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专家妈妈”的省时妙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妙法论文,省时论文,妈妈论文,专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你的世界精彩了,孩子的世界更丰富(南京师范大学 金鸽) 说来惭愧,自从有了儿子,那个属于我自己的多姿多彩的世界就渐渐消失了。整天围着儿子转,哪里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年轻时的那些爱好,都被无限压缩,终于全不见了踪影。时光就在这样的无奈之下静静流淌。 很偶然的一个晚上,我一边洗着儿子的衣服,一边哼起了黄梅戏,小小的他突然跑过来,嘴里嚷嚷着:“妈妈,你是天使。”“妈妈,好听,再唱,真好听!”那个晚上,我对着这个唯一的小观众美美地过了把戏瘾,把我打小会唱的戏剧选段逐一唱了个遍,唱得自己都陶醉不已,而小小的儿子也听得津津有味。我忽然意识到,原来许多年不曾启封,却一刻都不曾忘怀,那些华美的篇章一直都潜藏在我内心深处。 接下来的时日里,一边工作,一边养育孩子的生活依旧烦琐,但却因为我和儿子共同的爱好——戏剧,而变得甜蜜丰盈起来。以往洗碗洗衣服时的枯燥与抱怨被我们悠扬的乐声所代替。每天饭后成了我和儿子的“戏剧时间”,我们会哼唱起美妙的戏剧,一起收拾碗筷、一起抹桌子、一起洗碗……我还常常在这“戏剧时间”插播“古诗文选读”,告诉他,这些戏曲都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粹,接着便把美妙的诗词念给他听,和他一起体味个中美好。说也奇怪,因为有了这段“戏曲时光”,原本枯燥乏味的家务活似乎也不那么让我心烦意乱了。 现如今,已经长大的儿子虽在异国求学,但仍不忘自己民族文化传统的根本,在繁重的学业压力之余,时常哼上两段,称这是“减压一绝”。未曾料想,我的无心“施教”,却在儿子心底埋下了一颗美好的种子,慢慢地发芽生长,渐渐地枝繁叶茂,既丰富了他的业余爱好,也为他搭建起了深厚坚实的心灵依靠,更为我们母子留下了最美好的“连结”。 和很多母亲一样,本以为有了孩子,原本的兴趣爱好将会被各种琐事细节消耗殆尽,但那次无意中的“吊嗓子”却让我突悟:原来自己的兴趣爱好与对孩子的养育并不冲突,甚至能成为滋养孩子的绝妙养料。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少的并非时间,而是心情,那种仍然可以拥有自我、拥有美好生活的心情与信念。 1.如果你爱好音乐,那么做家务的时候,不妨让音乐流淌于家中,成为美好的背景吧,让家务不再成为恼人的、烦琐的“必须”,也让孩子沉浸在美妙的乐音中。 2.如果你爱好阅读,那么就捧着书本和孩子共读共品吧,也许你会发现,和孩子一起读一则王尔德的童话,那感觉会有多么不同。 3.如果你爱好旅游、户外锻炼,那么就请带着孩子一起去外面的世界走走看看吧,你想对孩子完成的许多教育,往往就在旅游途中完美达成。 总之,再忙,也别忘了曾经的爱好与梦想,孩子需要的是一个充满生机的阳光妈妈,而不是一个牢骚满腹的“爱抱怨”妈妈。 让孩子书写独立宣言(华东师范大学 周念丽) 有了孩子,感觉总是疲于奔命,吃饭要喂,睡觉要哄,玩好玩具还总得“收拾残局”。这样的“劳心劳力”,许多母亲感同身受。但日复一日,望着一点点脱去了稚气的孩子,我们是否仍要谨守“来,妈妈来帮你”的信条?我们是否可以松开那已然握得太紧的双手,给孩子一点空间,给自己一点时间?但在我们内心深处,是不是总固执地“认定”:孩子还小,需要我们的百般呵护,能为孩子做的,就尽量为孩子多做一点。于是,我们“恋恋不舍”,不忍放手,仿佛深怕一放手,孩子就真的长大了,不需要身为母亲的我们了。 作为一名母亲,我也曾经历这样的“放手之路”,当听到孩子用尚稚嫩的声音宣布“我长大了”,喜悦之余,“痛苦”的体验也接踵而来。仿佛是在一夜之间,往昔那个总是黏着我、嚷嚷着“妈妈,你帮我”“妈妈,你快来”的小宝宝一下变成了我行我素的“小霸王”,他开始发出这样的独立宣言:“妈妈,我自己来!”“妈妈,你走开!”这对戴上“为人母亲”之永恒桂冠为时不久的我来说,充满了矛盾:一方面,渴望着孩子能早日独立,自己也能从“围着孩子转”的筋疲力尽中松一口气;但另一方面,又怕孩子不再听自己的话,就如同生怕他将就此“远离”,跟我这个母亲不再那么亲。 终于,当孩子一次次发出“我自己来”的独立宣言后,我和许多母亲一样,试着慢慢放开紧握的双手,用一只手帮助那个正走在独立道路上的孩子,而另一只手用来做自己的事。当我放松心态,我便给了孩子更大的空间,也为自己留下了更多的时间,我开始接纳孩子独立过程中的“捣蛋”,在他独立进程中的每一次不尽人意的“捣蛋”之后,我都会细想: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也在这样一步步的“细想”之后,我发现孩子的成长、孩子的独立,都有其自然的规律,身为母亲,大可遵循孩子的独立意愿,放手让孩子独立飞翔。那时,我们也许会发现,我们和孩子都更为轻松、精彩。 我们常常抱怨时间不够,是否因为我们是和孩子紧紧相依的母亲,于是便舍不得放开紧握着的双手。对于孩子,我们总有太多牵挂,因此生出太多“包办代替”,把自己和孩子都置于相互依恋的保护圈中。