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例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论文_郑伟

40例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论文_郑伟

呼兰区妇幼保健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500

摘要: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及防治措施。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40例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完整资料为探究依据,患者均采用一次性病灶清除术及术后对症用药治疗,另选取同期以药物治疗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40例患者为参照对象,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均经术后病理切片检查确诊为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40例患者经病灶切除术治疗后伤口均Ⅰ期愈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均痊愈出院。术后1年随访无一例患者复发或恶变,治疗效果显著。对照组患者完全痊愈16例,临床症状可见好转13例,无效6例,术后1年随访结果发现5例患者复发。结论:针对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治疗方案时,应结合患者的病史,术前进行彻底的检查,手术不失为最佳治疗方式治疗效果稳定有保障。

关键词:妇产科;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

Clinical analysis of 40 cases of gynecological incision endometriosis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pathogenesis of endometrial gynecologic surgery incision endometriosis,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Methods:our hospital in February 2014 - February 2016 between complete clinical data 40 cases of endometrial gynecologic surgery incision endometriosis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or inquiry based,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a disposable surgical debridement And symptomatic medication after surgery,and the other patients with surgical treatment of surgical incision endometriosis 40 patients as a reference object,compared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Results: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diagnosed as surgical incisional endometriosis by postoperative biopsy. Forty patients underwent wound healing after wound resection. All the clinical symptoms disappeared and were discharged. 1 year follow-up without recurrence or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of patients,the treatment effect is remarkable.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completely cured in 16 cases,the clinical symptoms were improved in 13 cases,6 cases were ineffective,1 year follow-up results were found in 5 patients with recurrence. Conclusion:The treatment plan of patients with endometriosis with gynecological incision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the patient 's history,thoroughly checked before surgery,surgery is the best treatment for the treatment of stable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Key words: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endometriosis;clinical analysis

前言: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是育龄女性临床常见的妇科病,主要部位发生在盆腔内,亦会出现在会阴部和腹部的手术切口点上,因此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切除术也多见于腹壁切口和会阴切口。好发于25~45岁育龄女性,发生率为10%~15%,且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为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有效治疗方法,本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期间共收治40例该类患者,对其手术效果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 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40例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完整资料为探究依据,作为实验组,患者年龄23~42岁,病程11~60个月,其中16例为会阴切口部子宫内膜异位症(40%),24例为腹部切口处子宫内膜异位症(60%),病灶大小1~6.5 cm,其中病灶直径达6.5 cm者有2例,为腹部切口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患者经检测均为单发性病灶。按既往妇科手术方式分类为:剖宫产史者16例,剖宫手术史者8例,卵巢囊肿剥除术史者10例,阴道自然分娩时采用侧切术者6例;24例腹部切口处子宫内膜异位症者中,下腹部纵切口者8例,其中病灶在切口上方者4例,下方者4例;下腹部横切口者22例,病灶在切口左侧者16例,右侧者6例;排除肝肾功能不全、血管类疾病、代谢疾病、心力衰竭、哺乳期、孕期等患者,临床表现为:皮肤外观无变化,经期切口结节疼痛或胀大,经期后结节缩小,疼痛减轻,非经期结节处则出现不规则出血。20例有经期手术瘢痕部位胀痛,11例为可承受性疼痛,3例必须使用止痛药;6例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还伴有明显的疼痛感与坠胀感,皮肤表面突起,呈紫蓝色,对患者的排便与性生活等产生影响。40例患者均进行常规检查,妇科手术切口处可触及结节且边界清晰。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影像学检查:腹部B超和阴超是鉴别直肠阴道隔内异症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重要手段,诊断敏感度达97%,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常规B超检查,其中观察组有 12例腹壁内膜异位症B超声像图特征为:腹壁切口处形态不规整,边界模糊,内部回声不均,低回声包块周边可见丰富血流信号,少量包块内可见血流信号,动脉频谱具有低速高阻的特点,对照组患者有10例出现此特征,40例患者均出现囊性不规则回声。

CA125 值测定:中重度内异症患者血清 CA125值可能升高,较少超过 200 IU/m L,在月经期可能会更高。观察组患者中仅有6例行CA125值测定,2 例患者的CA125>35 IU/m L,余下4 例显示正常。对照组患者有8 例行CA125值测定,4例患者的CA125>35IU/m L,余下4 例显示正常。CA125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不高,易与其他疾病发生交叉阳性反应,不能单独作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或鉴别标准。

