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楚天舒——1996中国证券市场回顾与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证券市场论文,楚天舒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6年。“九五”第一年。
中国证券市场一洗连续几年的熊势,走出了一轮波澜壮阔的行情。沪深两地证券市场全年累计成交额达41610.79亿元,相当于1995年(剔除国债期货成交额后)的6.15倍。两地上市公司总计已达530家,比1995年剧增207家,沪深两市流通股本分别达到186.59亿元和158.76亿元,分别比1995年增加43.7%和51.2%,股票市价总值各为5477.81亿元与4364.57亿元,比同期增加116.89%与360.09%,两地投资者总数突破2000万人,比1995年末增加800多万人。虽然由于10月份后市场出现的非理性暴涨,极大地增加了市场的风险,但在国家有关维护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一项项力措逐渐奏效之后,股市指数回到一个相对合理的区间,许多股票的投资价值重新开始凸现。更为重要的是,经过这一次风雨洗礼,对促进投资者与市场的成熟产生了巨大的积极影响。此外,STAQ与NET系统在1996年内开始趋于活跃,各地方证交中心随着沪深主战场的走强,成交量也在逐渐放大。
1996年,中国证监会先后与澳大利亚和英国证券期货监管机构签订了合作备忘录,加上前些年与美、港、新机构签订的协议,使与国外证券期货监管机构的合作方达到5家。第四批海外上市预选企业的公布使中国企业海外融资功能得以进一步强化。
希望与挑战同存,规范与发展并举,成为96证券市场的一大鲜明特征。96中国证券市场取得的长足进步为中国证券市场的进一步规范与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将对“九五”后几年中国经济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
深市:轻舟已过万重山
96中国证券市场给人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之一是“深强沪弱”。深圳证券市场以一种汹涌的走势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以后的持续走强似乎亦给“矫枉过正”说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深市全年股票成交金额达12217.35亿元,是上一年的12倍。
经过漫漫三年的“熊市”,深圳股市长期处于一种波澜不惊的状态,96年开盘之初,市场仍以一种惯性缓慢下跌,市场交投清淡,日成交额有时甚至不到1亿元,深市成指最低跌至924点。春节过后,中国证监会整顿商品期货市场的通知使股市资金面得到一定改善,市场略有波动,深圳成指在1000点大关上稳定下来。4月1日,央行宣布停止新的保值贴补业务,使市场获得了生机,股指开始大幅攀升,指数上扬到1500点。5月初减息消息公布后,市场结合中期业绩与香港回归因素,推动一些相关股票如深科技,深中集与深招港等大幅上扬,深圳市场进入发现价值、合理回归的理性炒作阶段。结合二次减息的预期,6月深圳股指破2000点,伴随着地产股的上升,7月冲至2700点,经过8、9月的酝酿盘整后,由于新股民的大量入市,新资金的大量涌入,造成股票供需状况出现暂时严重失衡,由三线低价股带动指数加速攀升。尤其是在10月中旬,由于吉林化工上市而带来的狂炒大盘H股概念的做法,使得东北电创下日涨幅超过100%的不正常纪录,10月17日成为深市96年最疯狂的一天。从此,深市从价值回归走向了价值与价格的反向背离。
深圳股市发展到后期的矫枉过正,引起了很多有识之士的焦虑与不安,更引起了管理层的高度重视。中国证监会此间曾连续发布通知,纠正市场的过度投机行为,规范市场健康发展。但管理层与《人民日报》社论不断提醒市场参与者“谨慎投资,抑制过度投机,注意市场风险”的几番劝告被许多市场人士在过多泡沫的诱惑下抛置脑后,成份指数一路上扬至4500点。直到12月15日,《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如一剂重药,使股价从“空中楼阁”回到了现实的土壤。
伴随深市A股的火爆,深市B股也走出了多年的低谷,并曾在6月中旬出现了连续4日的狂涨,一度冲破1000点。随着7月初明确了B股只能由境外投资者购买,深市B股市场出现大幅回落。11月中旬,由于环球股市的普遍回暖与A股市场的狂热。A、B股间价格的巨大落差引起投资者的普遍关注,使得B股市场再度出现上升行情,年前在1100点以上站稳。