其实,孩子本就是独立的个体,作为母亲,我们不妨在孩子发出“独立宣言”之时,适当放手,在一旁微笑地看着孩子每一点进步、每一次成长,当我们逐渐“隐退”,便会发现孩子独立路上不一样的风景,也为自己带来更为灿烂多姿的人生景况。 1.当孩子尚未出现独立“萌芽”之时,我们可以在给予孩子充分的安全感之余,让孩子生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我们做得少些,让孩子自主得多些。 2.当孩子发出独立宣言时,在兼顾孩子安全问题的同时,让他享受到自己做事的快乐,让孩子从“我可以做好这件事”的独立行动中产生“我可以做好许多事”的独立精神。 3.当孩子的独立进程出现“曲折”时,我们要做的是“从旁协助”,在一次次的“曲折”中帮助孩子找到正确道路,而不是扼杀孩子的尝试。 总之,当孩子发表他的独立宣言时,身为母亲的我们应顺其自然地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不仅仅是把自己从诸多“琐事”中解放出来,赢得属于自己的“宝贵时间”以充实自我,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拥有独立的空间、独立的精神,以及独立做事的能力。当我们和孩子各自独立,却又紧紧相连,我们和孩子都能感受到一种奇妙的“相依而又轻松”的感觉。所以,下一次,当我们再抱怨“时间为什么不够用”之时,我们可以先静心想一想:是不是有些事,可以让孩子自己完成? 将育儿和工作完美融合(浙江外国语学院游 小培) 初有孩子的日子,总是离不开“焦头烂额”的状态,有时身在办公室,心却悬在那个小小的人儿身上,直到回到了家,那颗心才真正放下,平稳妥帖。 在那些日子里,我总是想,怎样才能让工作和养育完美融合,而不是这般“心挂两头”。很偶然的一次机会,女儿突然问我:“妈妈,你上课是什么样子的呢?我想看看妈妈是怎么工作的。”没想到这小女孩居然对我的工作兴致浓厚,于是我便把小女孩当作学生,向她作了一次“工作汇报”。未曾料想,小女孩对这样的上课形式颇感兴趣,常常嚷嚷着:“妈妈,上课,上课。”于是,我便把我的工作“移师”到家中,让女儿成为我的第一听众。 常常地,我会和女儿这样说,今天我们上一堂实验课,课的名字叫作“水”,于是,我一边洗衣做饭,一边让女儿参与,让她在劳动的同时感受“水”;我们也会上一堂“力平衡”的课,当我与女儿一起将衣物一件件地夹到晾衣架上时,这堂课便开始了;有时,与孩子一起泡洗衣粉或煮汤放盐时,我也会让孩子体验“溶解”这个化学概念……这些虽然孩子听了也是一知半解,但是让孩子在生活中接触过了物理和化学,等她长大学到这些概念时,她便会生出一种亲切感。而我呢,也常常会在和孩子的互动中找到教学灵感。 而当我需要赶一个案头工作时,我常常会为女儿也开辟一个很正式的“工作空间”,然后煞有介事地给她布置一个明确的任务,比如让她独立完成一幅拼图。当有了明确的“工作职责”,女儿便会安静、认真、全力以赴地去完成。就这样,一家人“各据一方”,安安静静地工作,既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也训练了女儿持久的注意力、独立性,让她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学习型家庭的熏陶。时光流逝间,我慢慢发现,原来,育儿和工作也可以如此完美融合。 当工作遭遇育儿,这是许多职场母亲都曾“感同身受”的难题。想在家里静静地完成一项案头工作,几乎成了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妈妈,你来”“妈妈,你陪我”——在这样的声声“断喝”下,工作,自然无效率可言。那么,我们可不可以为孩子也安排一项属于他的,让他感兴趣的“工作”,半个小时,或是一个小时,让他也静静地,享受专注“工作”所带来的美好。 1.当育儿遭遇工作,职场妈妈别忘了——妈妈的专业素养能为孩子带去美好的养分。无论你从事哪种工作,都可以和孩子谈一谈,聊一聊,把那些专业术语化为生动的故事讲给孩子听,让孩子在了解你工作的同时,生出一种美妙的自豪感。 2.当育儿遭遇工作,职场妈妈别忘了——让爸爸积极参与育儿。从教育的角度来看,爸爸是孩子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所以,充分发挥爸爸的作用,既能让妈妈省心省力,又能让孩子更好地发展,何乐而不为呢? 3.当育儿遭遇工作,职场妈妈别忘了——给孩子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让他在一个相对时间内做属于他自己的工作:搭搭积木,拼拼图,画一幅他心中的画……相对独立的空间和时间能把妈妈和孩子都从“互相打扰”中解放出来,拥有属于自己的时间。 总之,育儿和工作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难以融合,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也能得到不少的自我提升,也许这些自我提升并不那么显而易见,但我们应该相信——孩子,能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将自我历练得更为成熟、更为勇敢。三位“专家妈妈”的省时方法_亲子成长论文
三位“专家妈妈”的省时方法_亲子成长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