观察组:8 例病灶直径<5 cm的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与 10例病灶直径<5 cm 的腹壁切口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术前均给予三烯高诺酮治疗,每天口服2.5 mg,每周给药2次,连续服用 3 个月,护理人员在患者服药期间应指导其进行避孕措施,该药可促进病灶部位的缩小,降低手术切除的难度与风险。3个月后对患者给予手术治疗,切除病灶,患者在用药后均未出现肝肾功能不全或心力衰竭等不良反应。余下2 例病灶直径达 6.5 cm的腹壁切口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直接以手术治疗,进行病灶切除术切除结节与周围纤维组织,包括病灶周围 1~2 cm处的正常组织,患者均行硬膜外麻醉。切除的病灶中可见紫蓝色结节,内有陈旧性血液,术后经病理切片检查可见增生结缔组织里含有子宫内膜的间质及腺体,组织纤维化,腺体分化良好,病灶部位呈周期性出血,均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对照组:孕激素为目前普遍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的激素,使用中一般配合少量雌激素,临床称为“假孕疗法”。20 例患者均肌注羟孕酮,每周 1 次,250 mg/次,持续3个月;也可肌注安宫黄体酮,每周 1 次,100mg/次,持续 3 个月;肌注戊酸雌二醇,每周1次,5mg/次,持续3个月。若以上药物用药 3 个月后临床症状未见明显好转,可维持用药 3~6 个月。患者观察指标均参照《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西医结合诊疗标准》,了解临床体征、疼痛等有无缓解、月经情况、有无异常出血,妇科检查子宫后壁下段、子宫直肠陷凹等部位触痛结节,由专人操作记录,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复查肝功能,接受 B 超检查及 CA125 测定,有生育要求者待停药月经正常后试行妊娠。

根据《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西医结合诊疗标准》相关条例判定疗效。显效:无任何临床症状,未发现盆腔肿块;有效:仍有疼痛,但较治疗前明显减轻,无阳性体征,未有盆腔肿块;复发:B 超再次发现盆腔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或再次出现周期性疼痛,血清 CA125 较之前升高 2 倍以上。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切口愈台为I期愈台,症状均消失术后1年回访,全部患者均有效,有效率100%,对照组的有效率是60%,术后一年回访,有5例复发病例,两组患者的病例复发率具有差异性(0%vs12.5%),p<0.05。

3.结论

直至目前,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原因,还没有确切的定论。有人认为是内膜种植,也有诱导学说和体腔上皮化等结论,这三类结论中,大部分人还是比较倾向于第一种。此次研究中大部分患者是因为种植学而引起的,因手术过程子宫内膜碎片进入到手术创口中,在血管中附着而生长,导致了疾病的产生。关于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表现及诊断,临床上一般通过询问和观察诊断:①有经腹和会阴产科手术史;②一定潜伏期后手术切口瘢痕处质韧肿块,与周围分界不清;③与月经相伴的周期性瘢痕胀痛,有痛性肿块经期增大,经后可缩小,超声可见边界不清形态不规整之肿块。注意与切口部位感染、异物或转移性瘤结节等疾病相鉴别。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治疗,最有效的方法是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手术要求尽量切除病灶与其周围 0.5~1 cm 的正常机体组织,针对不能切除或者切除不净的患者,可以在术后采取药物治疗。国内学者孙咏梅研究显示医源性种植是妇产科手术切口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的发病原因,临床上根据症状、体征、结合 B 超检查等可以明确诊断。手术是首选的确实有效的治疗方法。术中注意保护切口,提高手术技巧,降低剖宫产率可降低该病的发生率。

关于本病的预防,在临床行剖宫产时医师要严格把握手术的指征,如果出现子宫肌壁间或黏膜下肌瘤,就需要将内膜切开,但是要注意对盆腔和腹壁切口的保护。对于进入官腔的器械和纱布尽量一次性使用,避免子宫内膜散落在腹壁切口,关腹缝合腹壁切口或会阴切口,可用 0.9% 氯化钠溶液反复冲洗切口,避免残留散落的子宫内膜种植,对于卵巢巧克力囊肿发生粘连者先采取吸出囊内液待囊壁塌陷再分离剥除。

本实验研究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切口愈台为I期愈台,症状均消失术后1年回访,全部患者均有效,有效率100%,对照组的有效率是60%,术后一年回访,有5例复发病例,两组患者的病例复发率具有差异性(0%vs12.5%),p<0.05。

综上,针对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治疗方案时,应结合患者的病史,术前进行彻底的检查,手术不失为最佳治疗方式治疗效果稳定有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双. 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5,11:46-47.

[2]金海鸿. 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06:66-67.

[3]罗艳. 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J]. 西藏医药,2016,04:35-36.

论文作者:郑伟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4

标签:;  ;  ;  ;  ;  ;  ;  ;  

40例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论文_郑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