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科学理性、人文理性与生态理性的三位一体_科学发展观论文

科学发展观:科学理性、人文理性与生态理性的三位一体_科学发展观论文

科学发展观:科学理性、人文理性、生态理性三位一体,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理性论文,科学发展观论文,人文论文,生态论文,科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0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527(2011)01-0051-04

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即:“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科学发展观蕴藉着丰富的价值内涵,科学理性、人文理性和生态理性是科学发展观的深层价值理念。科学理性体现的是科学发展观尊重事实、尊重客观规律的求真务实精神,不盲从而具充分自主性的批判精神、竞争精神和开放精神,大胆探索、追求真理的开拓创新精神。人文理性体现的是科学发展观对人的生存权的实实关注,对人的发展权的深度关怀,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无限眷注。生态理性体现的是科学发展观对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关切,对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的追求,对生命与世界存在和谐的期待。科学理性、人文理性和生态理性是科学发展观三位一体的价值内涵,要全面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就必须深刻领悟科学发展观的价值意蕴。

一、科学发展观的科学理性精神

科学理性一词,涉及科学和理性两个概念,英语中的“科学”“science”一词源自于拉丁文“scientia”,其含义是知识、学问等的意思,在英语中的“理性”“rationality”一词源自于拉丁词根“ratio”,其含义是计算、分析、估测等的意思。因此,笔者认为,科学理性可以理解为人类所特有的按一定逻辑规则和逻辑程序运作的认知形式和认知能力,人类从其自身目的出发运用其所特有的思维能力,去认识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本质及其运行规律,并运用它建构各种理论模型来实现对自然和社会的改造。科学理性的价值意蕴主要包括三个层面:其一,基础层面的求真务实的理性精神。只有在尊重事实、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够实现对世界的能动性地、创造性地改造。其二,操作层面的批判精神、竞争精神和开放精神。只有富于批判精神、竞争精神和开放精神,才能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获得动力和创新性发展。其三,目的层价值的开拓创新精神。只有充分发挥人的开拓创新精神,使科学知识获得创新性发展,才能最终实现对世界改造和社会的进步。科学理性精神是基础层面价值、操作层面价值和目的层面价值的三位一体,创新精神是科学理性精神的核心。求真务实精神是科学理性精神的基本点,竞争精神是科学理性精神的动力,批判精神是科学理性精神的武器,开放精神是科学理性精神的保证。①

科学发展观体现了科学理性的求真务实的理性精神。马克思曾经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②科学发展观将马克思实践观作为自己科学认识的基础,强调切实在认识规律、把握规律、运用规律上下功夫,使各项工作能够更好地把握规律性、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克服片面性,提倡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在某种意义上讲,求真务实就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具体应用,就是科学理性精神的具体体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普遍提高。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在新的发展阶段所面临的新的矛盾与挑战,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趋突出,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社会利益多元化导致的社会稳定系数下降,全球化带来的金融危机输入可能性增加等等。因此,科学发展观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了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这突出体现了科学理性的精神实质。

科学发展观体现了科学理性的批判精神、竞争精神和开放精神。马克思指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③科学发展观将马克思唯物辩证法作为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哲学方法论。科学发展观要求人们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要求人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等等,都充分体现了科学理性的批判精神。科学发展观强调,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这充分体现了科学理性的竞争精神。科学发展观强调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这集中体现了科学理性的开放精神。科学发展观兼容了批判精神、竞争精神和开放精神,这样就在价值层面获得了进一步创新的精神动力。

科学发展观集中体现了科学理性的创新精神。马克思指出:“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④科学发展观以马克思创新理论为指导,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主要包括三个层面:其一,是个人层面的创新,要加快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把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其二,企事业单位层面的创新,大力提高企事业单位的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其三,是国家层面的创新,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机制、体制和制度,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科学发展观将创新提升到战略层面,将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求真务实精神,勇于怀疑、自我否定的批判精神,大胆探索、小心求证的创造精神。在某种意义上讲,科学发展观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就意味着科学理性精神在中国的弘扬与传播,它将为我们提供全面理解和把握世界的理性知识体系,为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武器。

二、科学发展观的人文理性精神

人文理性一词,涉及人文和理性两个概念,英语中的“人文”“humanity”一词源自于拉丁文“humanitas”,而拉丁文中的“Humanitas”一词则继承了希腊文“paideia”的意思,即对理想人性的培育、优雅艺术的教育和训练。“eruditionem institutionemque in bonas artes”,用英语来说就是“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the liberal arts。”在所有的物种中,只有人才追求这种知识,接受这种训练,因此,它被称作“Humanitas”。英语中“理性”“rationality”一词源自拉丁文“ratios”,而拉丁文“ratios”则是源自于古希腊文“logos”。在古希腊文中,“logos”一词的原初含义是洞见、明见的意思,这种洞见、明见不是单纯地看,这种洞见足以能够开启智慧之门,后才擢升到形而上的境界。由此可见,无论人文还是理性都是诉求于人的理念,都是对人的一种形上的关怀,都是对人性的高扬。就此,笔者认为,人文理性可以理解为从人出发以人为目的的,人的自我生成、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认知能力、道德能力和情感能力的总和。人文理性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的价值理念:其一,低层面的价值,指对人的生存权的关注;其二,中层面的价值,指对人的发展权的关怀;其三,高层面的价值,指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眷注。总之,人文理性是人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自我生成、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理性能力,人也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实现人性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科学发展观体现了人文理性对人的生存权的实实关注。马克思指出:“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⑤科学发展观继承马克思的“第一个前提”理论,提出实现社会和谐,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着力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着力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和改善民生,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并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等等,都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对人的生存权的实实关注。对生存权的实实关注使科学发展观洋溢着人文理性的价值意蕴。

