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临床急救护理措施应用于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效果研究论文_费玉婷

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湖南邵阳 422000

【摘 要】目的:阐述分析手术室临床中对创伤性休克患者给予急救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69例创伤休克患者在2018年上半年收取,按照收取时间不同分为两个组即:对照组(34例)实施常规急救护理,其余35例划分至应用组,给予急救护理,互比两组救治的效果。结果:应用组救治率和护理满意分数均高于对照组;而死亡率却远远低于对照组;以上两组互比(P<0.05)。结论:对创伤性休克患者应用行之有效的手术室急救护理措施,可提升急救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对挽救患者的生命的意义重大,故可借鉴和推广。

【关键词】手术室;急救;护理;创伤性休克

临床中急诊科中创伤性休克较为常见,指患者受到严重的创伤后,血流灌注下降后发生休克,该种情况促使患者的心脏、肝脏、肾脏甚至脑部组织等出现功能障碍或者代谢紊乱,对其生命产生较为严重的威胁[1]。另外该种疾病具有病情危重、复杂,临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面色苍白;②心率过速;③脉搏弱;④紫绀;⑤烦躁不安等,严重的患者甚至昏迷和酸中毒。创伤性休克患者最佳救治时间在24h之内,故对其救治和护理,一定争分夺秒,尽最大努力来挽救其生命[2]。为此,笔者将深入研究对该类患者应用手术室临床急救措施后的效果,为日后工作中提供丰富的经验,更好的为患者服务,特将整理后的相关材料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患者临床基本资料

对照组(34例):①男性和女性构成比:21:13;②年龄趋于16~72岁之间,中位年龄(43.6±2.1)岁;③发病时间在2~7h之间,中位年龄(3.3±0.5)h;④创伤种类:10例胸部损伤;8例脾破裂;6例复合伤,5例合并骨折;3例肝挫伤;2例脑挫伤;⑤受伤原因:19例车祸;8例高处坠落;5例挤压;2例钝器伤。

应用组(35例):①男性和女性构成比:22:13;②年龄趋于16~73岁之间,中位年龄(43.7±2.2)岁;③发病时间在2~7h之间,中位年龄(3.4±0.6)h;④创伤种类:11例胸部损伤;7例脾破裂;6例复合伤,4例合并骨折;3例肝挫伤;4例脑挫伤;⑤受创原因:20例车祸;10例高处坠落;3例挤压;2例钝器伤。

以上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创伤种类、受创原因互比(P>0.05),但可以研究。

1.2常规急救护理

对照组急救内容是保障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实施:①病情的检测;②对症治疗;③对其家属给予心理干预,提升其依从性并积极配合其他相关治疗。

1.3手术室急救护理

应用组35例患者给予手术室急救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3.1急救物品和手术物品的准备

手术室主要救治突发事件后受伤的患者,为此应提前准备各种急救药物、设备、器械等,并由专人负责管理。手术室中的工作人员需要充分掌握救治设备的应用以及药物所在的位置,积极配合手术室急救的需求。麻醉医生随时做好麻醉准备;根据季节的变化随时调整室内温度23~26℃。

1.3.2术前接诊护理措施

当接收到创伤性休克患者后,一定掌握如下内容:①患者的基本情况(年龄、性别、病种),并对患者的病情做出准确的评估,观察其生命体征,如:①精神状态;②呼吸和脉搏情况等。另外一定要检查患者创伤位置以及出血量,在搬动时动作一定缓慢,以此来预防患者受到二次伤害;根据心电监测结果对其创伤程度进行判断,实时监测其各项生命体征;同时做好保暖措施。