深市基金市场96年的走势与股票走势基本类似,市场几度出现的投资基金管理办法即将出台的传闻使得基金走出一波相对独立行情。11月底,中国证监会主席周道炯在北京大学关于大力发展证券投资基金的说法一度使基金成为令人瞩目的明星。1996年深圳基金总成交金额达1069.12亿元,比上年增加422.74%。深圳国债市场96年现券总成交额达66.87亿元,比上年上升522.04%,回购总成交金额达569.48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加640.35%。
纵观96深圳证券市场,宏观经济形势的好转是促成深市繁荣的根本原因,深圳证券管理部门也采取了种种切实有效的措施振兴市场,使其在一年之间从华南区域性市场发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国市场。95年上任的新一届深交所领导班子以“市场至上、服务为本”的全方位市场服务思想,终于在96年获得了丰厚的回报。深交所的“走访制”、“第一接受人负责制”、“市场服务周”、“一条龙服务”、“与各地证管部门合作”等等以“服务”为中心的努力不仅获得了市场参与者的高度评价,也为其它部门所效仿。
沪市:乱云飞渡仍从容
上海证券市场在96年同样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年收盘指数917.02点,与上年比增加65%,股票成交金额达到9114.84亿元,比1995年增加193.70%,基金497.38亿元,比上年增加62.72%。
总的说来,上海股市96年的走势显得较为疲弱。由于深市成为市场的热点,九七香港回归又给深圳市场添了新的题材,洼地效应使得大量资金流向深市,使上海股市上涨时随深市亦步亦趋,除12月中旬外,其余调整时间与调整幅度在总体上都超过深市。沪市综合指数96年最高达1250点,离历史最高位的1536点还有不小的距离。而深圳成指最高达到4500点,早已把历史高位抛在后头,综指也攻破368点天价位。深圳股市11月20日创下的199.41亿元的天量更使得上海股市望尘而及。
针对深圳股市咄咄逼人的态势,上海市有关部门对上市公司与证券市场采取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7月1日,“上证30指数”开始运行;8月20日,上海100家本地上市公司全部列入现代企业制度试点范围;9月12日,上海推出对沪市百家上市公司的5项优惠政策,上交所推出改进服务7项新措施;9月24日,上交所决定,从10月3日起分别下调股票、基金交易佣金和经手费标准,并推广无形席位报盘交易方式。一系列措施使得上海股票市场渐趋活跃。
上海证券市场的龙头地位虽然由于股市的相对疲软而受到强有力的挑战,但上海的债市尤其是几乎占了2/3总交易额的国债市场终使上海的证券中心地位得以稳固。据统计,上海国债现券年成交额达4962.38亿元,回购达12439.16亿元,占年证券总成交额的比例为62.9%,大大超过深圳市场,如果考虑各地联网交易中心的交易量,上交所的现券交易回购量占全国国债交易量的95%以上,也使得上海证券市场的总容量与总成交金额在沪深两地角逐中占据绝对优势。
上海国债现券品种在全年的走势基本上呈现出先扬后抑,且主要集中在三个时间段,即上半年3、4月份的第一次降息预期与年中的第二次降息前,由于国债在降息的情况下投资价值增大,使现券价格上升。尤其是十年期96国库券(696券)一度冲高至127.27元。但由于股市的持续火爆,10月份以后许多证券价格呈下调趋势,采用美国式竟标发行的七年期国库券(896券)在发行时曾超过102元,而上市时却迅速跌破面值,至今仍在百元之下徘徊。
1996年上海国债现券回购市场非常活跃,交易量猛增,日均国债与回购交易金额达70多亿元,7月12日现券成交量竟高达125.4亿元。随着股市发行节奏的加快,短期回购交易量呈跳跃式波动趋势,几度冲破100亿元大关,而长期回购则受长期资金面的影响,走势上基本稳定。