科学发展观体现了人文理性对人的发展权的深度关怀。马克思指出:“需要是同满足需要的手段一同发展的,并且是依靠这些手段发展的,”⑥反过来,“社会需要的范围和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的范围日益扩大,从而使人的生产能力得到发展。”⑦科学发展观强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科学发展观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作为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等等都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对人的发展权的深度关怀,对发展权的深度关怀使科学发展观氤氲着人文理性的价值意蕴。

科学发展观体现了人文理性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无限眷注。马克思指出:“人类全部力量的全面发展成为目的本身。在这里,人不是在某一种规定性上再生产自己,而是生产出他的全面性。”⑧未来新社会则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⑨科学发展观继承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将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作为自己的最终奋斗目标。科学发展观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不是指少数人的发展,而是指所有人民都应得到公平的发展;也不仅是指当代人的发展,还包括后代人的可持续发展;也不仅仅指满足人的物质生活需求,还包括满足人们在社会生活、精神生活、政治生活、生态生活等方面的各种价值需求,使人体力和智力上的各种潜能得到充分的展现。⑩总之,科学发展观处处都体现着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眷注,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眷注使科学发展观饱蘸着人文理性的价值意蕴。

三、科学发展观的生态理性精神

“生态理性”一词,涉及到生态和理性两个概念,在英语中“生态”“ecology”一词来自于拉丁文“oeco”和“logia”,而拉丁文“oeco”和“logia”又是渊源于古希腊文“oikos”和“logos”,“oikos”表示住所和栖息地,“logos”表示知识、学问,因此,“生态”原意是研究生物栖息环境的知识和学问。英语中“理性”“rationality”一词如前文所述,源自拉丁文中的“ratios”,而拉丁文“ratios”则是源自于古希腊文“logos”,在古希腊文中,“logos”的含义是知识和学问的意思。由此可知,生态理性是人从生命与世界协调的整体主义立场出发,以对象性思辨的技艺智慧和整体领悟的诗意智慧的整合与贯通的形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理性能力。(11)就此,笔者认为,生态理性体现的是科学发展观对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关切,对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的追求,对生命与世界存在和谐的期待。生态理性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的价值理念:其一,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其二,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其三,生命与世界存在的和谐。只有在生态理性精神的指引下,才能从根本上克服科学主义所导致的人与自然的疏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本主义的非理性主义的膨胀,最终实现人、自然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体现了生态理性对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关切。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结果又取消了。”(12)科学发展观纠正了过去片面强调GDP增长的传统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对自然的尊重与对人的全面发展权利的尊重统一起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通过调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解决人与环境之间的伦理关系问题,充分体现了其生态理性的价值意蕴。

科学发展观体现了生态理性对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的追求。马克思指出:“只有在社会中,人的自然的存在对他来说才是自己的人的存在,并且自然界对他来说才成为人。因此,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与自然界实现了的人道主义。”(13)科学发展观既不是以机械自然观为基础的人类中心主义,也不是以自然为中心的生态中心主义,而是赋予了人类中心主义新的内涵。科学发展观强调的是在社会历史观的关照下寻求解决生态问题的根本途径,把科学理性和人文理性结合起来,在更深层次上把握自然,从根本上实现人、社会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从这个角度讲,科学发展观实现了科学理性、人文理性和生态理性的三位一体。

科学发展观体现了生态理性对生命与世界存在和谐的期待。马克思指出:“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种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14)科学发展观寻求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的最深层的价值内涵,不单纯是着眼于现实解决现实的生态环境问题,其最终的诉求就是要超越人与自然的关系维度,提升到生命与世界存在的价值论高度,从根本上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矛盾的根本解决,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终极目标服务。

注释:

①王树恩、柳洲:《科学精神结构的多维探析》,载于《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年第7期。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6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2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375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31页。

⑥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59、649页。

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60页。

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86页。

⑩万泽民:《科学发展观与人文精神》,载于《浙江学刊》2005年第6期。

(11)唐代兴:《生态理性哲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2)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57页。

(1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83页。

(1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20页。

标签:;  ;  ;  ;  

科学发展观:科学理性、人文理性与生态理性的三位一体_科学发展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