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视角下对企业价值观的塑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视角论文,价值观论文,中国传统文化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企业需要适应社会的变化,企业文化则需要适应企业的变化,而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它是以企业为主体的价值观念,是企业精神和部分意义上的企业哲学,它用于指导企业的运行,规范企业的行为,从不同的角度对企业人产生影响。当下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和改革时期,与此相适应的企业价值观也必须适应这种转型和改革变化,必须实施价值观的变革与重塑。
中国很多的企业的价值观都缺乏变革性与可持续性。而变革性与可持续性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之间并不矛盾,传统文化会随着历史不同阶段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应该说传统文化本身也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我们的企业在利用传统文化时应该说文化不仅表现在文化上,精神内涵是其本质,企业再利用时也是在传递它的某种精神,人们在享受这种精神时,又对文化产生了新的理解。这是让我们恢复记忆,但又非简单的怀旧,是让人们懂得继承与借鉴。马克思、恩科斯曾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为人类社会文明指出了发展道路:“历史不外是各个世代的依次交替,每一代都利用以前各代遗留下来的材料、资金和生产力;由于这个缘故,每一代一方面在完全改变的条件下,从事先辈的活动,另一方面又通过完全改变了的活动来改变旧的条件”。马克思还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可以说中华民族的先辈留下的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是我们今天在创造新的财富时的重要依据,我们要看到传统文化是企业价值观的根本,没有传统文化企业就不会发展有后劲。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价值观的借鉴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经历了历史各个阶段,已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它能够长期对企业价值观产生影响,不会因为细小的经营环境的变化或员工的跳槽而发生变化。此外,价值观之所以对企业文化起到作用,是靠了文化的感染和引导,促使企业员工对企业理念、行为准则的认同。它无形中以非强制性而对员工产生约束作用,并使员工认可这种“软约束力”。在传统文化中“以人为本”的思想符合现代企业价值观的需要,儒家所倡导的“仁”,代表着仁爱之心,其实也就是提倡“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思想有助于企业聚集更多的人才,“以人为本”有助于在企业内部形成和谐的氛围,会使员工增强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度,并使员工具有自由的发展空间,便利于他们的潜质被充分发掘出来。
企业价值观有时长期处于静态文化之中,传统文化的介入可使企业价值观重生,并由静态价值向动态价值转移,只有获得重生的价值观方能有更大的影响力。
虽然传统文化与企业价值观也存有隐蔽的障碍或关联度低现象,但是在特殊背景下,即全球化的冲击,它们需要通过相互融合,来破除它们封闭、僵化的形态,以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来促进企业文化的变革,进而使企业价值观更加适应内外经营环境的变化。
总之,目前国内外经济环境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一方面是受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二是全球化深刻地改变着每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和方式,这就要求我们认清国际国内经济形式的复杂性和严峻性,面对危机既要勇于迎接挑战也要科学的分析企情。因此,在全球化背景下改变企业竞争优势,就需要在肯定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掘和探讨其对现代企业发展的潜在价值和借鉴意义。
二、以传统文化塑造企业价值观来提升企业的竞争意识
中国人拥有极强的耐受力,无论政治如何变化,战争如何惨烈,自然灾害如何之多,中国人始终坚忍而不放弃。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发展,已经具有独具特征的核心精神,即“开放、和谐、宽容、朴实、忠诚、守信、慷慨、实千”是中国文化的集中体现,它即代表中国的过去也代表现在,它具有相应的遗传性、稳定性,并能够使重大文化价值积累起来。中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智慧性、开放性、务实性、变革性和多元性,更是现代企业所要继承和发展的。所以说不管有形还是无形的传统文化更应该包含精神方面的内容。在此我们不能忽视传统精神的作用,我们中华民族在经历了那么多的坎坷道路和深重灾难之后,还能够出现改革开放稳定发展的局面,尤其在当前全球经济危机下,中国人及中国企业无所畏惧,并以高度的乐观主义心态面对现实,这就是传统文化精神的力量。中国企业要形成强大的竞争力,价值观的制定就不能脱离中国传统文化这个大环境,因为那样的价值观是无法可持续发展的。
另外,传统文化对企业家精神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企业家所具有的创新精神、冒险精神比较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竞争需要。而儒家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能自制,后可以置人;能治人,然后能为之用”,企业家将“修己”作为自己的价值观从而实现了个人管理目标。《论语·子路》中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为企业家率先垂范的地方应该是品德、作风、能力上,正如孟子说:“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企业家要把企业员工个人价值的实现同企业的目标相互结合,从而做到“上下同欲者胜”,使企业的凝聚力更加巩固,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三、企业价值观通过传统文化的塑造可促进企业员工观念的提高
我国很多的企业员工过于循规蹈矩、不思进取的思想严重影响到企业的发展,而当今世界是一个优胜劣汰的竞争世界,这需要我们企业员工具有主体意识,团队意识、竞争意识、进取精神、崇尚科学、重视技能、思维活跃具有创新精神和敬业精神;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曾面临很多重大危机时都能够转危为安,这就是文化的力量。而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需要员工具有主人翁意识,忧患意识、重义轻利、真正能够做到舍小家、顾大家。同时以传统文化中的典型来影响员工的观念,中国传统文化中拥有众多的典型,无论是古代大学者、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还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是他们创造了历史并影响着中华精神。其英雄事迹激起多少中华儿女为理想而奋斗、为国家而奋斗的热血。那么现代企业就要为员工树立一个持久的标杆,他既来自历史中的代表人物或代表事迹,也有企业内现在的典型的英雄人物,以此确定大家努力的方向。
四、企业价值观通过传统文化的塑造可促使企业社会价值的提高
早在我国“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就提出了坚持继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化成果,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
中国传统的道德观是“见利思义”、“义然后取”、“信义不欺、一诺千金”。在此不能狭义的看待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义轻利”价值观,更不能把“义”和“利”对立起来。墨子提出:“兼相爱,交相利”,并提出了义利并重,企业当前可以树立“义利统一”的价值观,没有“利”的企业生存就会出现困难,它的社会效益也就无从谈起。一方面,企业的目的、使命在于向社会提供物美价廉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另一方面,企业的社会价值众多的体现的是慈善事业及自觉建立起规范的行为准则并遵守市场的法律法规。在古今中国都不乏乐善好施的商人,在中国战国时就有“冯谖市义”的千古佳话。《史记·货殖列传》曾记载,西汉商人卜式曾捐款20万赈济徙民,《倭寇考略》中记载“商人文士有资者,捐金助饷以备倭,如陆镌,捐金10万助倭饷”。当今中国已有众多的企业及企业家加入到慈善的行列,如“中国首善”的陈光标将他的全部财产“裸捐”,这都充分地体现出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礼记·王制》中说:“布帛精细不中数,幅广狭不中量,不粥于市”,意即卖家对买家应在商品的质量和价格上负责。应该说“价实”、“货真”、“量足”,古代商业的优良传统,那么对现代企业来说只有对国家、社会和人民的责任感,才更利于企业的自身品牌的建设及国家、社会、企业共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