96年上海国债市场蓬勃发展的另一个原因是各地方联网中心的国债交易量在上交所所占的比重日益提高,体现了打“中华牌”的效果。在保证风险控制、加强交易管理的前提下,上交所国债部加快了联网席位开通国债回购业务的速度。到96年上半年,开通此类席位234个,参与业务的联网中心达19家,所属券商220余家。随着标准券库存由实物券向无纸化券的扩大,各联网中心的回购交易也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由于96年的两度降息以及对再次降息的预期,促使了国债这个“金边债券”受到投资者的异常青睐。由于上海债市巨大的容量,也使得国债承销商纷纷将大量国债注册托管在上海证交所。其中96无记名一期3年期国债上交所托管总量达到95.3%。而发行的市场化与交易的火爆又促进了国债发行的顺利进行,96年全国共发行2052.82亿国债,比1995年的1537亿元增加了33.38%,并突破了1952亿的发行规模。而几乎每期国债都非常受欢迎,尤其以三年期以上为甚。国内市场的成功促进了国外市场的顺利发行,在英国发行的“美元全球债券”获得了欧洲“全球最佳发行”称号,96年1月在美国发行的100年杨基债券的成功,更昭示了中国市场的巨大吸引力及国外投资者对中国证券市场与中国经济的长期信心。
上海国债市场在证券市场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已引起了各方关注。央行于96年4月9日将上海选为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地点,向14家商业银行总行首次买进2.9亿元面值的国债,作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结合点,上海国债市场具备了宏观调控经济的功能,其意义远远超出证券市场本身。
市场各方:击中流浪遏飞舟
中国证券市场的参与者、建设者与管理者在96年都经受了一次新的考验。
上市公司作为证券市场的主体,在证券市场建设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作为企业改革的排头兵,上市公司以其“灵活多变的机制、管理科学的群体、产权明晰的典范、职责明确的样板”走到了改革的前列,也成为市场注目的热点与追捧的对象。9月中旬,由《中国证券报》和中国诚信评估联合推出的国内首次中期业绩排序揭晓,春兰、深科技、古井贡、陆家嘴、苏常柴、长虹、深发展、连大冷、黔轮胎、湖北兴化名列前10名。这十家股票无论是股票价位还是交投活跃程度均列市场前列,充分体现了中国证券市场逐渐理性化的过程。全国35座中心城市百家大型商场家电商品1996年1—11月的调查结果显示,长虹与康佳分别以22.91%与14.05%的市场占有率遥遥领先于国内外其它品牌;海尔电冰箱以30.98%的市场占有率居首位;小天鹅洗衣机以23.89%的占有率居洗衣机行业之首。据来自《上海证券报》的消息,春兰空调的市场占有率为34%,而深圳飞亚达、河南神马、丰华圆珠、洛阳玻璃、深中集、泸州老窖、济南轻骑、佛山照明无不在各行业内各领风骚。上海石化被《亚洲货币杂志》评为1996年“中国最佳管理公司”的首位,镇海炼化作为中国第一家在伦敦和香港上市的发行可转换债券的H股公司,被《亚洲华尔街日报》评为最好的亚洲炼油企业之一。更值得称道的是,四川长虹董事长兼总经理倪润峰被香港《亚洲周刊》作为大陆唯一的获奖者,与香港新鸿基地产主席郭炳湘、有“经营美神”之称的台塑董事长王永庆、新加坡大华银行主席黄福耀、马来西亚吉隆坡“甲洞”执行主席、“橡胶大王”李爱贤等四人荣膺1996年企业家成就奖,在海外引起巨大轰动。海尔集团获得的国际星级服务顶级荣誉“五星钻石奖”,也是亚洲唯一获此殊荣的家电企业。中国的上市公司和其经营者正在将其卓越的风采展现在世人面前。但是,也有一些上市公司违背了“三公”原则,给投资者利益造成损失。如中川国际信息披露不及时,给股东造成损害,张家界公司利用股票集资所得炒作股票的违规做法,无疑与上市公司的基本承诺与职责格格不入。
券商是证券市场中另一不可缺少的一环。1996年的行情使券商们摆脱了“等米下锅”的困境,而银证分离为券商间的收购打开了闸门,为券商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广阔的舞台。7月16日,在“327”事件中受到重创的万国证券与申银合并,成为注册资金13亿元,资产规模逾130亿人民币的中国最大的证券公司。其注册资本金占全国证券资本金总额的11%。老牌证券公司国泰、华夏、南方、海通、君安、中信也纷纷抓住机遇,在市场中占据了自己的份额。特别值得肯定的是,许多券商借机广纳人士,扩充队伍,在业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此外,券商们在引导上市公司改制、促进直接融资的发展,培育理性投资队伍等证券市场建设方面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同时也有一些券商见利忘义,操纵股市、内幕交易等等行为给股市的规范化建设造成了极大损害。