1.3.3急救措施

(1)保障呼吸的畅通:因创伤性休克患者的病情较为复杂,因此临床上存在低氧以及呼吸减弱等临床表现,故保障其呼吸畅通为首要工作。此时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呼吸变化、呼吸节奏等进行观察,同时观察其口唇和黏膜的颜色化情况,给予鼻导管吸氧(3~5L/min);受创后的患者伴有呼吸道分泌物增多,为防止呛咳,因此即使清理呼吸道内产生的分泌物,必要时给予吸痰处理,并将头部偏向一侧;(2)气管切开和插管:昏迷后的患者常常伴有呼吸暂停以及舌后坠的情况,为此需要及时建立通气通道(口咽通气道和气管插管通道),方便后续的急救工作。如气胸患者,应给予胸腔闭式引流;如呼吸暂停应给予气管插管,同时与机械通气和麻醉机相连接[3];(3)静脉通道尽快建立:因创伤性休克患者在较短的时间内会发生因循环停止后各个脏器损伤后,患者发生死亡,故及时建立静脉通路可以及时补充患者急需的体液、血液等。应建立>2条输液通路,必要时麻醉医生可以实施静脉穿刺,为保障血管活性药物和体液的正常供给;(4)科学补液:静脉通路建立后,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在开展扩容治疗,一定遵循“先晶体,后胶体;先盐后糖”的供给原则[4]。及时纠正患者早期微循环反应迟缓,应根据患者的心率、血压水平及尿量等实施补液。

1.3.4稳定情绪急救护理

通常情况下,创伤性休克患者在意识清醒的情况下,会产生较为剧烈的疼痛感,故心理承受不仅影响其急救的过程,并影响救治效果,因此与患者及时的沟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给予患者精神支持,化解其不良情绪,提升急救率和满意度。

1.4观察指标

1.4.1急救效果

三个等级:无效:患者死亡;有效:患者急救后各项生命体征和临床症状得到缓解;有效:急救后临床症状消失,各项指标恢复均恢复正常。

1.4.2护理满意度

自制满意度调查表,由患者和家属填写,相关人员回避,并回收,主要对所有医疗人员的态度、急救质量等进行评分,总分值100分,分值越高,说明急救质量和满意度越高。

1.5统计学方法

SPSS17.0分析,死亡数据和急救效果数据采用(%)表现,x2互比检验;护理满意度分数以(x±S)表示,t互比检验,如P值<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急救效果

应用组急救有效率80.0%远远高于对照组61.76%;而对照组死亡率38.24%却显著高于应用组20.0%。以上互比均(P<0.05),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互比两组急救效果和死亡率(n,%)

2.2护理满意度

本次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回收率(100.0%),应用组护理满意度高达(91.2±5.4)分,远远高于对照组(76.5±5.6)分,互比t=12.151,P<0.05。

3讨论

在急救创伤性休克患者中一定要迅速、有效,才能为挽救其生命打下夯实的基础条件,而手术成功的关键是及时止血和补液(血液)[5]。在手术室急救护理措施的开展,不仅需要整个团队的配合度,同时每位相关人员要有责任心和专业素养,同时需要掌握较高质量的急救知识和技术。在急救的整个过程中十分熟悉整个流程、护理方法,才能提升急救效果,并达到抢救其生命的主要目的。本次研究中通过对创伤性休克患者应用手术室急救护理后,应用组急救率和护理满意分数均高于对照组;而死亡率却远远低于对照组;以上两组互比(P<0.05)。该数据充分证明该种急救护理的可行性。

综上所述,对创伤性休克患者应用行之有效的手术室急救护理措施,可提升急救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对挽救患者的生命的意义重大,故可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颜芹君.手术室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的护理配合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22):215-216.

[2]梅,孙琦,许月琼,等.急救护理流程在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抢救效果分析[J].西部医学,2016,28(3):421-423.

[3]胡晓蓉,陈红.循证护理在创伤性休克患者院前抢救效果及对满意度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5,21(7):1204-1207.

[4]叶金霞.手术室综合护理对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的影响分析[J].医学信息,2015,28(34):168.

[5]张平.创伤性休克病人在手术室的临床急救护理措施[J].中外医疗,2015,34(19):155-157.

论文作者:费玉婷

论文发表刊物:《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8

标签:;  ;  ;  ;  ;  ;  ;  ;  

手术室临床急救护理措施应用于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效果研究论文_费玉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