,依据ECCR水平将患者分为早期肾功能不全组和中晚期肾功能不全组,其中早期肾功能不全组患者92例,男、女患者分别为55、37例,ECCR处于55~80 mL/min范围内;中晚期肾功能不全组患者56例,男、女患者分别为29、27例,CCR低于50 mL/min。选取同期于本院体检的52例健康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女患者分别为29、23例,年龄44~61岁,平均年龄(51.87±7.03)岁,心、肝、脾、肺、肾以及其他体检均正常。三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

对三组研究对象进行空腹抽血,以真空分离胶试管采用静脉血样3ml,2小时内将血清分离,并保存于零下20℃,检测时取出,室温下摇匀;收集24小时尿液,以甲苯防腐,混匀后取30ml检测。采用乳胶颗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分析法(上海执诚)检测血清CysC;肌氨酸氧化酶法和酶偶联法分别检测SCR和BUN;依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2版方法检测ECCR(日立70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并依据体表面积矫正的内生肌酐清除率计算。

1.3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SNK-q检验比较两组间差异;Pearson相关系数计算进行相关性分析。以P<0.05为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血清CysC、SCR、BUN及ECCR检测

表1所示为研究对象各项检测指标结果,可以看出,相比于对照组,早期和中晚期患者血清CysC、SCR、BUN均升高,ECCR降低,其中中晚期肾功能不全组患者各项指标水平均与对照组和早期肾功能不全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早期肾功能不全组CysC和ECCR水平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

2.2 血清CysC、SCR、BUN阳性表达率

表2所示为早期和中晚期肾功能不全组患者血清CysC、SCR、BUN阳性表达率结果,中晚期肾功能不全组患者各项指标阳性表达率均为100%,早期肾功能不全组CysC表达率为94.57%,显著性高于SCR、BUN(P<0.05)。

3.讨论

本文依据患者ECCR水平不同分为早期和中晚期肾功能不全组,并以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血清CysC、SCR、BUN变化以及与ECCR相关性,结果表明,中晚期肾功能不全组各项指标均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早期肾功能不全组仅CysC、ECCR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BUN、SCR水平无显著性变化,说明在肾功能出现早期损伤时,BUN和SCR并不能精确的反应出变化;在指标阳性表达率的检测中,中晚期功能不全组患者CysC、SCR、BUN检测率均为100%,对于早期肾功能不全组,患者CysC阳性检出率高达94.57%,而SCR、BUN仅分别为27.17%、31.52%,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肾功能已经出现较大损伤时,CysC、SCR、BUN浓度均显著升高,此时均有诊断价值,但是在肾功能轻度损伤时,CysC可更加敏感的反应变化,更具有临床诊断价值;与ECCR相关性检测结果证明,早期和中晚期肾功能不全患者CysC、SCR、BUN均与其有良好的相关性,其中均以CysC相关系数最大,呈显著性负相关,表明了两者关系最为紧密,且比SCR、BUN更为敏感、准确的反应GFR变化。因而,对于早期肾功能损伤患者,CysC较SCR、BUN更能敏感、准确的反应GFR变化,可作为一种有效的诊断手段广泛用于肾功能损伤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吴章菊.血清胱抑素C在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河北医学,2014,20(5):751-752.

[2] 傅林金,金容香,袁海琼.血清CysC和U-mAlb/Cr及Hcy在狼疮性微小肾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4,32(3):312-313.

[3] 史艳晖.血清胱抑素C判断早期肾功能损伤的意义[J].临床合理用药,2013,6(12):119.

论文作者:邱剑蕴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13

标签:;  ;  ;  ;  ;  ;  ;  ;  

血清胱抑素C在早期肾功能损伤检测中的的灵敏度及临床价值分析论文_邱剑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