中介机构与新闻媒介在96证券市场中表现得渐趋成熟,队伍也在不断发展壮大。10月,司法部与中国证监会发布联合公告,在全国范围内确认了668名律师与155家律师事务所从事证券法律业务资格,使全国从事这项业务的律师人员增加了17倍。国务院规定会计师事务所与审计师事务所合并以后,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将拥有11万会员,其中注册会计师近一半,成为世界上拥有注册会计师最多的国家之一。他们将为上市公司规范与改组起到的重要作用。
1996年中介咨询机构“勤练内功”,在市场深度分析与行业产业分析上作了许多工作。但也有少数律师、律师事务所与会计师事务所违背职业道德,在发行中作出虚假陈述,成为其中的不合谐音。
1996年,以《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金融时报》、《证券市场周刊》等为代表的报刊,为培育投资者成熟的投资理念与风险意识,作出了不懈的努力。随着90年代初《深圳特区报》与《深圳商报》开辟证券专版后,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新闻媒体将笔墨和镜头聚焦在这里,充分说明证券市场正在走向社会大众,走向人们的日常生活。
证券市场的主体,投资者队伍在96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深沪两地投资者从1000万人剧增到2100万人,北至白山黑水,南到天涯海角,西到帕米尔高原与世界屋脊,东至东海之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不包括港澳台)都有了自己的上市公司,也都有了自己的投资者队伍。投资者队伍的迅速扩大表明“股民已占城市人口相当大的比例,股票市场稳步上升为我国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它为证券市场的扩容提供了资金来源和企业改制的群众基础,也为股票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但是,其中诸多不知股票为何物,不知市场风险何在的中小股民们往往成为一些操纵市场机构的牺牲品,又增大了市场的风险。投资者队伍增加的利弊双刃剑给市场参与各方出了一道崭新的课题。
规范:忽报人间曾伏虎
96中国证券市场用得最多最频繁的两个字无疑是“规范”。从“法制、监管、自律、规范”的“八字方针”到1996年12月16日的《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无不由“规范”贯穿其中。96年是我国证券市场创建以来查处违法违规案件最多的一年,力度之大,涉及面之广是历年来从未有过的。将96年称之为“规范年”,可以说是名正实归。
96年1月8日,中国证监会即对超比例发行内部职工股,并对社会公众隐瞒实情的中山火炬进行了处罚;1月25日,对四川广华国家股转让给境外企业一事再亮“红灯”;4、5月,对连大冷、通化东宝等五家企业擅自公布申请发行可转换债券事宜进行批评;9月2日,对大明公司、华夏证券及中介机构在“大明缩股案”中的违规行为作出处罚;10月8日,对渤海集团中期报告中某些财务事项的处理严重违反了现行财务制度与证券法规作出处理,并公布了停牌50天后的处理结果。
在对上市公司的不规范行为进行处理的同时,中国证监会对金融机构的违规行为同样毫不手软。11月14日,查处中信实业银行济南分行与中国工商银行合肥分行在股票发行过程中的违规行为,两位行长被免职;第二天又处罚了广东发展银行江门分行、中山证券公司等几家金融机构;四天以后,中国证监会对海通证券与发展银行为客户透支一事再亮“黄牌”;12月5日,对华银国际信托等28家机构的违规行为处以警告和罚款。从年初中国证监会发出“上市公司配股”、“禁止股票发行中不当行为”,到年中的“证券交易所管理办法”、“规范上市公司行为”,到年末的“严禁操纵市场”与“加强风险管理与教育”,证监会连发十二道金牌,反映了其规范市场的力度与决心。
11月中旬,国务院证券委主任周正庆指出:“八字方针”贯穿“九五”,周道炯主席谈到“执法要严,铁面无私”,直至11月15日《人民日报》社论与12月16日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更把96年规范证券市场中过度投机行为与消除过多泡沫的举措之力度强化到一个特别的水平。
