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森林城市;建设理念;特点
前言
随着城市扩张和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一系列负面问题,加上人们的生活水平和保健意识不断提高,城市森林以其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良好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与推崇。森林城市是一个环保概念,指以森林植被为主的城市生态系统,注重城乡绿化建设协同发展,强调森林生态系统的多功能利用与多效益发挥,是城乡人居环境有效改善,服务于城市居民身心健康,人均公共绿地和城市森林覆盖率达到一定标准的城市。国家森林城市(Nationalforestcity)建设导则中对森林城市的定义是“建设城市与自然生态系统融合、人与自然和谐的宜居城市。
1国家森林城市分析
1.1国家森林城市是一项多学科、多行业交叉的系统工程
森林城市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目前各个学科之间的科学理论和科技衔接还很薄弱。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内容丰富、覆盖面广,共分3大类,16分项,38小项。综合城市林业科学、农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生态科学、环境艺术科学等多学科理论,创建工作涉及林业、园林、农业、水利、公路各行业交叉地带。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经历了15年历程,虽然学术界对森林城市有所争议,但争议意味着其本身具有存在的意义,多学科和多行业的交叉,代表着多思想的交织和多目标的实现。因此,从各专业知识角度出发的同时,应综合各方切入点,站在更宏观、更全面的视角去分析和理解。
1.2理解规划指标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才能做出正确的评估
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是基于指标之上的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理解评估指标从宏观体系到中观层面以及微观层面的转变,最后落实到可操作指标层面的目标及意义,如果不清楚指标考核的价值和意义,那么评估者和被评估者是在机械化的完成一套评估流程,二者并未真正的发挥主观能动性,理解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指标目的与价值,是推动生态文明更好发展的前提,同样适用于其他相类似的基于指标之上的农林产业规划与生态文明建设等规划。
2森林城市建设的总体思路与布局
2.1建设理念
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以发展生态文明为根本,确定建设“生态水乡美家园”的主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建设目标
以让城市“绿起来、产业活起来、农民富起来”作为发展目标,以绿满城市行动为抓手,做好国土绿化和恢复湿地这两篇文章,突出“城乡一体、林水和谐、全域旅游”的理念,大力开展植树造林,以实现生态增优、环境改善、资源增长、林农增收的目标,着力建设生态人居环境,大力弘扬生态文化,提升城市形象和综合竞争力,逐步形成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最终实现“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努力将公安建设成为生态宜居的省级森林城市。
3森林城市生态环境体系
3.1建成区范围森林城市生态环境
有学者分析了各类环境资源、城市用地性质等,认为森林城市的建设理念与指标建设与国家现行土地政策相悖,城市不可能成为森林,森林城市建设不但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假设,甚至还会影响城市正常的建设和管理秩序,这种城市发展理念在某种层次上来讲是一种文明的倒退。虽然在学术界,针对森林城市的概念还有许多争议,但森林是陆地植物群落中最强大的原生生态系统,其在城市建设中有不容忽视的生态作用。与国家园林城市有所不同的是,园林城市仅限于建成区或延伸至城乡结合的近郊区,注重建成区或近郊的城市绿色福利空间的建设水平。家森林城市的理论概念更加注重城市所在地区的整体环境背景,涵盖城区、近郊区、远郊区及其所辖市(区、县)等各级行政范围,在重视城区人居环境优化、美化的同时,兼顾城郊人居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建设情况。考核的城区绿化覆盖率、城区乔木比例、城街道树冠覆盖率、城区人均公园面积、停车场覆盖率等指标,主要用于衡量城区绿化空间的份额,体现绿地在建成区发挥生态功能的平台大小,反映城市居民享有生态服务的相对水平。
3.2市域范围森林城市生态环境
在国家森林城市行政区范围内,对下属各级行政区域的生态环境评估指标的设置是以人为本、统筹城乡一体化进程,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体现。行政区范围内人均生态游憩地面积、森林覆盖率、村庄绿化率、水岸绿化率、道路绿化率等指标,主要用于兼顾市域范围内建成区之外的人居环境,如关注村旁、路旁、水旁、宅旁等“四旁绿地”建设以及水岸、道路绿化等加强地方生态文明建成程度的核心考核指标。
4森林城市生态产业体系
城市林业的建设与投资,受到经济平衡和生态平衡两者制约,需要共同形成统一的生态经济平衡,实现森林城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既要注重城市生态及城市景观的需要,同时要推进城市林业产业发展。森林产业体系主要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3个方面的效益,归纳起来可以概括为,体现丰富城市森林景观的同时追求产生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是城市林业发展的长足目标,林业产业发展可以反哺生态建设,成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传统林业经济效益比较低,现阶段发展困难,是城市林业需要探索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地域辽阔,经纬跨度大,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一方面,积极促进地方特色林业产品的发展,因地制宜推进经济林、用材林、林下养殖、林下套种、药材种植等生产模式的探索,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效益。另一方面,改善林业产业市场环境,应对新型林业生产模式改变、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优化林业产业发展环境,扶持林业龙头企业,加快林下经济、木本油料、森林生态旅游、观赏苗木等相关产业的政府扶持政策和方针,对城市林业产业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结束语
面对森林城市建设的新形势、新起点、新征程,我们要坚定信心,开拓进取,扎实工作,要坚持把森林城市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有力举措,不断提高森林城市建设水平,推动完善城市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推进森林城市建设步伐,打造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美丽中国样板,为改善城乡生态面貌、增进人民生态福祉、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李芳芳.森林城市建设与经济效益问题的思考[C].河北: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2014.
[2]王成.关于中国森林城市群建设的探讨[J].中国城市林业,2016(14):1-6.
[3]陈守耀,薛金国,刘春元,等.森林城市的理念与建设特点[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6(4):21-24,32.
论文作者:王迪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20年2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3
标签:城市论文; 森林论文; 生态论文; 林业论文; 城市建设论文; 理念论文; 指标论文; 《城镇建设》2020年2月第4期论文;