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上林县白圩镇白圩初级中学 530507
摘 要:概念即人大脑中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所形成的反映。在数学教学中,最常见的也是最基础的教学内容就是数学概念的教学。数学概念是学习数学的基础,是构成数学教材结构的最基本要素,学好数学概念是学习数学知识和掌握数学思维及方法的必经之路。本文中,笔者将结合教学经验,谈谈如何进行初中数学概念教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 概念教学 生成
数学概念能将现实世界中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准确地反应出来,学生掌握好数学概念就能为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只有将数学概念进行深刻的理解,才能将之灵活地应用于生活中。初中生处于抽象逻辑思维迅速发展的阶段,在此时对其进行数学概念的教学,能很好地减少学生在做题时对概念模糊不清等导致的错误现象。基于数学概念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笔者对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方法进行了探讨,具体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引入数学概念的有效策略
1.合生活实际和学生认知特点进行概念的引入。初中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会仍旧比较欠缺,其思维发展仍不成熟,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需要一定的接受过程,因此教师在引入一种数学概念时要特别根据学生日常生活背景中熟悉的事例及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进行情境的创设,以降低理解难度,利于数学概念的导入。
2.在学生已有概念基础上引出新概念。概念是从客观世界中抽象总结出来的,在讲解一个新概念之前先对相关的学生已经学习和掌握了的概念进行复习,唤起学生的感知和记忆,让学生弄清楚概念的形成过程,以促进新概念的学习,同时又加深了对已有概念的理解。因此,教师应将相应的新旧概念进行对比和分析,促使在学生头脑中对新概念快速形成认知。例如:“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教学,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回忆一元二次方程的相关概念和性质,在唤醒对方程的认识之后,体会一元二次方程的形成和特点。对两者进行对比和分析,明白了其共同之处为都是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整式方程,其区别在于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不同。学生理解了这一点,就能较容易的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建立起认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概念含义、特点和本质的分析
1.分析概念的含义及其关键词。数学概念具有准确性、严谨性和简练性的特点,教师在教学数学概念时同样需要注意对自己使用的教学语言进行规范,力求简练和准确,以促进学生对于教材的感知和概念的形成产生清楚的理解。因此教学语言在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尤其注意每个字词、符号、句子的用法和意义,将关键的字词挑出来进行单独的分析,引起学生的注意,加深正确的印象。
2.抓住概念的本质进行分析。数学概念也是一种理性认识,其形成依赖于感性认识,而初中学生对于具体而又感性的认识较为敏感,也容易理解,因此在教学时,要注意抓住概念的本质属性进行深入的分析。例如:在教学“互为补角”这一概念时,对于“如果两个角的和是平角,则这两个角互为补角。”教师要先对其本质属性进行分析:(1)必须具备两个角之和为180°,一个角为180°或三个角为180°都不是互为补角,互补角只就两个角而言。(2)互补的两个角只是数量上的关系,这与两个角的位置无关。如果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了这两点就能对什么是“互为补角”有全面的体会。
3.剖析变化,深化概念。一般来说,数学概念都是从正面来进行阐述说明的,学生对这种形式的说法理解较深,但如果在习题中概念的阐述发生了句式或是形式上的变化,学生就难以一下子对它有准确的理解,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影响了解题。因此,为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多方面的认识并真正全面地掌握概念的本质,必须在学生对概念的正面阐述理解清晰的基础上,对概念的表达方式加以变换,通过反例和变式深化概念,将隐含的本质要素突显出来。
4.前后联系,多方印证,加深认识。概念的学习要经历一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之中,学生通过对概念的正确或是错误的认识来反复加深印象,查漏补缺,不断深化理解。学生通常在学习了一个新概念时,开始对其理解并非十分深入,需要在后续知识的学习和反复练习中才能逐渐有深刻全面的体会,做到“循环反复,螺旋上升”。
三、概念的记忆
1.并列概念,举一反三。通常在教学新概念时,与相关概念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其共性和差异就能加快对新概念的理解和记忆。例如: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为“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为一(次),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学生对于“元”与“次”有了清晰的理解后,那么同样的也能明白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等概念了。
2.易混淆概念,联系区别。概念包括其内涵和外延,外延的大小与内涵成反比关系。如果在教学时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分析清楚,就能提高学生对其的鉴别力。因此要特别注意比较新概念和类似概念,抓住易混淆概念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3.从属概念,图表体现。对于有从属关系的概念,其各内涵和外延较易混淆,为加深理解,可以采取制作图表的形式对各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条分缕析的展现,促使学生对概念有系统化、条理化的认识。
论文作者:蓝君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7年5月总第1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9
标签:概念论文; 数学论文; 学生论文; 新概念论文; 补角论文; 方程论文; 本质论文; 《教育学》2017年5月总第1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