在中国证监会频频处罚违规行为的同时,沪深两地交易所也加强了规范建设与市场监控。4月30日,上交所对“一汽金杯”等6家发生年度亏损的上市公司提出警告。并暂停交易两天;为了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规范化水平,上交所编辑了国内第一本《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为指南》;上交所还率先在国内明确规定了董事会秘书制度,并对董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业务培训。而深交所确立以“法制化、程序化、标准化”为主要内容的监管工作流程,将规范工作推上了一个新台阶。此外,证券市场规范化的重要前提之一是证券交易所行为的规范。《证券交易所管理办法》的实施对交易所的规范化建设提出了系统的法律要求,对杜绝直接损害市场公正和超越交易所职能的“越位”行为提供了禁止的法律依据。
在1996年,从券商、上市公司到投资者、中介机构等市场参与的各方面,都深深体会到了“没有规范就没有发展”的真正含义。而更是在规范的过程中,各方人士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规范的根本还必须依赖于《证券法》这个根本大法的早日出台。
发展:鲲鹏展翅九万里
1996年12月19日,在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八字方针”发表一周年之际,各大报分别发表了“稳步发展政策未变”的重要文章,提出“积极而稳妥地发展证券市场,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需要”,“发展证券市场,是改革开放与国民经济建设的长远大计”。
中国证券市场建立6年多来,从当年的上海“老八股”、深圳“老六股”发展到现在分别拥有293家与237家上市公司的市场,走过了艰难的路程。而“规范”与“发展”作为证券市场不可偏废的两个方面一直贯穿始终。
1996年是“九五”计划的第一年,也是环球股市风起云涌,持续走高的一年。在这一年里,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43次创历史新高,达到了6500点的高位,英国伦敦金融时报指数屡创新高,法国CAC40种工业股票指数在12月3日达到2358.65点,逼近历史最高位2360.98点,德国法兰克福DAX指数也屡屡出现在破记录的名册上。国企H股伴随着香港股市攀上13530点的高峰,也一度收回千点大关。而随着九七香港回归,三地市场的并驾齐驱将促使中国证券市场发生巨大的功能性变化,导致沪深市场的重新定位,并给沪深市场的规范与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随着经济软着陆的成功,中国经济又步入适度快速和相对平稳的发展新阶段,作为国民经济“晴雨表”的中国证券市场自然会作出应有的反应。
同时,“九五”期间,由于新兴的中国资本市场具有极强的扩张能力和巨大的扩容空间,市场从量上将得到长足发展。随着市场的发展完善,历史遗留问题的逐步解决将会提上议事日程,从而使得“同股同利,同股同权”得以真正实现。
“九五”期间,随着《证券法》、《信托法》、《期货交易法》、《投资基金管理办法》等法律及一系列配套法规与实施细则的出台,将促进市场的良性运作,杜绝监管与决策的随意性与盲目性,促进市场的“公开、公平、公正”,进入法治新阶段。
“九五”期间,行业产业研究与公司研究将成为中国证券从业人员日益专业化的重要标志。上市公司的业绩及其行业景气度将备受关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踏踏实实研究公司本身成为股市题材的永恒源泉。把眼光放向未来而不是现在和过去,寻找成长性的绩优股成为中国股市减少泡沫的有效手段。
“九五”期间,随着证券投资基金的广泛普及,开放式基金的设立,基金管理人制度、股市经纪人制度与做市商制度可望逐步由试点走向完善。经济的发展将使得各种投资渠道逐步拓宽,从而使股市的供给与需求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随着法规的完善,金融体系的逐步建立,金融衍生工具将逐渐开始试点,从而使证券市场的风险集中在“机构风险的控制与防范”上。另一方面,通过优胜劣汰,在证券市场上将通过市场机制而不是行政撮合,产生中国的“美林”和“野村”。中国证券市场将作为资本市场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被社会各界所接受,并屹立于世界证券之林。
伴随着二十一世纪的曙光,我们坚信:这一天已经为期不远。
标签:股票论文; 中国证券市场论文; 国债论文; 国债指数论文; 股票发行论文; 证券论文; 人民日报论文; 投资论文; 期货论文; 中国证监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