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马金云论文_马金云

马金云

(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社保局 甘肃定西 748200)

【摘要】目的:探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风险以及有效的防范措施。方法:针对2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治疗中出现的风险事件进行统计,总结风险发生的主要原因。给予观察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对照组患者改进后的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本次研究中280例患者中共出现风险事件率为12.86%;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71%,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2.86%,两组资料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产科护理风险因素主要来自于科室环境、医院体制、护理人员素质以及患者自身因素等四个方面,通过改进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护理水平,降低妇产科护理的风险隐患。

【关键词】妇产科;风险;护理;防范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2-0188-02

妇产科属于一个比较特殊的科室,患者均为女性,且大部分为孕产妇,因此患者存在特殊性,妇产科的护理工作比较繁杂,并且在护理中存在着诸多的风险因素,可能对患者的健康及安全造成损伤,并且也可能给患者的心理带来较大的创伤,近年来随着人们法制观念的不断提升,对于妇产科护理工作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因此提升妇产科护理工作水平及效率是提高整体医疗质量以及降低医患纠纷及护患纠纷的有效途径[1]。本次研究将针对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风险以及有效的防范措施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妇产科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诊治的妇产科患者共计280例为研究样本,患者均为女性,利用随机抽样原则将患者进行平均分组,各组均140例,分别定义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年龄22~63岁,平均年龄(41.4±0.3)岁;妇科肿瘤患者46例,孕产妇84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1~65岁,平均年龄(42.3±0.4)岁;妇科肿瘤患者49例,孕产妇81例。两组患者的一般线性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实施分组比较。

1.2 方法

本次研究采取回顾式分析法,针对2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治疗中出现的风险事件进行统计,总结风险发生的主要原因。对出现风险事件患者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护理人员的护理技术、操作水平和工作责任心等;妇产科室内部的环境及外部环境等;妇产科患者自身的心理状况以及疾病状况等。分别对风险事件及其发生原因进行统计。找出风险事件原因后改进护理措施,给予观察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对照组患者改进后的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1.3 评价指标

以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满分100分,90~100分为非常满意;70~80分为满意,60~70分为比较满意,小于60分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用卡方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妇产科护理风险因素

本次研究中280例患者中共出现风险事件36起[12.86%(36/280)],其中环境因素导致的共计9起[25.00%(9/36)],护理人员因素导致的共计17起[47.22%(17/36)],患者及其家属原因导致的共计10起[27.78%(10/36)]。具体的风险事件为:患者感染18起[50.00%(18/36)],护患纠纷事件6起[16.67%(6/36)],患者出现相关并发症11起[30.56%(11/36)],患者死亡1起[2.78%(1/36)]。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71%,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2.86%,具体比较结果见表。两组资料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 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及护理技能

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参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培训,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并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本科室的规章制度以及护理风险的防范方案,树立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及风险防范意识,提高护理工作中的警惕性;加强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培训,确保护理人员能够良好的掌握妇产科各项护理操作流程,特别是针对孕产妇及新生儿的护理技术要点,通过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减少护理失误,提高护理水平[2]。

3.2 确保有效的护患沟通

加强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责任意识,树立起良好的为患者服务意识,在护理工作中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并掌握患者的病情及身体情况,尽快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真诚的关心患者,使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爱,从而建立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3]。可在妇产科室内悬挂一些护患沟通的表示,例如防滑标识、区域标识以及“三查七对”标识等,护理十元需在患者入院后及时的告知患者相关的注意事项,保持与患者良好的沟通及交流。

3.3 建立完善的妇产科护理管理制度

要建立完善的妇产科护理工作流程以及相应的管理制度,建立应急预案以及安全管理制度等,确保护理人员能够明确妇产科护理中的要点以及风险隐患,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范,为患者提供规范性的护理服务,从而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

3.4 加强妇产科硬件设施检查及维护

要加强对妇产科护理人员的培训,使其掌握相关医疗设施设备的维护及检查方式,并能够熟练的使用相关妇产科医疗设备,由专业负责对急求设施设备等及西宁检查与维护,使其始终处于备用状态,进而提高妇产科的护理效率及水平[3]。

综上所述,妇产科护理风险因素主要来自于科室环境、医院体制、护理人员素质以及患者自身因素等四个方面,通过改进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护理水平,降低妇产科护理的风险隐患。

【参考文献】

[1]时亚男.妇产科病房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84):174-175.

[2]张俊萍.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因素及防范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10):109+113.

[3]刘艳萍.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4):240-242.

[4]匡喜艳.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32):141+144.

论文作者:马金云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1

标签:;  ;  ;  ;  ;  ;  ;  ;  

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马金云论文_马金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